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由于美國大豆收割延遲、出口強勁,以及馬來西亞把棕櫚油在生物燃料的比重提高至7%,使國外大豆、棕櫚油等油脂油料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受此影響,國內豆油市場也出現了一定的跟隨走勢。但就基本面而言,在進口大豆陸續到港、原油行情疲軟以及國內豆油庫存高位的背景下,豆油上漲狀態難以維系。
大豆陸續到港壓制豆油市場
由于美國陳豆供應緊張,我國8—9月沒有到港美國產大豆,加之中國、美國新豆于9月以后陸續上市,在等待新豆上市之余,部分工廠出于設備檢修和中秋、國慶假期原因,使8—10月進口大豆到港量逐月縮減,這也限制了工廠開機率。不過,就后續來看,隨著美國新豆上市,國內進口大豆到港量將有所恢復,初步預計11—12月將有1200萬噸以上的大豆到港,這將在供應層面壓制國內豆油行情。
國內豆油庫存依舊居于高位
雖然過去幾個月國內大豆壓榨量略有縮減,但國內豆油的消費增幅有限,促使我國豆油庫存穩定在134萬噸左右,較為接近8月初的數額。最近幾年,由于城鎮化進程以及人口增長的原因,食用植物油消費呈現持續增長態勢,但其中家庭用量相對穩定,增加主要集中在工業用油方面。雖然我國食用油消費有所增長,但其增幅預計僅維持在2.4%左右,明顯低于我國大豆進口6%以上的增幅。可見,進口大豆運抵國內壓榨后,無疑將繼續增加豆油庫存,并使其長期處于高位。
豆油行情仍要看棕櫚油臉色
雖然當下天氣轉涼,植物油的市場份額逐漸回歸豆油,但這并不足以改善豆油市場的疲軟運行方向。相比較而言,豆油的基本面未有實質改觀,并且價格也基本體現了高庫存、低消費的現狀,缺乏實質誘發行情的因素。而棕櫚油的基本面狀況卻較為良好,這便容易形成棕櫚油主導市場的運行格局。
目前,臨近馬來西亞雨季,棕櫚油即將步入減產周期。同時馬來西亞官方表示,從11月開始,其棕櫚油在生物柴油中占比由原來的5%提升至7%,而且正在研究是否把占比提升至10%。對油脂市場而言,去庫存化是油脂運行最為重要的因素,因而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后期走向,將成為我國豆油走向的主要指標。
原油持續疲軟影響豆油行情
目前,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持續發酵,美國經濟良好,而歐元區參差不齊的制造業PMI數據和不斷的通縮壓力,都在印證著歐元區經濟依舊較差,這便影響著與經濟息息相關的原油市場。與此同時,美國原油出口禁令很可能已經開始松動,這將導致儲量豐富的美國開始出口石油,進一步拉大原油市場的供需不平衡。此外,沙特阿拉伯可能引發的原油價格戰,也使市場遭受較大壓力。由于原油價格的疲軟,具有生物能源屬性的國內外豆油市場也必然缺乏工業消費支持。
綜上所述,國內豆油庫存依舊維持高位,在元旦、春節假期來臨之前,豆油難以有效去庫存。并且國際原油價格疲軟,難以形成生物能源題材。加之國內菜油、棉油等植物油疲軟運行格局持續,豆油必將繼續遭受打壓。此外,馬來西亞棕櫚油減產周期究竟如何,仍不確定,因而,豆油市場難以形成理想的反彈行情,其區間運行走勢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