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合作銀行新加坡分公司首席執(zhí)行總裁Marcel van Doremaele周一稱,大豆和玉米市場已經(jīng)消化了南美惡劣天氣對產量的影響,今后可能面臨下跌壓力。
今年4月份阿根廷大豆主產區(qū)出現(xiàn)暴雨,引發(fā)大豆和豆粕價格飆升,因為市場擔心大豆單產潛力。同期,巴西玉米出口強勁,加上玉米產區(qū)天氣干燥,致使巴西轉而成為一個玉米進口國。巴西通常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國。
Doremaele稱,大豆和玉米價格已經(jīng)體現(xiàn)了巴西天氣干燥以及阿根廷洪澇的影響。我們目前略微看空這些市場,認為市場可能有些超買。
大豆價格已經(jīng)從4月份的低點處上漲22%,達到每蒲式耳10.98美元,而豆粕價格上漲近60%,達到每短噸419.80美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玉米價格漲至10個月來的最高水平,因為出口需求強勁,空頭回補活躍。
阿根廷的洪澇已經(jīng)造成大豆產量比預期低400到800萬噸,即使干燥地區(qū)的單產超過預期,抵消部分損失。分析師稱,今年阿根廷大豆出口量可能比上年減少約25%,因為暴雨致使許多豆田積水嚴重,損害大豆質量。
阿根廷是全球頭號豆粕出口國,第三大大豆出口國。
Doremaele稱,我們認為全球供應依然充足,但是與兩個月的情況相比,當時每個人都認為供應非常充足,我們目前認為這些市場已經(jīng)平衡。
過去一個月價格飆升的一個原因是阿根廷大豆受災的同時,中國的需求強勁。4月份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同比增長33%,創(chuàng)下歷史同期最高,因為豆粕和豆油需求強勁。
商品基金一直大幅提高在大豆期貨及期權上的凈多頭部位。Doremaele稱,我們發(fā)現(xiàn)大量基金買盤介入,從凈空頭部位變成凈多頭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