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可能對國內以及全球大豆市場造成嚴重沖擊。
如果這一關稅政策獲批并實施數年時間,美國農戶將會減少大豆播種面積,而南美農戶將會提高種植規模。
荷蘭合作銀行分析師Lief Chiang和Stefan Vogel稱,中國是否加征關稅尚無定論,但其后果將非常嚴重。當前的貿易不平衡對中國有利,因為中國每年對美國出口5050億美元,接近美國對華出口1300億美元的四倍。如果所有的建議關稅政策付諸實施,中國對美國近40%的出口將會受到影響,而美國對華出口只有近10%受到影響。
以下是荷蘭合作銀行報告里提供的關鍵時間點。
3月22日美國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其中鋼鐵關稅25%。
3月23日,中國威脅對美國128種商品征收多達25%的關稅,其中包括豬肉。
4月3日,美國威脅對中國1300種商品征收25%關稅,價值約500億美元。
4月4日,中國威脅對美國106種商品加征25%的關稅,價值500億美元,其中包括大豆、棉花、高粱、小麥、牛肉和玉米。中國表示希望和解,但是如果美國一意孤行,中國將會實施報復,時間則取決于美國的決定。美國將在六到八周內做出決定。
中國近90%的大豆需求依賴進口,其中近34%來自美國。中國也是美國農戶近140億美元的大豆市場。但是自2014年以來,美國對中國的谷物和油籽出口量減少約15%,去年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量降至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Vogel和Chiang指出,除美國以外的國家也很難徹底滿足中國的大豆需求。2018年巴西大幅提高大豆出口的能力有限,而阿根廷大豆產量因為干旱而急劇減產,阿根廷主要出口豆粕,而不是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