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粕聯袂走強 豆粕替代優勢增強
去年此時,豆粕牛市已拉開序幕。今年豆粕走勢雖強,但難以再現高歌猛進的行情,近期供應偏緊無法改變中長偏弱格局。
美豆生長“安”中仍有小“憂”
美豆生長至今雖無大礙,但仍然存在潛在擔憂。截止到7月15日,美豆生長優良率為65%,稍高于十年均值64%,該優良率屬于正常偏高水平。不過因為今年種植時間推遲,當周大豆(4631,10.00,0.22%)開花率僅為26%,低于去年同期的63%,也低于五年均值40%。美國農業部7月大豆供需報告顯示陳豆供應仍然緊張,2012/2013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預計為1.25億蒲式耳,處于歷史低位,報告同時維持美豆平均44.5蒲式耳/英畝的高產預期。7月初到9月底為傳統的美豆產區天氣炒作期,由于今年收獲期推后,霜凍風險將增加。在舊豆庫存緊張的情況下,市場對后期的天氣炒作將變得異常敏感,預計較為活躍的豆粕品種波動將更為劇烈。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7月18日發布氣候報告預計,美國中西部目前至秋季作物天氣都將保持良好,大平原各州將持續干旱,西南部則將繼續有過量降雨。總體看,今年出現像去年一樣的天氣的概率很小,不出意外的話美豆將大幅增產,豆類價格中長期受壓。
雜粕聯袂走強豆粕替代優勢增強
除豆粕外,國內養殖用蛋白粕主要還有菜粕(2270,-37.00,-1.60%)和棉粕。由于貨源緊張,自今年3月份以來,菜粕和棉粕價格均屢創歷史新高,近期偏強行情仍在持續。近日,長江中下游地區菜粕報價集中在2800—2900元/噸,部分地區2900元/噸以上也有不少成交。沿海地區可銷售菜粕非常有限,相對往年可謂“一粕難求”。棉粕價格高企(產區出廠價在3350元/噸左右),現貨供應更為緊缺,當前許多地區斷貨已久。另外,國內DDGS、魚粉等豆粕的常見替代品價格也處相對高位。目前,豆粕與菜粕、棉粕的比價分別為1.35和1.15,均處于歷史低位。在豆粕替代品供應緊張、價格高企情況下,生產企業和戶用在其飼料配方和消費上,豆粕比重將會適當增加。
進口大豆到港增加供應漸松
海關數據顯示,我國5月份進口大豆510萬噸,環比增長35.9%。6月份進口大豆693萬噸,1—6月份大豆進口總量為2749萬噸,7月預到港721.49萬噸。中華糧網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港口大豆庫存為546.8萬噸,較前一周增長14.4萬噸。預計7、8月合計進口大豆將超過1300萬噸。隨著進口大豆的大量到港,庫存正快速回升。目前國內油廠開工率處于較高水準,且有繼續增加的趨勢,本周壓榨量有望達到150萬噸,后期國內豆粕供應將日漸寬松。
綜合看,美豆產區天氣雖有可能降低大豆產量,引發市場短期炒作,但從美國農業部最新供需報告和當前美豆生長情況看,美豆實現預期產量的可能性較大。當然,近期國內肉價穩中走強,生豬養殖仍有小幅利潤,生豬存欄量有所增加,正在拉動豆粕的剛性需求,短期豆粕價格受到一定支撐。所以,豆粕價格近期偏強振蕩概率較大,但遠期難改偏弱的格局。
一周熱點
- 2021-03-22美國玉米現貨市場述評: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玉米價格上漲
- 2021-03-2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
- 2021-03-22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大豆質量低于平均水平
- 2021-03-22交易所:截至3月17日,阿根廷玉米收獲完成5.9%
- 2021-03-22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美國玉米,累計買入387.6萬噸
- 2021-03-22USDA參贊:2021/2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預計為1億噸
- 2021-03-22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劇減80%
- 2021-03-22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中國連續四天大手筆采購美國供應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場一周聚焦:雷亞爾匯率上漲,大豆價格連續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場一周要聞:原油市場暴跌,油籽市場漲跌互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