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行情回顧:2013年上半年,油脂市場沖高回落再度走升
2013年上半年,油脂市場總體呈現震蕩走升,回吐漲幅,重掀升勢的寬幅震蕩走勢。
第一階段,2013年初-春節前,盤整期。2012年第四季度展開下跌走勢,新年初一度承接震蕩整理,伴隨著南美大豆生長期遭遇天氣壓力,以及對于美豆春季庫存緊張的壓力,加上節前備貨,消費旺季的提振,油脂一度出現沖高,但是明顯乏力,缺乏根本扭轉之力。國內油脂高庫存,加上油弱粕強之勢的主導,令油脂走勢積重難返
第二階段,春節后至4月末,單邊下跌。經濟增速整體放緩,需求下降的憂慮仍在主導市場,隨著對于美國可能提前退出QE,以及不少國家進一步展開貨幣貶值競賽,美元相對走強令大宗商品承壓。從基本面上看,南美可能豐產的壓力也在步步迫近,市場面臨豆類供應由極緊張到極大改善的兩極化過程,多空角力加劇了市場的波動,而且關于阿根廷的天氣,巴西的物流都成為短期的炒作題材,加上棕櫚油出口國馬來西亞、印尼為降低國內高庫存展開的出口競賽,短板拖動油脂弱勢不已。
第三階段,5月初至當前。宏觀環境略好轉,美元沖高回落,大宗商品普獲一輪反彈時機。只是油脂仍受到供應充足預期,國內高庫存待去除,油廠無力挺油只得挺粕壓油的情況影響,油脂反彈繼續乏力,再下挫便是創出新低。
總之,油脂重心下移,上半年操作以單邊做空為主。
第二部分油脂供需趨寬松帶來較大壓力
一、整體格局-世界植物油供需趨寬松
世界植物供需情況顯示整體供需趨于寬松,全球主要油脂庫存消費比由降轉升。全球需求增速受到全球經濟影響以及發展中國家油脂需求達到一定程度,自2009/2010年度沖至高點以來,需求增速整體已經顯現放緩跡象,油脂品種缺乏像2007年消費出現革命性增長的機會,這也成為油脂走勢未能呈現主導性走勢的關鍵因素。
而隨著大豆供應改善,棕櫚油持續產量增長,油脂供應緊張的局面得到極大緩解,全球油脂供應趨于寬松。而且隨著美國農業部對于全球數據的調整,其實近三年來,油脂供需情況因需求不及預期整體是趨于寬松的,全球油脂庫存消費比近13%,高于7-8%的正常水準。
二、油脂供需轉化庫存提高
(一)豆油供應趨于充足,油弱粕強持續長
我國以進口豆壓榨產生豆油和豆粕的形勢,滿足國內需求。國內新增壓榨產能仍在也在不斷增加,根據這種產能擴張需求,進口大豆,從而豆油供應的高速增長的趨勢將延續,進口需求進一步增加,其中直接進口大豆壓榨將繼續主導豆油供應市場。由于多年以來,國內對于養殖飼料需求增長率高于油脂增長率,后期以進口大豆為主,豆油為輔仍是主導的進口模式。
中國植物油人均年消費量已超過20公斤,基本已達到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植物油消費已進入緩慢增長的過程,與此同時,經濟發展放緩,國內反腐導致餐飲消費下滑,令油脂需求進一步停滯。而我國由于養殖業發展,豆粕需求增速卻可以達到7-8%。這種下游產品的不均衡,將導致緊張粕供需和寬松的油供應并存。
從今年上半年的走勢來看,持續豆粕供應緊張和油脂的寬松情況令油強粕弱的情況長時間維持而且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的跡象。下半年隨著油脂消費旺季到來,注意未來養殖業壓力承受加大,油粕比、油脂比或逐漸顯現修正回歸需求,因此,在下半年油粕強弱適當時機可能需要得到逆轉,尤其是油脂可以得到原油走勢配合的延續。
再從趨勢走勢看,油脂偏弱態勢也有其現實基礎,未來可能繼續成為短板,只是這個因素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反映,油粕比已經創出08年以來的新低點,后期或逐漸穩定,并通過時間推移實現轉化。在世界主要的大豆及豆油供應國,產量均得到恢復性增長,而需求增長卻因未有新增長點而放緩,全球豆油直接貿易量趨于下滑。
