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份以來,國內油脂市場迎來一波上漲。棕櫚油在馬來西亞庫存超預期下降及增產周期可能結束的雙重利多下,大幅反彈。短短一個月,馬盤棕櫚油指數漲幅達15%。而同期國內豆油指數漲幅僅為6%。豆棕價差目前已經處于近兩年的較低水平。
美豆前期連續調降,十一月報告或小幅調增
美國農業部從今年7月以來連續調降美豆的產量預估。預計11月8日的報告美豆單產將上調。但由于美豆從9月以來已經以連續下跌的方式消化了該利空,預計受報告利空的影響有限。
美豆產量在8月、9月的農業部報告中被連續下調,盡管市場目前預計11月供需報告中會有所調高,但可能無法完全修復至原來的高位。本次報告只要不出現過大的總產量和單產,美豆將不會出現暴跌情形,而這對國內油脂的利空更為有限。同時,巴西大豆產量9月被調高至歷史高位,這為后期的天氣炒作埋下了伏筆。一旦南美出現干旱、運力等問題,CBOT大豆即具備了上漲的理由。
美豆優良率偏低,到港延遲加劇供應緊張
由于前期雨水天氣導致播種延誤,美豆整體播種期較往年晚了十天左右,導致美豆上市期推遲。目前美豆收割進度盡管已經接近五年平均水平,但大大晚于去年。截至11月3日,美豆收割率為83%,而優良率也低于平均水平。這意味著本次農業部報告美豆單產難有較大修復。10月份以來,美豆價格出現了下跌走勢,但美豆油整體走勢趨升。油脂在經歷了長期弱勢之后,繼續下跌的動能有限。
大豆港口庫存位于低位,供應偏緊有待緩解
9月份以來,港口大豆庫存出現了明顯下滑。我國9月份進口大豆470萬噸,1—9月份大豆進口總量為4575萬噸,同比減少3.3%。截至11月4日,港口大豆庫存為487萬噸,比9月中旬下降了150萬噸。11月份大豆到港量可能繼續增大,預計在640萬噸左右,這意味著未來供應較為充足,但短期供應偏緊格局尚未扭轉。
棕櫚油庫存繼續回落,期價大漲之后有望趨緩
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近月產量炒作是近期國內外油脂市場關注的焦點。馬來西亞近期的暴雨使得馬棕油產量前景堪憂,同時庫存大幅下降也令市場看多情緒高漲,馬盤經歷了大幅反彈,國內棕櫚油成為領漲品種。
根據往年我國棕櫚油進口規律,四季度是棕櫚油的進口高峰期。預計我國棕櫚油后期進口將會增大,棕櫚油庫存后期可能會有所回升,制約了棕櫚油的進一步上漲空間。
油脂需求旺季到來,豆油更具上漲潛力
隨著冬季的到來,油脂消費逐漸進入傳統需求旺季,國內油脂價格出現反彈。目前油廠壓榨利潤維持在250—300元,較為可觀,豆粕是主要貢獻者。進口大豆折算完稅成本約為4300元/噸,而豆粕的現貨價格就已達到4230元/噸。后期,隨著飼料企業的備貨結束,豆粕需求下降,價格將面臨回落。按照目前遠期1405合約3200元/噸計算,為緩解壓力,油廠或將提高豆油價格來平衡壓榨利潤,后期豆油上漲的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