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球農產品生產風調雨順,供給相對充裕,同時由于全球經濟不振,也缺乏明顯的消費需求增長點。
中國經濟正經歷著經濟結構調整的痛苦蛻變期,相對較弱的宏觀經濟以及供需相對寬松的基本面使得農產品價格在2013年整體處于弱勢格局。
與此同時,在美國經濟穩步復蘇的前提下,美聯儲宣布將在2014年1月逐步削減QE規模,金融杠桿化程度將逐步降低。同時在我國調結構去產能的大背景下,農業產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的關注與進駐。
展望2014年,經濟復蘇與豬肉價格的持續反彈使人們重新燃起對于通脹的預期,而金融屬性相對較小的農產品相對于工業品將更加受到各類資本的青睞。在庫存相對充裕的情況下,農產品也缺乏大幅上漲的條件,而打破僵局的仍可能是全球農業主產區的氣候異常和極端天氣,需要格外關注。
出于國家糧食安全以及農民增收等多方面因素的考量,我國對于三大主糧仍將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這將奠定糧食價格的堅實底部,同時國家也在探索推進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與政府補貼脫鉤的改革,并可能率先在棉花上進行局部區域試點。本文主要對三大主糧、油脂、粕類2014年的走勢做一簡要分析和判斷。
一、政策托底,三大主糧作物價格重心將緩步上移
國內糧食連續十年增產,三大主糧整體處于供需緊平衡的狀態,但由于國內價格較國際溢價100%左右,政策托市依然是影響價格的最重要因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糧食安全放在了六大任務之首。
明年國家將繼續實施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最低收購價及臨時收儲等保護性政策,以及因人工成本和生產成本等不斷提高而帶來的種植成本的提高抬升了谷物價格的底部區間。因此,中長期來看,三大主糧作物的價格重心仍將震蕩上升。
二、去庫存任重道遠油脂價格或將前低后高
從全球植物油的供需結構來看,目前仍為供大于求,庫存消費比逐步攀升。2013年期末庫存預計達到2120萬噸。而我國棕櫚油、豆油、菜籽油三大油脂庫存合計超800萬噸,巨大的庫存、疲弱的需求使得2012年9月以來即北美天氣炒作結束之后,油脂一直處于跌跌不休的熊市格局中。
我們認為在國家抑制“三公”過度消費的背景下,去庫存之路任重道遠。直到明年下半年,油脂高庫存狀況才可能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從而帶動價格重心逐步上移,因此我們認為油脂價格明年或將前低后高。
從棕櫚油供需情況來看,2013/2014年度世界棕櫚油產量將達到5730萬噸,去年為5500萬噸,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大主產國產量預計為1975萬噸和2950萬噸,同比增加2.7%和5.2%,整體產量增加幅度依然較大。
我國棕櫚油全部依靠進口,2000年后進口量大幅增加,并在2012年創新高,達到630萬噸。期末庫存達到93.6萬噸。2010年后,庫存消費比大幅增加,2012年大幅提升至18.12%,2013年小幅回落,但仍處高位。
從需求端來看,食用需求表現相對剛性,較工業消費的變動率小。歐盟及美國人均油脂消費量為52千克/年和54千克/年,印度為12千克/年,世界平均為22千克/年,中國為18千克/年;伴隨城鎮化的發展,預計未來中國的人均油脂消費量將逐漸達到25千克/年的水平,棕櫚油作為油脂的食用需求還在穩步提升。全球經濟走出低谷對棕櫚油的工業消費起到帶動作用,生物柴油依然是拉動工業消費的亮點。
再看下豆油,全球豆油庫存消費比與產需缺口波動劇烈,2005~2008年產需缺口增大,是催生大牛市的重要原因。2010年以后,庫存攀升速度明顯加快,在2011年創出新高388萬噸隨后有所回落。預計2013年期末庫存達到360萬噸,較2010年增幅為-2.7%。南美大豆豐產以及因為比較收益美國部分玉米種植或將改為大豆的預期,都將有利于大豆及豆油產量增加,從而利空豆油價格。
最后看下菜籽油,2012、2013年由于巨大的內外價差,導致我國菜籽油進口量大增,供大于求局面凸顯,期末庫存大幅增加,2012、2013年分別達到345.90萬噸和507.4萬噸。未來,加拿大菜籽豐產以及巨大的庫存壓力仍將使得菜籽油成為三大油脂中最弱的油品。
三、飼料需求穩中有漲,粕類價格仍將震蕩偏強
我國豆粕的供給主要依靠美豆和南美豆的進口壓榨。從目前來看,美豆期末庫存處于408萬噸的相對低位,因此盡管面臨南美大豆豐產壓力,美豆價格也難以大幅下跌,2014年的波動區間或將在11.5~14.5美元/蒲式耳。
從需求端來看,經濟復蘇與豬肉價格的持續反彈使人們重新燃起對于通脹的預期,隨著規模化養殖的發展以及城鎮化所帶來的肉食需求的增加,飼料需求仍將呈現剛性增長,同時由于豆油價格較低,油廠為保證利潤,挺粕意愿強烈,使得粕強油弱格局在2014年上半年將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