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19年度豆價堅挺將取決于需求前景
美國農業部首次發布2018/19年度供需數據,基于趨線單產以及播種面積減少1%,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美國大豆產量為42.8億蒲式耳。雖然產量數據低于過去兩年的水平,但是期初庫存大幅增加,將提振2018/19年度大豆供應總量增至歷史最高紀錄48.4億蒲式耳。供應充足,將提振2018/19年度美國大豆出口增至創紀錄的22.9億蒲式耳。2018/19年度大豆壓榨量可能僅需要略微增加,達到19.95億蒲式耳,因為豆粕需求預期小幅減少。大豆期末庫存預計從上年的5.3億蒲式耳降至4.15億蒲式耳,這將支持2018/19年度大豆農場平均價格漲至8.75美元到11.25美元/蒲式耳。
國內展望
盡管大豆減產,但供應依然保持高企
2018/19年度美國大豆播種面積預計約為8900萬英畝,比上年的9010萬英畝減少約1%。產量將低于過去兩年,因為收獲面積將會減少到8820萬英畝,趨線單產48.5蒲式耳/英畝,也低于上年的水平。根據這些預測,美國農業部首次預計2018/19年度大豆產量為42.8億蒲式耳。盡管如此,期初庫存大幅增加,可能提振2018/19年度大豆供應增至創紀錄的48.4億蒲式耳。
4月份中西部少部分地區天氣多雨,農戶無法播種大豆。不過許多地區土壤溫度并未回升,農戶無法開始種植。尤其在北部平原,今年春季天氣反常寒冷,耽擱春播工作。這可能也推遲大豆播種,但是農戶有更多的時間完成大豆播種。整體來看,截至5月6日,美國大豆播種工作已經完成15%,略高于五年平均水平。
如果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正常,那么今年秋季美國的大豆出口銷售將會恢復。供應充足,將提振2018/19年度美國大豆出口增至創紀錄的22.9億蒲式耳。大豆質量改善,南美供應吃緊,也可能進一步提振海外買家對美國大豆的需求。
2017/18年度迄今為止,每月國內大豆壓榨量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2017/18年度剩余時間可能延續這樣的趨勢,促使美國農業部本月將大豆壓榨數量上調2000萬蒲式耳,為19.9億蒲式耳。相比之下,2018/19年度國內大豆壓榨增幅可能更為溫和,因為美國豆粕的一些出口市場可能重新被阿根廷供應商奪回。2018/19年度美國豆粕出口預計減少到1240萬短噸,低于2017/18年度的1270萬短噸。本年度國內豆粕用量受到蛋白低于平均水平的支持。但是到明年,如果蛋白含量恢復到更為正常的水平,那么豆粕用量將會恢復正常。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國內豆粕用量為3520萬短噸,略高于2017/18年度調整后的水平3500萬噸。因此,2018/19年度大豆壓榨量可能需要略微增至19.95億蒲式耳。
如果該預測成為現實,2018/19年度大豆用量預計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可能造成大豆期末庫存從2017/18年度的5.3億降至4.15億蒲式耳。2018/19年度大豆價格可能走強,大豆供應和消費將趨于平衡。2018/19年度大豆價格預計為每蒲式耳8.75美元到11.25美元,相比之下,2017/18年度預測為9.35美元。同樣,2018/19年度豆粕價格預計為每短噸330-370美元,相比之下,2017/18年度為360美元。
2018/19年度國內豆油用量預計增至213億磅,高于2017/18年度的207億磅。部分增幅將與豆油食用量增加1%,達到140億磅。生物柴油是另外一個豆油消費大戶。2018/19年度生物柴油行業的豆油用量預計為73億磅。相比之下,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7/18年度生物燃料行業的豆油用量數據下調2億磅,為68億磅。生物燃料摻混及生產的一個主要刺激因素是可再生燃料識別碼價格(RINs)。EPA使用RINS來監測生物燃料摻混責任的履行情況。近幾個月RINs價格大幅下跌,部分原因在于EPA根據可再生燃料標準豁免2016年和2017年的履行責任。法律規定EPA有權力暫時豁免任何面臨經濟困難的小型精煉商的履行責任。
