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減產趨勢未減,收購數量急劇萎縮,再加上榨油小作坊大規模回流,油菜籽加工企業的生存空間日益壓縮。為順應市場形勢,部分規模壓榨企業主動“接地氣”,開始生產農家小榨油。
規模化不敵農家小榨?
在采訪過程中,許多大型菜籽油加工企業負責人表示,一些作坊式的農家小榨菜籽油正在回流市場,這擠占了菜油加工企業的部分市場份額。
“目前菜籽油的市場份額本來就不大,農家小榨的擴大,更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農家小榨菜籽油市場份額不斷攀升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人們根深蒂固的吃油習慣短時間內難以改變;第二,地方政府“禁散令”執行不徹底。
“其實,散制油無法徹底禁絕,只能任其自生自滅。”相關企業人士認為,一些年紀較大的消費群體,“尤其是45歲以上的這部分人”,非常喜愛農家小榨油,他們正是農家小榨菜籽油存在的基礎。
記者也調查發現,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程度的上升,一些大城市的白領人群追求綠色、純天然,他們也成為農家小榨菜籽油的積極擁護者。
湖南一企業負責人指出,國內許多菜籽油種植散戶種植的油菜籽只是用來自己食用,因此,市場收購價格即使不斷提高也無法刺激他們的銷售欲望。據預估,這部分散戶的銷售量約占國內油菜籽貿易量的6%~8%,而農家小榨菜籽油在國內所占市場份額大概在15%。
“云貴川地區農家小榨菜籽油所占當地的市場份額或更大,應該在60%以上。”上述人士表示,預估如此大規模的市場容量,許多小包裝生產企業不得不在經營策略上做出調整。
更有一些企業負責人認為,在當下中國,消費量最大的菜籽油也應該是農家小榨油。
“湖南常德、長沙等地是我們小包裝產品的主要市場,我們在該地區做過許多宣傳,但農家小榨依然存在。”湖南一家企業工作人員說。
小榨油食品安全需關注
面對不斷膨脹的農家小榨油市場,許多企業人士的觀點出現分歧。
部分企業人士認為,農家小榨采用的是傳統的炒制方式,因此,食品安全無法保證,需要國家加大監管力度。
還有部分企業人士則表示,農家小榨的壓榨方式已經流行千年,由于目前工藝日趨完善,還能保證菜籽油獨特的香味,因此,其存在的意義值得肯定。
“其實,小榨菜籽油的回流也是民眾對于國內食品安全環境的一種被動選擇,一些消費者對于市場缺乏起碼的信任。但專業人士認為,小榨油采用的傳統工藝中,致癌物苯酚比會是可能的一大威脅,而且機油等一些有害物質也有可能流入,因此,消費者應理性選擇。”湖南一企業人士說。
“既然市場存在,就有存在的理由,因此,我們現在專門開辟了農家小榨油的產品品類。”湖北奧星集團董事長梁紅星表示,作為規模企業,擁有技術優勢,應及早動手,將這部分市場份額牢握手中。
需求趨升 湖北小榨菜油外銷份額漸增
菜油小榨采用的是傳統的炒制方式,因食品安全無法保證,前幾年國家對其進行了限制,是什么原因導致其卷土重來呢?
經了解,一是受消費習慣的影響,我國西南地區食用小榨油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吃油習慣難以短期改變,他們正是農家小榨菜籽油存在的基礎。據湖北省荊門市某油企反映,他們在重慶市的銷售份額已從去年的10%提高到30%。
二是隨著人們對食品安全關注程度的上升,對以轉基因為原料的調和油消費的替代有增強趨勢。一些大城市的白領人群追求綠色、純天然,他們也成為農家小榨菜籽油的積極擁護者。
據調查,目前小榨油出廠價格為13500~14000元/噸,比8700元/噸的浸出油高出5000元/噸左右。以往相對低端的菜油開始逆襲,走“高大上”路線,在重慶,“菜子王小榨特香菜油”每桶93.9元,金龍魚“外婆鄉小榨菜油”和“道道全原香菜油”每桶94.9元。目前,益海等大型油廠也跟進開展小榨油生產,以搶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