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空頭主導市場 豆粕價格或再次向下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4-11-21

  受外盤帶動,國內豆粕價格自5月份開始的下跌行情,于10月初止跌,并展開持續1個月的反彈行情。

  但進入11月后,粕價止漲并區間震蕩至今,后市國內豆粕價格是盤整后繼續向上?還是在階段性筑頂部后向下?從技術面看并不明朗,而從基本面看,在短期階段性筑頂后,早在11月下旬遲至12月上旬,國內豆粕價格將再次向下,并在未來2~4個月有可能見前期低點或創新低。

  需求增速可能大于供給增速

  雖然國內豆油價格已跌至2008年以來底部區域,向下空間已不大,但從供給壓力、需求情況及相關品種原油價格走勢來看,豆油價格看不到已見底或能出現長時間大幅反彈的因素。而從國內對豆油和豆粕需求的年增速來看,國內豆粕需求仍較豆油需求剛性,因此,可預見的時期內,現貨市場豆粕基本面仍將好于豆油,豆粕仍將是油廠的主要收益來源。

  2014年我國進口DDGS數量超過500萬噸,而隨著因MR162帶來的退運,未來我國DDGS進口數量將大幅減少,甚至在某些時候出現零進口,這部分植物蛋白市場份額將由豆粕和菜粕來彌補。若明年DDGS進口政策不出現大的改變,則豆粕的需求增速很可能大于供給增速,這將有力支撐豆粕價格,減少成本下降給豆粕價格帶來的不利影響。

  進入12月份后,將進入生豬催肥期,對豆粕的需求將階段性增加。

  另外,雖然今年多數時間生豬養殖處于虧損狀態,影響養殖企業補欄積極性,但目前國內養殖行業進入規模化養殖期,散養戶所占比重進一步下降,而規模化養殖企業抗風險性較強,個別企業甚至逆市而上,趁機擴大市場份額。

  此外,雖然商務部公布的母豬存欄數量處于較低水平,但從調研情況來看,企業反映由于技術水平提高,現在母豬每胎所生小豬數量較以前提高,因此母豬存欄量下降并不意味著補欄數量下降,企業對生豬存欄帶來的豆粕剛需較有信心。

  油廠加工虧損局面可能改善

  船期監測數據顯示,11月份我國進口大豆到港量預計為581萬噸,雖然進口量呈環比增長態勢,但低于去年同期603萬噸的進口量。預計今年四季度到貨的進口數量為1680萬噸左右,同比減少4%~5%。預計四季 度月均到貨量為560萬噸,低于一至三季度月均586萬噸的進口量。偏慢的大豆到貨速度,弱化了成本對粕價的壓制,油廠加工虧損局面很可能得到改善。

  進入12月份,將進入南美大豆的生長關鍵期,市場存在對南美大豆天氣炒作的可能,若成真則將支撐原料價格。

  2014/2015年度,我國棉花產量因種植面積下降而減少,國內棉籽產量也相應減少,與之對應的棉粕產量預計也將減少,棉粕是國產第三大飼料蛋白來源,棉粕產量下降將增加市場對菜粕和豆粕的需求,有利于菜粕和豆粕的長期價格。

  進口大豆成本壓制作用趨強

  11月下旬,進口大豆到港速度將明顯上升,國內大豆供給偏緊的局面改善,屆時油廠開機率明顯提高,油粕供給將隨之增加。

  飼料企業控制采購進度和庫存數量,豆粕供給增加而消費未有明顯改善。飼料企業表示,10月份飼料銷售低于預期,并對未來兩個月需求持謹慎樂觀預期,加之對后期國內豆粕價格總體看空,飼料企業多以隨采隨用為主,控制原料庫存意愿總體偏強。

  未來3個月進口大豆到港成本快速回落。據對進口大豆成本的監測,今年12月到明年2月到貨的進口大豆成本多在3100~3400元/噸,低于當前豆粕現貨價格。原料價格回落有利于油廠壓榨利潤的回升,但大豆成本對豆粕現貨價格的壓制作用將趨增強,且一旦進口大豆到貨速度加快,豆粕現貨價格受到的影響將會顯著擴大,基差將逐步下降。

  明年美豆產量可能再創新高

  國際市場大豆產量創紀錄,雖然資金炒作美豆運輸問題和農民惜售問題,但這些因素只能延遲供給而不是減少供給,豐產帶來的供給壓力最終需要市場消化,根據“高價抑制需求、低價帶來消費”這一規律,國際市場大豆價格只有通過低價來增加消費。目前包括高盛在內的知名機構均不看好CBOT大豆期價,認為除非南美出現天氣問題,芝加哥大豆期貨市場很難看漲。

  美國先進農業公司稱,今年美國玉米和大豆產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農戶可能難以找到倉庫來貯存玉米和大豆,農產品市場近期的飆升行情將難以持續,隨著秋糧收獲工作臨近尾聲,倉儲問題將日益突出,預計今 年冬季剩余時間里美國大豆價格可能在8.50~10.50美元/蒲式耳。

  市場預計美國下一年度大豆種植面積將繼續擴大。目前看2015年大豆與玉米的比價,大豆的種植利潤仍遠好于玉米,市場預計美國明年大豆播種面積可能提高200萬英畝,在天氣正常的情況下,2015年美豆產量很可能再創新高,這將打壓CBOT大豆遠期價格和反彈空間。