隨著中國直接進口大豆擴張壓榨量,豆油直接貿易份額會進一步萎縮,供應量較為有限。美國大豆由極緊向寬松轉化將在今秋實現。今年因南美豐產,且整體運輸供應壓力后移,疊加美豆新季供應增長預期,則可能影響今年秋季價格走勢。因此,在下半年的行情中,美豆供應具有主導意義,若無放度天氣變化引發劇烈的產量預期變化,后期豆油的預期供應將會是充足的。而且油粕在需求上的巨大差異,令壓榨活動造成的產量增長對油脂的壓力更大于粕。
由于年內南美增產,美豆若增產,那么年內供應寬松狀況將會令豆類油脂期價再攀高峰。再從南美角度看,阿根廷及巴西積極推動生物燃料進程,國內油脂需求增加,對外輸出占比增速放緩,不過隨著外部需求弱化,尤其是來自歐盟對于生物柴油需求不利,對生物柴油的發展較為不利。
(二)棕櫚油下半年逐漸會隨單產變化由弱轉強
上半年棕櫚油單產改善情況不明顯,影響產出情況,從而令產量改善不明顯,關注后期整體改善。10月或是單產變化新拐點,近年來,棕櫚油偏強運行的時點,往往是在單產下行時,因此秋冬季棕櫚油走勢料不會平淡。全球棕櫚油供應整體最寬松,且對于經濟需求變化敏感度最高,價格波動也是為劇烈。
從主要生產國馬棕油庫存情況變化來看,今年初棕櫚油高庫存一度困擾市場,6月降至較低位置,后期變化將受到后期產量變化程度和需求變化的影響。
從我國對于棕櫚油的需求情況來看,棕櫚油今年進口情況仍較高,而且高庫存成為棕櫚油常態。一方面融資進口需求旺盛,另一方面需求相對還是有所提高但不及進口增長快,內外盤倒掛情況或在國際市場產量增長周期,以及國內需求旺季下逐漸得到糾正。
(三)菜籽油供應相對偏緊,但中國菜籽油受到高庫存及進口增加沖擊
全球菜籽供應預期偏緊預期逐漸得到轉化,供應略現改善。據總部設在德國漢堡的行業期刊《油世界》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14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將增至6410萬噸,相比之下,上年為6250萬噸。油世界預計2013/14年度加拿大油菜籽產量將達到1450萬噸,相比之下,上年為1390萬噸。印度700萬噸,相比之下,上年為720萬噸。2013/14年度澳大利亞油菜籽產量將達到300萬噸,低于上年的390萬噸。歐盟2020萬噸,上年為1920萬噸。其中法國520萬噸,低于上年的550萬噸。德國550萬噸,上年為480萬噸。英國230萬噸,高于上年的260萬噸。波蘭220萬噸,上年為190萬噸。
而從全球市場來看,我國存在大量進口菜籽的可能性。首先,我國菜籽產量雖相對去年較為穩定,但內外價差較大,我國沿海大量興起的壓榨廠商進口意愿強烈。其次,我國今年菜籽收儲價高達2.55元/斤,今年在油粕計算上偏重了粕的成本核算,菜油相對比重下降,且我國收儲菜油量已經形成了較高的庫存(300萬噸以上),未來國產供應較大份額進國儲,那么市場流通中對于進口籽壓榨用油的需求將會上升。
而且國儲菜油成本高企,2012年和2011年臨儲菜油成本分別為11200元/噸、10300元/噸,今年即便成本略降,仍在萬元以上,而進口毛油成本不足8700元/噸,期貨價已跌至8000元/噸以下,顯示順價出庫已不可能,這意味著,儲備不出庫,而國內市場將可能需要通過進口及進口壓榨補充市場需求。此外,今年國內放松了菜粕的進口限制,那么進口菜油及壓榨菜油的成本壓力會進一步增大,國內菜油的壓力會在較長時間內存在。
三、基金持倉狀況
世界范圍內對沖基金、指數基金和商品基金的規模越來越大,在商品投資中占據重要比重。資金的介入,使傳統的糧油貿易商定價模式被顛覆,也使得商品價格的波動性被進一步加大,增加了市場風險。2013年基金在豆油上的持倉沖高回落,資金進出顯得更為頻繁。在經濟發展放緩,市場避險情緒濃厚的情況下,資金操作的短視性明顯。基金在豆油中的頭寸持續凈空,豆油弱勢不已,仍未現回天之力。這與期價的長期低迷與重心下移保持了高度一致。不過,凈空頭寸已未再進一步增長,后期或有變化。