進入2018/19年度后,美國豆油出口銷售將繼續從阿根廷出口供應不足中受益,但是隨著競爭恢復,出口銷售將會下滑。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美國豆油出口量將從2017/18年度的23億磅降至21億磅。豆油供應過剩,一直壓制2017/18年度價格。不過2018/19年度價格可能略微上漲,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豆油平均價格為每磅29.5-33.5美分,相比之下,2017/18年度為30.5美分。全球競爭性植物油供應高企,也將會制約豆油的價格漲幅。
其他油籽供應略微變化
與上年相比,2018/19年度油菜籽播種面積預計穩定在208萬英畝。不過單產可能恢復,2018/19年度油菜籽產量將增加6%,達到33億磅。去年嚴重干旱造成蒙大納州和北達科他州等主產區的油菜籽單產下滑。美國油菜籽進口也將會增加,因為加拿大供應更為充足。由于油菜籽供應更為充足,因此2018/19年度油菜籽壓榨量將增至44億磅。2017/18年度油菜籽壓榨量減少11%,為39億磅。由于植物油市場穩定,2018/19年度油菜籽價格預計保持穩定。
2018/19年度美國葵花籽產量預計為20.8億磅,略低于2017/18年度的21.7億磅。大部分降幅將集中在非油用葵花籽。今年非油用葵花籽播種面積預計為15萬英畝,比上年減少20%,是1970年以來的最低。根據趨線單產,非油用量葵花籽產量將是198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期末庫存預計減少,出口需求將會受到制約。但是國內油用葵花籽產量預計少有變動。根據播種面積增加2%,單產也將從上年略高于平均的水平上回落,因此油用葵花籽產量預計減少不足1%,為18.5億磅。因此,國內葵花籽壓榨量預計為10.5億磅,保持穩定。2018/19年度葵花籽平均價格預計接近2017/18年度的平均水平17.50美分/磅。
國際展望
盡管產量恢復,2018/19年度全球大豆庫存可能緊張
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將增加5%,達到3.545億噸。阿根廷、烏拉圭和印度的產量預計恢復,這些國家的增幅將遠遠抵消巴西和美國的單產降幅以及加拿大播種面積降幅。2018/19年度產量增加,將鼓勵2018/19年度全球大豆出口增加7%,達到1.618億噸。全球豆粕貿易將再度加快,因為阿根廷供應改善。雖然2018/19年度全球大豆產量可能增至歷史最高紀錄,用量增幅更高,可能造成大豆庫存繼續吃緊,2018/19年度大豆期末庫存預計為8670萬噸,相比之下,2017/18年度為9220萬噸。阿根廷大豆產量可能需要不止一年的豐收,才能幫助大豆庫存恢復到此前的水平。
今年巴西大豆農戶的大豆生產成本可能僅略微增加。與此同時,出口強勁正在快速消耗陳豆庫存,支持國內大豆價格。雖然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巴西雷亞爾匯率下跌11%的支持,這也反映出阿根廷產量不足。這些經濟形勢對供應帶來影響,2018/19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面積可能增加4%,達到3650萬公頃。巴西新季大豆單產不太可能超過2017/18年度創紀錄的水平,但是播種面積增加,將會幫助大豆產量達到2017/18年度的水平1.17億噸。這將是巴西大豆產量首次超過美國產量。
2017/18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預計達到7330萬噸,因為阿根廷大豆減產,美國大豆蛋白含量偏低。2018/19年度巴西大豆出口可能降至7230萬噸。即使如此,這也將會更為快速的消耗國內庫存。巴西大豆壓榨行業也將會提振大豆用量,因為生物燃料摻混率上調到10%。巴西政府正在考慮2019年將生物燃料摻混率提高到15%。2018/19年度巴西壓榨量接近歷史最高紀錄,盡管中國壓榨商對巴西大豆的需求旺盛,阿根廷的出口競爭力恢復。這可能造成2018/19年度巴西豆粕出口從2017/18年度的1560萬噸略微降至1550萬噸。
