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后,在棕櫚油主產國遭受干旱,南美大豆產區旱澇不均,美國大豆現貨供應緊張等利多消息刺激下,國內外油脂期貨板塊聯袂走高。大連豆油和棕櫚油、鄭州菜油期貨漲幅均超過10%。從后市看,南美大豆逐漸收獲上市,棕櫚油主產國開始進入增產周期,而國內油脂供應依舊充足,油脂上漲空間較為有限,追高風險加大。
美豆緊張利多消化殆盡,下年度供應偏松
今年年初,南美大豆產區出現干旱天氣,巴西大豆產量不斷被下調,而之后連續的陰雨天氣使得巴西大豆收獲和出口受阻,因此,國際市場供應主要依賴美國,從而導致美國大豆供應持續偏緊。相應地,美國農業部在2月和3月份供需報告中不斷調高美國大豆出口數據,調低美國大豆期末庫存數據,同時調低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
但目前看,這種利多作用基本被市場消化甚至透支。首先,南美大豆收獲加快,供應壓力加大。據最新消息,截至3月7日,巴西大豆已收割52% ,高于上年同期的48%和五年同期均值35%。其次,美國新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將增加。由于大豆和玉米比價高于正常年份,美國農業部在2月份展望報告中預計今年美國大豆播種面積將達到7800萬英畝的歷史高位。而基于實際調查的第一次播種面積報告將在本月30日公布。最后,市場對利多消息反應冷淡。3月10日,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月度供需報告依舊利多,如期調低了美國大豆期末庫存以及南美大豆產量,但大豆價格以大幅下跌回應,利多出盡為利空的效應越發明顯。
棕櫚油主產國將進入增產周期
由于產量降低而出口同比增加,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大幅降低。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本周一發布的數據顯示,馬來西亞2月底棕櫚油庫存環比下降14.25%,為166萬噸,低于1月份的194萬噸,同時低于市場預估的178.5萬噸。但市場對此反應平淡,馬盤棕櫚油沖高回落,疲態盡顯。從歷史上看,每年2月份是馬來西亞和印尼棕櫚油產量最低的月份,隨后逐漸進入增產周期,因此,主產國庫存增加是大概率事件。
國內油脂供給充裕,現貨價格上漲乏力
雖然國內外油脂期貨漲勢如虹,但由于國內油脂供應較為充裕,而春節后是傳統需求淡季,油脂現貨價格被動跟漲態勢明顯,上漲幅度遠低于油脂期價。目前,國內豆油商業庫存仍在100萬噸左右,港口棕櫚油庫存在125萬噸的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國內菜油庫存充足,政府為降低庫存,近期擬開展30萬噸菜油儲備的拋售。
從技術上看,春節后油脂期貨價格出現V形反轉,目前上漲趨勢依舊完好,但去年10—12月份振蕩平臺壓力逐漸顯現,佐之基本面偏空理由,操作上,如有多單,可平倉出局,不建議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