第三部分宏觀因素對油脂整體影響巨大
一、世界經濟宏觀風險下油脂價格回歸2010
2013年上半年,與我們在年初的預期相一致,經濟復蘇放緩,大宗商品承壓。主要發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放緩,需求下滑,大宗商品形成高庫存。自2012年的商品市場主基調開始去庫存,甚至去產能,商品回歸到真實的供需層面,這種情況目前仍在進行之中,大宗商品洗去鉛華,很多已經回歸到2009年的價格水平,這基本就是對于經濟危機后刺激政策效用逐漸失效后的一種逆反回歸。
豆類油脂品種中,油脂在2008年后成為政策調控光顧品種,且近兩年國家也建立了食用油臨時儲備政策,較2008年前,在油脂調控上擁有了較大的余地,只不過,隨著收儲價格的走升,油脂儲備成本也在攀升,但是在全球魚粉減產,國內對于蛋白需求增長率高于油脂增長這樣一個條件下,全力攻向了相對更短的一塊--豆粕。而隨著豆類供需的改善,油脂供需向寬松的轉化,其逐漸已成為最短板。不過,隨著年中的油粕大幅回落,逐漸油粕價格都將可能在新作上市前達到低點,年末可能會逐漸走升。油粕,尤其是已經大跌許久的油脂或將迎來多空轉換時點。
同時,由于國內實際貨幣發行與供應量并不低,CPI指數將有可能重新走升,這意味著物價壓力可能會卷土重來。經濟發展放緩,工業品壓力重重,但是生活必需的價格已經很低,所以,下半年關注的焦點可能轉向農產品(6.94, 0.02, 0.29%)。
而從世界經濟整體來看,世界關注焦點在于美國QE的收縮節奏,目前預期美國可能從9月起就將開始收縮QE規模,明年停止QE。這對于美國以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而言面臨了較多的壓力,市場已經患上放水依賴,而水龍頭要擰緊,對于資本市場的沖擊可能會很廣泛,此前調整未到位的繼續下行,此前已經大幅下跌的可能會盤整筑底。
另外就是人民幣升值。自匯改重啟以后,人民幣出現一輪較為明顯的升值過程,2013年上半年升值再度加速,但由于國內經濟發展放緩需求下滑,這一過程并未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行,但國內跌勢大于國外,從而令升值帶來進口成本下滑大部分相對偏強的外盤消化。人民幣升值利益被相關大宗商品出口國所獲得。
二、美國農業部補貼恢復,生物能源因素待發酵
今年上半年表現最堅挺的因素是原油,大幅上漲之后,對于油脂生物柴油題材的帶動后期可能會有所顯現,今年美國恢復對生物柴油生產1美元/加侖的稅收抵免補貼,將對生產形成促進。當然這也需要關注生物柴油需求,尤其是歐盟需求能否好轉。
但是在歐盟的政策轉向或對生物柴油前景帶來不利影響。在歐盟,用糧食作物來制造生物燃料或將大受打壓。日前,歐盟議會環境委員會投票表決,同意對生物燃料設置嚴格限制,將傳統生物燃料比例在交通運輸行業中的使用比例上限設定為5.5%。若要升級為覆蓋歐盟全境的法律,這份提案還需通過9月份的歐盟議會全體會議表決,同時獲得歐盟28個成員國的同意。在這兩道程序啟動前,提案已經引發了巨大爭議。
歐盟曾于2008年設定了頗具雄心的生物燃料發展目標——到2020年讓可再生能源燃料占所有運輸燃料的10%,其中主要是第一代生物燃料,即用糖料作物、谷物和油籽制造的燃料。歐盟稱,此次限制傳統生物燃料在交通運輸中的比例,不會影響10%的總體發展目標,將通過發展電動汽車、非糧作物生物燃料和垃圾轉換生物燃料等方式達到10%的目標。歐盟對于糧食類用于生物柴油生產逐漸采取形成政策轉向,并且將可能出于環保因素抑制相關國家生物柴油進口,因此對于后期植物油生產生物柴油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三、板塊輪動中看油脂