2018/19年度阿根廷農戶將努力挽回今年大豆歉收造成的損失。阿根廷比索貶值,近來比索兌換美元的匯率跌至歷史低位,顯示出農產品出口對阿根廷整體經濟的重要性。自去年以來,阿根廷農產品出口收入下滑,造成比索價值下跌41%。截至4月份,供應調配以及比索貶值造成羅薩里奧地區大豆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72%。今年晚些時候僅這些因素就足以鼓勵農戶種植更多的大豆。大豆種植收益仍高于糧食作物。對于今年歉收造成經濟困難以及面臨借貸成本飆升的一些農戶來說,大豆生產成本大幅下跌,可能鼓勵他們將玉米耕地改種上大豆。近來大豆收入將會繼續受到大豆出口關稅調低的支持。2018/19年度阿根廷大豆收獲面積預計恢復性增加10%,達到1870萬公頃。農戶將會提高雙季大豆播種面積,最大限度降低棄收率。因此如果單產恢復到趨線水平,那么阿根廷大豆產量將會大幅增至5600萬噸,高于2017/18年度的3900萬噸。
阿根廷大豆供應恢復到更加正常的水平,將幫助2018/19年度阿根廷大豆出口增至800萬噸,是2017/18年度出口量420萬噸的近兩倍。大部分出口大豆裝運到中另。阿根廷農戶將謹慎出售陳豆,從目前開始,新豆需要一年的時間才會批量上市。進入2019年后,中國進口商必須尋找替代貨源。與此同時,阿根廷加工商從美國進口大豆,緩解供應缺口。美國農業部預計2017/18年度阿根廷壓榨量將減少6%,不過2018/19年度的壓榨量將增加8%,達到4400萬噸。阿根廷豆粕出口競爭力將會恢復,從2017/18年度的2900萬噸增至2018/19年度的3050萬噸。
今年3月份印度政府大幅上調植物油進口關稅,因此國內大豆價格飆升至兩年來的最高水平,這將會鼓勵農戶種植大豆。印度大豆豐收,也將取決于夏季季風降雨的及時到來。如果季風沒有任何的耽擱或不穩定,那么2018/19年度印度大豆播種面積可能增加10%,達到1150萬公頃。如果該預測實現,印度大豆產量將達到1080萬噸。除了對鄰國的出口外,印度豆粕在國際市場上近來并沒有競爭力。印度出口供應過剩規模可能甚微,因為國內產量偏低,國內豆粕用量大幅提高。近來印度盧比走軟,將有助于提振出口前景。2018/19年度印度豆粕出口可能比2017/18年度減少10萬噸,為140萬噸。
今年中國國內大豆產量可能保持穩定,因為玉米的潛在種植收益將更為良好。2018/19年度中國的大豆進口量預計增加6%,達到1.03億噸,占到全球增幅的87%。大豆進口預期增加的原因在于國內大豆消費將增加7.5%。
2018/19年度歐盟大豆產量可能增至275萬噸,因為播種面積將增加2.5%。由于壓榨步伐穩定,歐盟的大豆進口可能增加1%,達到1420萬噸。歐盟豆粕進口可能不會增加,與上年的1850萬噸保持穩定,因為消費少有變動。歐盟的大豆和豆粕需求也將會受到菜籽粕和葵花粕用量增加的制約。
全球油菜籽供應可能更為充足
由于2018/19年度全球許多頭號生產國的產量預期增加,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比上年創紀錄的水平增加1.5%,達到7540萬噸。但是全球油菜籽用量可能增加近3%。全球油菜籽期末庫存預計增至650萬噸,對價格構成壓力。
2018/19年度歐盟油菜籽播種面積預計略微減少到680萬公頃。德國和波蘭的播種面積減少,抵消法國和羅馬尼亞的播種面積增幅。在德國和波蘭,過量降雨制約秋播面積。整體來看,歐盟冬季天氣溫和,不過2月底的寒冷天氣可能對德國和波蘭油菜籽作物造成凍傷,部分油菜籽作物沒有積雪保護。受災作物可能不會收獲。目前歐盟油菜籽作物進入花期。自3月份以來,歐洲部分地區一直比正常干燥。雖然出現一些下滑,德國單產可能仍遠遠高于上年的水平,當時春季天氣干燥,制約作物。2018/19年度歐盟油菜籽產量將比上年增加1%,達到2240萬噸。
國內油菜籽增產,可能制約歐盟的油菜籽進口。2018/19年度歐盟的油菜籽進口預計為420萬噸,低于2017/18年度的440萬噸。歐盟油菜籽壓榨市場低迷不振――因菜籽油需求疲軟,這也將會制約進口。歐盟生物柴油進口恢復,將再度直接對國產菜籽油構成競爭壓力。歐盟生物燃料行業的主要原料是菜籽油。4月份歐盟取消對阿根廷和印尼生物燃料征收的反傾銷關稅。高額關稅曾在近五年內限制歐盟的生物燃料進口。
