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油主力上周跟隨豆類震蕩走低,并在外盤連創新低的走勢中,進一步打開下方空間,下探6600元/噸一線支撐,期價周尾收于6656元/噸。豆油自身基本面缺乏變化,需求并不及預期加之棕櫚油支撐不在,期價在內憂外患下走弱。持倉上,9月合約持倉走高,關注1月份的移倉行情。豆油成交上周一般,伴隨著部分空頭的低位離場總持倉較上周小幅回落至112.5萬張。
一、壓榨量龐大,港口庫存尚未有效建立,但需求已經明顯回落
11月進口大豆到港為656萬噸,12月的供應量總體非常大,預計超過700萬噸,另有50萬噸作用的量將在1月卸貨成為實際港口供應。兩月的進口大豆總量將達到1360萬噸。且1月份的到貨量也將較為集中,預計在550萬噸,因此11、12、1月供應總量在1950萬噸一線。目前國內港口擁堵的現象已經有很大緩解,但受前期的擁堵限制,部分油廠方面的實際供應量有限,但這并不影響進口大豆供需轉松的局面存在。
再看國內的壓榨情況,豐厚的壓榨利潤使今年國內的壓榨量明顯高于往年,尤其是8月之后,連續出現接近峰值的每月600萬噸的水平。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南美大豆可消耗量減少,美豆新作尚未到港,部分油廠缺少原料,開工率有一定下調。但進入11月下旬,新豆到港使油廠開工率逐步恢復。目前來看,11、12月壓榨總量已超過1300萬噸的天量。特別是12月份,強大的壓榨量某種程度上已成功對抗龐大到港供應。12月末國內港口大豆庫存沒有如預期走上600萬噸一線,繼續保持在500萬噸左右的偏低水平,渠道庫存仍未有效建立。但就直接的未來的豆油供需而言,龐大的壓榨量帶來了龐大的供應,而豆油下游的需求始終維持平穩清淡,節前的備貨需求已經結束,這令市場信心受挫。
去年國內豆油的去庫存自11月中旬開始至1月底,消化了近50萬噸的庫存。但是今年的情況與去年依舊略有不同, 11、12月大量的美豆集中到港,較去年同期預計到港量增加250-300萬噸,1月份也有繼續增加的可能,按照18%的出油率約為50萬噸左右的豆油。換句話說,即使豆油消費量能夠出現類似去年的季節性上漲,但相對龐大的集中到港供應將有較大可能使豆油商業庫存繼續維持在100萬噸一線的水平,這一預期已經兌現。目前來看,豆油需求依舊處于弱勢,季節性備貨行情已過,港口大豆供應依舊處于一個向上增長的預期中,當然這需要南美產量和物流的配合。從概率上來說,中長期來看大豆供應轉向寬松仍是2014年的主流,因此在新需求出現之前,豆油價格承壓的格局不會改變。
二、油脂依舊供大于求,但油粕比短期下方空間有限
后市我們認為,豆油的供需壓力仍難有緩解,供過于求的格局將持續。供給上,12月份創紀錄的壓榨量以及1月不小的壓榨量會積累龐大的豆油庫存(1月份大豆壓榨量會較12月有所下降,但油廠目前原料并不缺乏,整體上壓榨尚有利可圖,故壓榨量預計在550萬噸一線)。同時,進口豆油到港量也不少,預計12月和1月的月均到港量將在15萬噸左右。雙重的供給偏空因素,仍將積極壓制豆油期價,因供應現階段的壓力將有增無減。需求上,目前春節前的集中備貨已結束,而且因國八條的嚴格實施,相比往年,今年的節日效應更加淡化,市場今年的油脂備貨高峰非常短暫,(從現貨月均走勢上看,幾乎不存在)。因此我們認為在春節前,豆油供應壓力將持續,庫存甚至會有一定的攀升。此外,南美大豆的豐產概率正在加大,這將對國際豆油供應產生中長期的供給壓力,面對連續三季的豐產壓力預期,豆油仍有可能進一步打開下方空間(當然短期因素上看,目前空頭相對謹慎,因南美將逐步進入相對強勢的2月,即天氣炒作期)。
就油粕比來說,油粕強弱關系尚未根本轉變,進口大豆的集中到港和年末油脂消費季節性特征并不明顯,導致油粕比價11月底開始再度呈壓下行,整體上油粕比仍處于震蕩尋底階段,但油粕雙雙回落的格局正在形成。上周油粕比價在低位徘徊,繼續向下的空間收到遏制,因就基本面來看,油粕強弱分化尚未有超過10月份的豆粕結構性供需失衡的基本面支撐,因此5月油粕比下探1.95的可能性不大,目前維持在2的水平。故從油粕比上看,在南美完成增產兌現前,豆油跌勢應暫時有所緩解。
上周美豆油連創新低,周五尾盤反彈,國際油脂期價在原油價格疲弱和油籽過剩的背景下延續著下行趨勢,連盤豆油跌幅亦加速,試在提前消耗南美豐產利空。國內豆油方面,去年四季度的去庫存預期略令市場失望,雙節備貨期逐步結束,商業庫存仍維持在98萬噸一線,粕強油弱的格局尚未轉化,但繼續擴大的動能不足。豆油盤面上有技術性調整的需求,但國內龐大的壓榨量繼續保持著豆油偏松的供需環境,故料目前基本面下連豆油仍難以形成有效反彈。故操作上,建議空單輕倉持有,未有倉位者暫時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