在全球經濟放緩中,商品表現各異,原油相對偏強,如果商品品種橫向比較我們可以看到豆油結束幾年高位出現快速回歸。
根據以2006年1月為基期的主要大宗商品走勢圖來看,豆油重心不斷下移,未有止步跡象。銅是下行先行,原油在指數排列中相對低位最為堅挺,而豆油相對最高加速回歸,幾個月前根據商品相對位置已經測算豆油或將跌至45美分下方,目前已經實現,而且下方仍有空間待實現,而且僅以此三品種論,豆油的回歸或形成最后一跌,目前來看,下方位置測算或將至41美分附近。
第四部分技術分析
一、國內外豆油走勢比較
美豆油2013年重心不斷下移,破位失守上行趨勢線轉跌,并存在沖擊下探41-42美分可能性。在到位后,或有一定的支撐力,若無進一步利空再破支撐下沿,41-41美分將成為較長時間一個寬幅震蕩新區域。
國內豆油破位早于國外,連續下挫陰跌不止。關注下方6800附近支撐力度。下半年即便企穩,后期來看,8000元下方將不改整體震蕩偏弱態勢。
二、國內外棕櫚油走勢比較
油脂品種中,馬來西亞棕櫚油弱勢不改,波動幅度最為劇烈,后關注2000林吉特一線的支撐力度。
國內棕櫚油弱勢下探,2009年3月以來新低,弱勢不改,但可能會在5000-5500之間構筑中期底部。
三、國內菜籽油走勢
國內菜籽油在新季收獲政策明朗之后一瀉千里,下方相對有力支撐或在7300-7500之間。定價國內收儲已經難支,進口沖擊下線調降。
第五部分結論
油脂2013年上半年出現劇烈的單邊,年末承接2012年末開始的跌勢,進入6月后跌勢加劇,下半年整體來看,經濟放緩低迷影響需求,供應受天氣影響,若近期調整充分后,在9月大豆新季上市前后或令市場得到否極泰來的機會。
1、從供應角度來看,主要油脂供應增長預期強烈,由于經濟形勢干擾,需求增長的速度卻可能會放緩,令油脂整體的運行區域下移。不過,對于供應壓力的劇烈反應已經在年中充分顯現,下半年一旦發生不利天氣令供應不及預期或是其它影響供需因素意外出現,油脂易現利空出盡后的新上升態勢。
2、原油走勢能否提振植物油需求待觀。二者背離日久或終將一致。
3、馬來西亞棕櫚油單產潛力有所恢復,棕油充裕的供應對比豆油、菜油減產預期,令其短板效力仍可能繼續加劇。作為對經濟冷暖反映最敏感的品種,棕櫚油后期波動料仍會最為劇烈。
4、菜籽油急劇縮減與其它油脂價差,國內進口及進口壓榨量的增加仍為國產菜油帶來壓力,國儲難以順價出庫,而行業壓榨利潤會進一步縮減。
5、2013年下半年,關注QE縮減兌現對資本市場實質影響是否再掀一輪風暴,資本市場沖擊,商品市場反映力度待觀。應該說供需分析框架在經濟處在某一穩定周期內發展是價格趨勢的主導,而一旦宏觀經濟處在激烈的變動過程下,宏觀因素影響將會令供需變化幅度超過尋常預期,從而加大預測的難度。
6、國內經濟政策變革,改革方向待明朗,下半年國內尤其需要注意CPI的變化,一旦通脹再起,經濟放緩,滯脹之下,農產品仍可能會再掀升勢。
由此來看,油脂市場總體基本面仍趨偏空,但利空因素作用時間已經形成了較長一段時間,在這樣充滿挑戰的年份里,對于國內油脂相關企業,挑戰多多:
對于產業客戶而言,今年的市場充滿波動和不確定性,豆粕大漲大跌過后,從基本面需求的話仍是粕優于油,但后期隨著油脂迎來消費旺季,仍可能會面臨季節性走升機會。
作為買入保值方(油脂精煉廠、下游消費企業)需要注意2013年8-9月低點機會擇機適當補入庫存。買保應根據走勢變化,結合企業自身購銷規律在雙節備貨購入后及時了結頭寸。而且這將是我們下半年尤其注意的一個操作方向。
作為賣出保值方(主要是油脂銷售企業)需要關注需求旺季(中秋兩節備貨期前)后的入市機會。尤其是大豆進口成本趨升明顯,其它油脂出現供應緊張變化預期并可能形成較長期影響時,把握相應機會。關注南美擴大種植面積預期以及氣候變化,若對南美影響預期影響不大,則宜逢高賣出套保防止價格下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