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臨池棕櫚油激勵日漸褪色,豆油的反彈得益于豆棕價差的緩慢恢復,而非基本面的好轉預期。由于消費后勁不足、供應趨于增加,預計豆油將在7月份打開下半年的熊市窗口。
“指揮官”大豆難以雄起
近期大連豆油對美豆走勢呈現出“跟跌不跟漲”的跡象,期價下跌壓力的增強已在所難免。
目前,民間機構對官方報告的不認可提振了交易商的接盤動力,Lanworth不僅下調2013/14年度美豆產量預估至33.5億蒲,且將單產調降1.1%至43.3蒲式耳/英畝,激勵美豆11月合約在經歷回調后一度站上1300美分/蒲式耳關口。乍一看,由美豆播種進度緩慢引發的天氣炒作或將興起,但隨著耕種工作接近尾聲,天氣升水因素將會追隨生長優良率情況而出現搖擺。
在經歷2012年的起伏后,今年天氣市可能難以大展拳腳。一方面,單產預期恢復、種植面積增加將使得美豆總產慣性增長,會有效緩解美豆市場的供給壓力;另一方面,自2012年9月初美豆大跌以來,熊性結構的技術面并未改變,交易商對遠期盤面的看淡心態趨于加重。
終端消費仍顯“寒意”
6月份之后,隨著市場震蕩結構的確立,交易商出現了“視覺疲勞”,使得豆油期現貨均陷入“漲不動、跌不深”的尷尬境地。后勁不足的終端消費預期則使得投資者憂心忡忡。
首先,在經過5月份終端備貨和流通渠道補庫之后,6月份之后下游消費再度進入“慘淡”期,在1-5月份國內豆油表觀消費同比減少5.9%的背景下,下半年負增長的需求預期愈演愈烈,短期的繁榮并不會改變后勁乏力的狀態,這對豆油期價將帶來“雪上加霜”的壓力。
其次,在國際原油高位運行、美國豆油震蕩回升之際,國內豆油并未感受“暖意”,很大程度上說明供需環境趨于寬松。隨著6-8月份進口大豆的集中到港,油廠開工率的正?;謴蛯е露褂凸獕毫Σ粩嗉哟a,顯性庫存下滑的時代或宣告結束。
近期豆油的抗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賣豆油/買棕櫚油套利資金的獲利了結,豆棕油價差的反彈帶給豆油期貨一定“溢價”。截止6月20日,豆棕油1309合約和1401合約價差已分別走闊至1372元/噸和1494元/噸,較前期低點回升了234元/噸和150元/噸,價差向上的時間窗口或被打開,表明豆油走勢將強于棕櫚油。
但是,兩者價差的上升周期可能與2012年一樣發生在期價下跌過程中,畢竟棕櫚油主產國已進入年內增產周期,隨著齋月節備貨炒作逐漸結束,國際棕櫚油需求的大幅下滑將導致油脂板塊基本面初現共振式轉淡,令豆油期價難逃厄運,預計7350元/噸并不是1401合約的堅實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