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不濟 豆粕牛市難再現
美國農業部季度庫存報告出爐之后,9.92億蒲式耳(約合2698.24萬噸)的美國大豆庫存成為近十年來的同期最低水平,再度激發投資基金的買入熱情,CBOT大豆期貨5月合約強勁上漲,超越了前期高點。國內豆粕期貨與現貨市場跟隨上漲,連豆粕9月合約刷新年內最高紀錄,局部地區現貨價格跳漲至3700—3800元/噸左右。然而,高價豆粕的成交量明顯下降,下游需求不佳依然影響著飼料企業的備貨意愿。
養殖虧損制約畜牧行業新增投資
傳統的畜牧補欄及飼料消費旺季漸行漸近。綜合各方對當前養殖戶的調研,我們發現,生豬去產能過程依然緩慢,大型養殖戶仍在堅持,能繁母豬的直接淘汰率不高,然而養殖戶的春季補欄積極性明顯受到抑制。國內凍豬肉收儲工作已進行一周,但是豬糧比價還是處于下行通道之中。截至4月4日,全國22省市的生豬平均價格降至每公斤10.58元,平均豬糧比價為4.61,連續第五周低于5.0,為重度虧損的紅色預警區域。
“養豬不再賺錢”的輿論將抑制養殖行業的新增投資,進而導致飼料需求的增速下降。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月,全國畜牧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達到124.47億元,同比增速急劇下降17.85%,去年同期為40.1%。漁業同樣面臨投資降溫的問題,全國漁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值為35.64億元,同比增速降至11.83%,去年同期為63.1%。受此影響,國內飼料產量增速延續下滑態勢。2009—2012年,我國配合飼料與混合飼料產量的同比增速百分比一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2013年同比增速降至10%以下。截至2月,我國配合飼料產量累計同比增速為9.82%,混合飼料累計同比增速降至3.62%。
厄爾尼諾對全球大豆產量的威脅有限
美國氣象局在周度監測報告中稱,赤道太平洋(行情,問診)中東部海域表層海水溫度加速上升,厄爾尼諾可能在今年4—6月出現,這比之前的預期要提前,東南亞棕櫚油主產區面臨干旱的風險,但全球大豆不一定會遭遇大幅減產的厄運。厄爾尼諾通常會給太平洋東部帶來充沛的降雨,如果不出現極端洪澇災害,這反而有利于改善南美及美國南部地區的深層土壤墑情。
美國氣象局編制ONI指數用于監測、評估和預報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厄爾尼諾的特征是ONI指數為正數,且大于或等于0.5℃,若ONI指數連續5個月滿足以上條件,可判定厄爾尼諾現象進入成熟階段。歷史數據顯示,在發生厄爾尼諾的年份,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主產國的大豆產量增長的概率更大。
美國農業部2014年作物種植面積初次報告顯示,大豆種植面積為創紀錄的8150萬英畝,年比增加6.5%,且略高于此前市場預期的8137萬英畝。不過,去年冬季,美國中西部地區頻繁遭遇暴雪天氣,今春的平均氣溫也明顯低于歷年均值,春播工作極有可能推遲。
南美大豆到港壓制國內豆粕上漲空間
當前CBOT大豆期貨5月合約遇阻回落,技術指標出現頂背離跡象,國內豆粕期貨的上漲形態也被破壞。市場預期美國農業部將在4月份供需報告中下調美國及全球大豆期末庫存。短期內,美豆和豆粕期貨大幅下跌的空間不大,但是再創新高的壓力同樣很大。一方面,高價可能促使囤積了不少庫存的阿根廷豆農將上一年度的大豆投放到市場中;另一方面,4月份國內各港口進口大豆預報到港總量648.4萬噸,遠高于往年同期,大豆庫存已經不低的油廠將不得不提高開機率。
綜上所述,隨著后期國內大豆及豆粕庫存逐漸回升,國內豆粕供需將逐步向平衡狀態轉變。2012年的豆粕牛市已經遠去,豆粕年度平均價格逐年下降,預計今年將難創神話。
一周熱點
- 2021-03-22美國玉米現貨市場述評: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玉米價格上漲
- 2021-03-2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
- 2021-03-22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大豆質量低于平均水平
- 2021-03-22交易所:截至3月17日,阿根廷玉米收獲完成5.9%
- 2021-03-22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美國玉米,累計買入387.6萬噸
- 2021-03-22USDA參贊:2021/2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預計為1億噸
- 2021-03-22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劇減80%
- 2021-03-22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中國連續四天大手筆采購美國供應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場一周聚焦:雷亞爾匯率上漲,大豆價格連續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場一周要聞:原油市場暴跌,油籽市場漲跌互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