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主力上周繼續破位下行,北美天氣的有效利多消失,加之集中到港的南美大豆利空,豆油期價下破6月下旬以來持續有效的7200元/噸一線支撐,并輕松擊穿7000元/噸大關,收于6986元/噸。上周豆油總成交量較上一周有所放量。持倉上,1309合約減倉7.4萬張至13.9萬張,1401合約增倉12萬張至74.1萬張,創1月合約歷史新高。
巴西集中出口延至7月,8月到港量依舊偏高
1季度巴西港口裝運的推遲并不代表國際大豆供給的絕對數量會有所下降,而只是由于巨量的出口計劃,使出口高峰期延長至7月。據巴西貿易部數據顯示,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為354萬噸,4月份跳增至715萬噸,5月份則達到創紀錄的795萬噸,6、7月份的出口也仍將保持在較高水平。同時,從運往中國國內的船期預報來看,加上進口的阿根廷大豆,國內6月到港量在690萬噸左右,7月達到高峰的720萬噸,8月預計到港大豆在620萬噸。自7月中旬至9月美豆新作上市,仍有近1500萬噸的南美大豆到港。
7月下旬,國內港口大豆庫存繼續回升至584萬噸,開始接近600萬噸的高位區間,尚在供需平衡的合理區間內。但9月底之前,仍有近1500萬噸的到港預估量,而國內大豆壓榨月消耗在500-550萬噸。按照這一進口和需求節奏。8月底之前,國內進口大豆供需仍將進一步轉向寬松,屆時港口庫存或將回升至600萬噸以上的高位區間,這一庫存上升預期對豆油合約的壓力不言而喻。
正如我們之前預計的,6月份開始,龐大的到港數量對應相對穩定的壓榨消耗,國內港口大豆供應偏緊的局面將繼續改善。就供需而言,由于豆粕價格仍舊高企,需求剛性,且油脂整體上供應充裕,夏季又是豆油的傳統消費淡季,油廠仍有可能實施以粕養油的經營策略,后市豆油供給壓力依舊不小。近期油廠維持高開工率為大概率事件,供給預期的增加將給豆油品種價格反彈繼續形成壓制。
豆油成交極為平淡,需求不振,料油粕比價仍將低位徘徊
從11月末至5月底,豆油商業庫存經歷半年的去庫存進程,庫存總量回落至98萬噸一線。3、4月份中,由于春節期間下游大量備貨,需求一度轉淡,導致豆油去庫存化進程基本停滯。而3、4月份中,由于國內進口大豆庫存偏緊,油廠方面本來就降低了壓榨開工率,3月初開始全國范圍主要油廠平均開工率自47%下調至41%,直到5月下旬開始隨著南美大豆的集中到港才有所回升。可以說,豆油去庫存的最佳階段已經過去,后期隨著大量南美大豆到港,油廠加大開工率,且豆油進入傳統消費淡季,后期豆油去庫存化壓力較大。故料豆油合約仍將承壓,因該合約上并不具備吸引市場趨勢性做多的基本面。
從上圖豆油的每日成交量我們可以看到,豆油消費需求方面自5月中旬呈明顯的回落走勢,且6、7兩月近1400萬噸的南美大豆到港,油廠開工率隨之上升,使豆油商業庫存整體呈現緩慢增加的跡象。夏季本就是豆油消費的淡季,對自身需求增長不大的豆油來說,市場預期后市庫存上升壓力將再度顯現。
下周,油脂市場的將仍以空頭格局為主。一方面,曾經的油脂短板棕櫚油在齋月需求結束后,以及歐洲方面支持限制生物燃料消費的利空影響,馬來棕櫚油期價上行不易。而另一方面,棕櫚油、大豆以及菜籽等油籽產品進入整體產量增加的周期中,棕櫚油也進入夏季季節性增產期,這對油脂本身反彈將形成較為明顯的壓制。國內油脂產業,供給本就處于過剩狀態,蛋白的需求仍將使油脂的未來產量處于居高不下的狀態,豆油本身的供需基本面難以支持未來趨勢性的走強,可以說,低位震蕩,甚至下探繼續尋底仍是豆油合約上的主基調。
據海關數據顯示,6月我國進口豆油10萬噸,較前期有所增長,隨著阿根廷豆油逐步進入流通渠道,預計7、8月份豆油進口量也將顯著上升。船期預報顯示,7月進口豆油到港13萬噸,8月預計在15萬噸,這也不利于我國國內油脂庫存的消化。需求方面,豆油也難有提振。國內目前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的可能性很小,外出餐飲消費預計仍將受到抑制。終端市場需求難有轉好的可能,貿易商謹慎的入市心態也沒有改變,中間環節豆油庫存數量小幅趨降,庫存向油廠方向集中。
就油粕比價來說,由于南美大豆供應充足,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格的回落促使油粕同時下行,油廠方面難以做到繼續挺價,因豆粕的供給已大大改善。雖然就需求來看,粕強油弱仍是未來豆類的主基調,但油粕比價繼續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已經不大,油粕比價低位震蕩或是新的格局。值因此我們僅能預計,在不出現類似去年的干旱題材炒作的背景下,后市1月油粕比或將維持低位震蕩的走勢,尚未具備回歸的基本面。
豆油就基本面來說繼續保持偏空格局,無論在供應上和需求上都弱于豆粕,油粕比價暫時難以回升。宏觀面的利多支撐就目前來看僅能提供短期的提振,豆油合約上賣壓依舊較大。整體上,國內油脂的去庫存壓力長期存在,市場做多意愿不足。操作上,鑒于下方空間已經打開,1月合約已下破7000元/噸一線,建議空單繼續持有,下方支撐應在6850元/噸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