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天氣炒作進入尾聲,未來美豆產量繼續下調的可能性降低。而國內油脂庫存高企,雙節消費未能如期提振行情,預計后市國內豆油仍以振蕩尋底行情為主。
全球大豆產量或創新高
據美國農業部9月份供需報告,2013/2014年度全球油籽產量預計為4.951億噸,較8月上調200萬噸。全球大豆產量數據基本不變,將達到創紀錄的2.817億噸,因為巴西和巴拉圭大豆增產,抵消了美國、加拿大、中國和俄羅斯的產量降幅。巴西大豆產量將達到創紀錄的8800萬噸,較8月預估上調300萬噸。這預示2013/2014年度全球大豆供給充足的整體格局并沒有改變,這會導致整個豆類市場偏空格局。
三季度北美大豆天氣炒作過后,四季度將進入南美大豆種植期,南美大豆種植是否順利將左右后期市場走勢。今年以來,巴西雷亞爾兌美元貶值超過15%,加上當前豆價誘人,因而農戶在加大銷售的同時,可能將大豆播種面積提高4%,達到2890萬公頃。
大豆播種面積增長將提振巴西大豆產量增至創紀錄的8800萬噸,比早先的預測上調了300萬噸,也高于上年的8200萬噸。這意味著巴西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2013/2014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量將達到4250萬噸,超過2012/2013年度創下的前期歷史紀錄4100萬噸。同樣,巴拉圭2013/2014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將增長4.5%,達到330萬公頃。
棕櫚油增產雪上加霜
今年8月份,我國進口大豆637萬噸,累計進口4108.9萬噸,同比增加4.45%。8月份我國植物油進口73萬噸,累計541萬噸,同比增加76萬噸,增速為16.6%。截止到7月份,豆油累計進口比去年同期減少19萬噸,而棕櫚油進口則增加20萬噸,植物油進口增加的主要來源是菜籽油、芥子油和花生油??紤]進口大豆壓榨以及港口庫存的變化,我國前8個月的植物油的進口同比增加16.6%,而油脂需求的年增速不超過1%,所以單從進口來看植物油供應是明顯過量的。且我國油脂消費結構已經開始轉變,今年上半年豆油的進口力度很小,說明大豆壓榨帶來的副產品豆油已經足夠國內消費。
油棕櫚樹通常在下半年進入高產期,在USDA9月供需報告中,印尼棕櫚油產量從2012/2013年度的2850萬噸上調至2013/2014度的3100萬噸,增長幅度為9%,2013/2014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與2012/2013年度的1900萬噸持平。9月下旬中國雙節備貨活動結束,由于溫度逐漸下降,我國棕櫚油進口需求將下滑,不利于馬棕油出口,因此預計9月下旬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數據的增幅將逐漸收窄,對期價的支撐作用將減弱。從以往數據看,9、10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將達到年內最高水平,9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繼續環比上升的概率較高,季節性供應增加將成為9、10月份壓制棕櫚油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豆油下游需求低迷
8月初以來,我國主要港口豆油庫存已連續5周下滑,目前降至78.68萬噸。其中,華東、天津、山東地區分別為22萬噸、15.7萬噸和10.95萬噸,3個地區之合約占總庫存量的61.8%。雖然庫存下滑有利于價格上漲,但期貨市場因利好透支重回弱勢,價格滯漲。最近兩周庫存降幅明顯放緩,暗示下游備貨可能正在接近飽和,現貨購銷氣氛明顯轉淡,日均成交大幅萎縮。
目前國內棕櫚油庫存高達120噸,豆油港口庫存在110萬噸左右,豆油商業庫存在240萬噸以上,2013/2014年度國家收儲菜籽折合菜油175萬噸左右,加上國儲大豆折油,我國植物油庫存高達900萬噸。只要去庫存過程未結束,油脂價格就很難改觀。冬天是菜籽油消費旺季,目前菜籽油進入減庫存階段,但是12月進口菜籽會陸續到港,庫存又將增加。未來幾個月,國內棕櫚油也會保持40萬—50萬噸/月的進口節奏。總之,供過于求是當前油脂市場的主要矛盾。
后市展望及操作策略
9、10月大豆新作收割上市將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這期間可能導致減產的主要因素是早霜天氣。從天氣預測來看,9月下旬出現早霜概率較小,但后市仍要注意10月美國天氣變化。8月份全球大豆庫存預估創紀錄高位且豆油庫存維持偏高水平,所以預期未來豆油供給偏松。國內且雙節備貨需求力度不如預期,棕櫚油、菜籽油供應充足,因此豆油去庫存化之路任重而道遠,操作上可嘗試逢高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