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美農業部供需報告利多,促使CBOT大豆居高不下,但國內植物油期現貨市場卻震蕩下跌,再次探底,表現明顯弱于外盤。其主要原因是國內植物油現貨供給充足,加之市場利多出盡,貿易商不看好后市,供給壓力下市場采購謹慎。
天氣炒作告一段落
9月份,國內豆油期現貨價格在上旬結束反彈,再次回落探底,需方多隨用隨購,貿易商大多觀望,市場購銷不旺。
10月份,預計國內豆油期現貨價格繼續震蕩探底,很可能跌破8月上旬出現的低點。市場交易心態仍較謹慎,操作上建議隨用隨購,在CBOT盤大豆期價見底之前,不可急于抄底。
后市利空因素:一是當前國內大豆壓榨利潤豐厚,油廠壓榨積極性較高,國內豆油供給充裕;二是今年天氣情況遠好于去年,美豆較去年增產已成定局;三是當前南美大豆庫存遠高于去年同期;四是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居高不下,與玉米的比價處于歷史高位,各機構均預期南美大豆種植面積有可能創紀錄。
利多因素:一是據悉中國采購的2013/2014年度大豆有相當一部分仍未點價,資金很可能再次推動CBOT大豆期價在中國買家點價前居高不下;二是美國農業部在10月供需報告中可能下調大豆收獲面積和期末結轉庫存;三是9、10月份我國大豆進口量均在480萬噸以下,國內大豆供給偏緊,開工率將有所下降。
菜油供給壓力不減
9月份,國內菜油期現貨價格多數時間弱勢震蕩,下半月跟隨豆油價格再次下跌,在國內植物油市場處于追隨狀態,菜油期盤弱于現貨。
10月份,在豆油帶領下,國內菜油期現貨價格將繼續震蕩探底,市場購銷仍淡。2013年進口菜籽油進入臨儲的難度加大,市場流通進口菜油數量增加,菜油處于比價劣勢仍是主因。
后市利多因素:一是當前國內菜油現貨價格遠遠低于2010年和2011年臨儲菜油的成本,且國內植物油儲備并無罐容壓力,因此,已到期的臨儲菜油短時間不會出售;二是10月下旬進入水產養殖淡季,菜粕需求將下降,油廠對菜油進行套保壓力將減輕,并將轉向菜粕賣出套保。
利空因素:一是菜油與豆油的比價仍處于劣勢,現貨市場需求不暢;二是我國油菜籽主要來源國加拿大油菜籽已開始收獲上市,預計10月下旬將開始大量供應國內市場;三是到9月底進口油菜籽的壓榨利潤繼續保持在900元/噸以上,油廠進口和開工積極性較高。
棕櫚油價反復筑底
9月份,國內棕櫚油期現貨價格止漲回落,再次探底。港口庫存仍保持在100萬噸以上的高位水平,對價格形成壓制。
10月份,預計國內棕櫚油期現貨價格仍將震蕩下跌,并有可能跌破7月份低點,10~11月份見行情趨勢性拐點的可能性較大。操作上建議隨用隨購,逢歷史低點可建趨勢性多單。
后市利空因素:一是棕櫚油進入增產周期,市場擔心主產國庫存很可能進一步增長;二是進入四季度后,氣溫轉涼,進入國內棕櫚油需求淡季;三是國際市場豆類商品很可能繼續下探,并傳遞到國內棕櫚油市場;四是歐盟對印尼生物柴油反傾銷措施抑制了需求的增長空間。
利多因素:一是當前棕櫚油期現貨價格已處于3年來的低位水平,資金做空積極性有限;二是9月底國內棕櫚油價格與進口成本倒掛擴大;三是主產國貨幣貶值利于其棕櫚油出口,部分抵消增產帶來的庫存壓力。
國內庫存難以下降
海關數據顯示,8月份國內進口食用植物油73萬噸,1~8月進口總量達541萬噸,同比增16.6%。8月份進口豆油11.4萬噸,月環比減4.3萬噸;進口棕櫚油43.4萬噸,增4.9萬噸;進口菜籽油11.6萬噸,減6.7萬噸。進口食用植物油數量環比下降,主要是因為國內外植物油價格長期倒掛,且國內庫存居高不下。
綜合分析,10月份美國農業部有可能下調大豆收獲面積和期末庫存,資金可能繼續對中國買家進行逼倉,推動CBOT行情短期居高不下,但美豆豐產已成定局,市場利多已出盡,而美豆豐產、南美種植面積將創紀錄等利空卻未被市場消化,未來兩個月國內植物油期現貨價格仍將震蕩探底。操作上建議隨用隨購,在外盤探底之前,不可急于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