  國內粕類市場整體仍然看空

  菜粕庫存遠超歷史同期水平。當前國內菜粕庫存巨大,據了解,僅湖南、湖北兩省菜粕庫存就近20萬噸,加上安徽、江蘇則近30萬噸。而今年6月在菜籽主產省調研時,菜粕基本上是零庫存。另外,由于市場不看好后期菜粕現貨價格,貿易商和飼料企業菜粕冬儲積極性也不高,如此大的菜粕庫存將給菜粕期現貨價格帶來壓力。

  目前豆粕和菜粕現貨價差近1200元/噸,如此大的價差將使企業用菜粕替代豆粕消費量增加。不過期盤菜粕和豆粕價差在600~700元/噸,遠低于現貨價差,預計后期菜粕期價走勢弱于豆粕,存在套利機會。

  綜合分析,雖然存在干擾因素,但是國內粕類市場整體仍然看空。期貨操作可逢高建空單,近月合約破前低的可能性很大,遠月合約到前低時可先離場觀望。現貨市場建議隨用隨購為主,若養殖企業為保證生產、不得不保有一定時間的現貨庫存,也可通過期盤進行賣出套保。(陳艷軍)

  -相關分析(王維國)

  進口大豆成本降低豆粕行情震蕩下跌

  截至11月18日,國內沿海地區主要油廠43%蛋白豆粕平均報價在3490元/噸左右,主要運行區間為3370~3550元/噸,比10月30日平均下跌100元/噸左右,跌幅2.8%。下跌的主要原因是11、12月份進口大豆數量增加,成本降低。筆者認為,未來豆粕行情將繼續震蕩下跌。

  后期將受供給增加壓制

  海關總署消息,我國10月份進口大豆410萬噸,比9月減少93萬噸,減幅18.5%;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9萬噸,減幅2.1%。預計11月份進口大豆630萬噸左右。隨著11月份進口大豆到港量增加,油廠大豆供給得到補充。上周開機率提高4.2個百分點,至44.5%左右,預計下周油廠開機率將升至50%左右。

  后期進口大豆到港繼續增加,預計11、12月份到港量分別在630萬噸和650萬噸左右,根據船期推測,11月中下旬每周大豆到港量在160萬噸左右,較10月及11月上旬增加約45%。12月份到港量將繼續增加,目前港口大豆庫存約630萬噸,油廠大豆庫存約260萬噸,預計后期大豆庫存將逐漸回升,油廠開機率將提高,豆粕價格將受供給增加的壓制。

  大豆進口成本漲幅較小

  截至11月18日,按沿海地區進口分銷大豆、豆粕、豆油銷售價格計算,港口分銷大豆平均價格為3670 元/噸,豆粕平均價格3490元/噸,豆油平均價格5880元/噸,壓榨利潤=[(豆粕平均價格3490元/噸×0.785=2739.6元/噸)+(豆油平均價格5880元/噸×0.185=1087.8元/噸)]=3827.4元/噸-港口分銷大豆平均價格3670元/噸-加工費120元/噸=盈利37.4元/噸左右。

  按照11月份美國進口大豆到港理論平均成本3400~3450元/噸計算,盈利257.4~307.4元/噸;而12月份美國進口大豆到港理論平均成本為3350~3400元/噸,以此計算盈利307.4~357.4元/噸。采用40天前的美國大豆進口理論成本為3330元/噸,則盈利377.4元/噸。

  以11月17日美豆1月合約收盤1036美分/蒲式耳價格計算,對應的是美國進口大豆12月船期,明年1月份到港的進口大豆理論成本=(1036美分/蒲式耳+升水142美分)×0.36744=432.8美元/噸+海運費37.63美元/噸=470.4美元/噸×增值稅1.03×關稅1.13×匯率6.2+港雜費100元/噸=3495元/噸,則壓榨利潤為212.4元/噸。

  雖然美豆期貨1月合約由低點912美分/蒲式耳漲至高點1086美分/蒲式耳,上漲174美分/蒲式耳,漲幅高達19%,理論上進口成本應該同幅度抬高,但是由于運費和升水下跌,通過計算,明年1月份進口平均成本在3500元/噸附近,僅比12月份進口成本增加100~150元/噸,漲幅2.9%~4.4%,這個進口成本在未來一段時間只能減少,不能增加。

  底線3100~3200元/噸

  綜合分析,按照11月份進口大豆平均成本3425元/噸、12月份進口大豆平均成本3375元/噸,乘以0.95折,是油廠簡單盈利計算方法,分別等于3253元/噸、3206元/噸;乘以0.9折,是油廠盈虧平衡計算方法,分別等于3082元/噸、3037元/噸。

  由于11月和12月份進口大豆大幅增加,根據目前的豆粕和豆油價格計算,11月和12月壓榨利潤高達300元/噸以上,屬于暴利,油廠肯定提高開工率,增加供給。同時,美豆期貨進入下跌調整期,遠期進口大豆理論成本也會降低。油廠借助當前良好的壓榨利潤,只能選擇降價拋貨,豆粕價格底線在3100~3200元/噸,這是油廠合理利潤和盈虧平衡點。由于近期融資大豆減少,油廠不可能虧損壓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