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業利潤不足 難以提升豆粕需求
通常“雙節”之前是國內飼料需求旺季,但2014年“三公”消費受到限制,經濟增速放緩,使得高蛋白類食材消費并不景氣。2014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生豬養殖都處于虧損狀態。雖然現在養殖業利潤較2014年二季度有所好轉,但存欄量并沒有出現明顯增加。截至2014年11月,全國生豬存欄量為4.3億頭,已連續兩個月下降,能繁殖母豬數量4368萬頭,較上年同期減少12%。下游養殖利潤欠佳,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不高,對上游蛋白飼料的需求沒有增加多少。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油廠壓榨利潤不錯,加工熱情較高。
從2014年9月中旬開始,隨著國際大豆價格的大幅下跌,國內大豆壓榨利潤快速好轉。按照當前江蘇張家港地區港口分銷大豆及油粕現貨價格計算,壓榨利潤為58元/噸。另外,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有大量進口大豆到港,壓榨原料供應較為充足。據統計,2014年12月到港大豆數量760萬噸,月度壓榨量或高達710萬噸,油、粕供應將顯著增加。
盡管目前港口大豆庫存偏低,只有440萬噸,但預計1月到港大豆數量650萬噸左右,油廠壓榨量仍會保持在高位。
近期,油廠的意圖和動力也可以從下圖中得到答案。截止12月23日,進口大豆港口庫存量約440萬噸,較11月28日下降約107萬噸,降幅達21%;12月1日-12月23日,進口大豆港口消耗量為751.86萬噸,日均消耗量44.23萬噸,分別較11月份512.55萬噸、25.63萬噸的數值提高239.31萬噸、18.6萬噸,幅度分別達46.69%、72.57%,增額、增幅均不小。分析認為,進口大豆港口消耗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油廠的開工意愿和開工動力,目前壓榨利潤也尚可,油廠有繼續開足馬力生產的可能,而豆粕的市場供應量還可能會增加不少。
另外,從進口大豆下游豆粕、豆油產品看,豆油可謂積重難返,期貨、現貨價格均已經跌至5500-5600元/噸水平,個別地區的豆油價格已經位于5400元/噸以下。而豆粕油廠報價普遍集中在3160元/噸以上,個別地區還處于3450元/噸高價位,這可能是油廠繼續挺粕拋油的結果。根據上述推算結果,3000-3100元/噸水平的進口大豆對應5500-5600元/噸水平的豆油、2500-2600元/噸水平的豆粕(假設壓榨利潤為零),再與下圖對比,可以看出豆粕價格仍存在不小的下行空間。對于油廠而言,豆油積重難返,后市或可能繼續挺粕,但挺粕要建立在豆粕需求較好的基礎上,也就意味著,如果豆粕需求沒有實質性好轉的話,油廠挺粕意圖可能僅僅是畫餅充饑罷了。
總之,全球大豆供需持續寬松,這將會給國內外市場豆類商品中長期價格施加較大壓力;中國近兩年的大豆進口量年均值在6300萬噸以上,大大改善了國內進口大豆壓榨的供需格局,且目前進口大豆壓榨利潤扭虧為盈,油廠開工率有所恢復。預計,隨著大量低廉進口美豆的到岸,油廠將會積極開工,豆粕供給量還會增加,其價格自然也會承受較大壓力。
截止2014年9月底,中國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2.1%,為2008年同期以來首個同比下降的季度。眾所周知,每年四季度以后,有國慶節、元旦以及春節等傳統節日,養殖廠一般會在每年三季度末增加生豬存欄量,以應對四季度和第二年年初的肉類消費需求,而生豬存欄量今年三季度末不升反降,不僅說明國內生豬養殖業恢復不及預期,還意味著國內廣大養殖戶、養殖廠對市場的態度趨于謹慎。而且目前生豬出庫量同比仍保持較高水準,與存欄量此消彼長。
一周熱點
- 2021-03-22美國玉米現貨市場述評: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玉米價格上漲
- 2021-03-22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
- 2021-03-22巴西馬托格羅索州大豆質量低于平均水平
- 2021-03-22交易所:截至3月17日,阿根廷玉米收獲完成5.9%
- 2021-03-22中國連續四天大筆買入美國玉米,累計買入387.6萬噸
- 2021-03-22USDA參贊:2021/22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預計為1億噸
- 2021-03-22今年頭兩個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劇減80%
- 2021-03-22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中國連續四天大手筆采購美國供應
- 2021-03-22南美大豆市場一周聚焦:雷亞爾匯率上漲,大豆價格連續第二周下跌
- 2021-03-22全球油籽市場一周要聞:原油市場暴跌,油籽市場漲跌互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