國內端午節假日期間,商品多頭步步退讓、“空”氣凝重,相對抗跌的CBOT豆類期貨同樣遭遇回調,一改節前“蒸蒸日上”的走勢。美國農業部月度供需報告令多方遇冷,盡管天氣炒作苗頭漸起,期價追高風險也如影隨形,一旦盤面拋售力量增強,美豆期價的大尺度調整將導致大連豆粕市場失去上漲動能,并有望誘發豆油期貨拐頭向下。
美農報告“黯然失色”
正當國際投機基金大幅增持美豆凈多頭寸之際,美國農業部(USDA)卻不給力,6月供需報告的保守政策令市場大跌眼鏡。USDA維持2012/2013年度、2013/2014年度美豆期末庫存分別在12.5億蒲式耳和2.65億蒲式耳的預估水平不變,并預計新作美豆種植面積依然在7710萬英畝,產量將較2012/2013年度增加12.4%。報告一出,美豆遠月期價快速跳水,成為領跌合約,導致7月與11月合約價差一度沖擊242美分/蒲式耳的壓力。
筆者認為,USDA報告的相對平靜中則暗潮涌動,中性偏空的定調將對市場的看漲氣氛起到抑制作用,可能意味著利多因素的延續難以得到官方報告的烘托,期價調整在所難免。從投機基金在美豆粕和美豆油品種上凈多頭寸調整情況看,資金對豆油的看淡情緒或有加重傾向,這將會抑制豆粕市場的上漲動能。
豆粕供需環境將現轉機
盡管大連豆粕6月份開局維持相對強勢,但在美豆上漲乏力的影響下,供應端口尚有近憂卻無遠慮的基本面或將導致行情振蕩加劇,遠月1401合約調整空間料會打開,近強遠弱的結構有望延續。
一方面,隨著6、7月份接近1480—1500萬噸進口大豆集中到港,以及國內壓榨環境的相對改善,油廠整體開機率有望全面回升至48%左右的正常水平,使得國內豆粕供給將有效增加。而如果下游養殖業提貨需求不能與之相匹配,勢必會造成油廠豆粕和港口大豆庫存有所反彈,并對期價形成一定的下跌壓力。
另一方面,現貨價格堅挺對期貨1309合約的提振仍在,650—700元/噸的較高基差水平對期價有一定支撐。由于5月份大豆進口量僅為510萬噸,同比減少3.4%,且遠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600—650萬噸,導致原料補充存在遠水不解近渴的窘境。這有助于1309合約維持高位振蕩走勢,與前期1305合約到期和目前1307合約逞強的形態如出一轍。
粕強油弱結構依然合理
5月初以來,雖然豆油期貨止跌回升、重心上移,但相對于豆粕市場而言,低調態勢依然較為明顯,且在棕櫚油爆發之際也呈現出滯漲之勢,使得粕強油弱的結構合情合理。
在供需環境寬松的背景下,受油廠“挺粕拋油”策略的壓制,后期豆油在大豆壓榨效益中的貢獻度傾向于下滑,加之市場已經進入長達2—3個月的節日備貨提振空檔期,消費端口的乏力將令多方無力跟進。
不過,鑒于豆油和棕櫚油價差已大幅修復,后期進一步收斂將不再順暢。而且近期棕櫚油在換月移倉過程中伴隨著行情拉漲的結構,不排除豆油會以此作為參考,出現“回光返照”的一幕。
因此,由于美豆期貨單邊升勢炒作熱度降溫,國內豆類品種也會出現相應調整,但會伴隨板塊粕強油弱、豆粕近強遠弱的結構。技術上,一旦美豆11月合約跌至1280美分/蒲式耳,連粕1401合約或將考驗3150元/噸附近的支撐,而豆油品種則有望重啟跌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