2018/19年度歐盟的油菜籽壓榨預計增加2%,達到2550萬噸。與過去十年的增長趨勢不同,2018/19年度菜籽油的工業用量可能減少1%,為700萬噸,而食用量將略微增加。考慮到歐盟菜籽粕需求將略微增加,因此沒有其他的因素支持油菜籽壓榨利潤。
在加拿大,2018/19年度油菜籽播種面積預計減少到910萬公頃,低于上年創紀錄的930萬公頃。農戶青睞種植小麥,播種面積將增加13%。薩斯喀徹溫省的油菜籽播種面積下滑,將占到全國降幅的大部分比重。根據趨線單產,播種面積下滑,將會造成2018/19年度油菜籽產量從上年創紀錄的2150萬噸減少到2110萬噸。不過油菜籽供應的降幅更為溫和,因為2017/18年度鐵路出口的油菜籽數量急劇下滑,將會造成期末庫存大幅增加。2018/19年度供應過剩將會造成油菜籽壓榨量增至930萬噸,而出口可能穩定在1150萬噸。2018/19年度加拿大油菜籽期末庫存預計增至250萬噸,相比之下,本年度為220萬噸。
2017/18年度澳大利亞生長條件快速惡化,因為夏季降雨突然消失。油菜籽單產急劇下滑,造成產量減少22%,為320萬噸。對于2018/19年度,糧食和豆類作物價格低迷,可能有助于油菜籽播種面積增至300萬公頃,高于上年的270萬公頃。如果單產更為正常,那么2018/19年度產量預計增至400萬噸。播種工作馬上開始,但是目前土壤墑情依然不足。如果產量達到預測水平,那么2018/19年度澳大利亞油菜籽出口量將從本年度的235萬噸增至300萬噸。歐盟仍是澳大利亞油菜籽的主要出口市場,但是歐盟的進口需求下滑,可能迫使澳大利亞在日本和中國等加拿大油菜籽的傳統市場搶奪份額。
全球油菜籽供應更為充足,可能促使中國略微減輕對大豆進口的依賴。2018/19年度中國的油菜籽進口量可能增加,因為國內產量停滯不前,需求提高。在長江流域,秋季油菜籽播種工作受到多雨天氣的制約。中國油菜籽農戶也缺少政府的價格支持。這一不利因素造成2018/19年度油菜籽播種面積減少1%,為710萬公頃。國內產量預計從上年的1440萬噸減少到1420萬噸。國內壓榨增加,將鼓勵2018/19年度中國的油菜籽進口從2017/18年度的460萬噸增至530萬噸。
全球葵花籽產量將創下新高
2018/19年度全球葵花籽產量可能增至創紀錄的4980萬噸,高于2017/18年度的4720萬噸。烏克蘭、 俄羅斯和阿根廷的產量預期增加,將會彌補歐盟的產量降幅。考慮到這些國家壓榨幾乎全部的產量,因此葵花油和葵花粕將成為全球貿易增加的主要受益者。
烏克蘭是全球頭號葵花籽生產國,但是2018/19年度的播種面積可能保持穩定,約為640萬公頃。2018/19年度烏克蘭的產量預計從2017/18年度的1370萬噸增至1550萬噸,這完全是因為單產改善。烏克蘭壓榨量大幅增加11%,達到1530萬噸。
2018/19年度俄羅斯葵花籽播種面積將增加5%,達到750萬公頃,盡管其他農作物的種植收益下滑。過去一年盧布走強,造成價格疲軟,可能放慢葵花籽播種面積30年來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進口的生產資料成本下跌,也有助于俄羅斯農戶更好的承擔化肥成本,種植更多雜交品種。
如果天氣正常,生產資料用量增加,將改善單產。2018/19年度俄羅斯葵花籽產量預計增加11%,達到1150萬噸。葵花籽增產,將提振2018/19年度俄羅斯葵花籽壓榨量增加8%,達到創紀錄的1080萬噸。過去十年俄羅斯國內壓榨產能增長近一倍,使得壓榨增長成為可能。
2018/19年度歐盟葵花籽播種面積預期略微下滑,因為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和意大利的降幅大于西班牙的增幅。在2017/18年度歐盟的葵花籽單產增至歷史最高紀錄,因為天氣條件良好。如果今年單產恢復到正常水平,那么播種面積下滑將會造成產量減少5%,為910萬噸。國內葵花籽減產,可能造成2018/19年度壓榨量減少4%,為820萬噸。
在2018/19年度,阿根廷葵花籽種植戶將迎來更好的生長條件。2017/18年度天氣干旱,造成播種面積大幅減少,產量為340萬噸。但是2018/19年度葵花籽產量增幅可能依然甚微。雖然生長條件可能改善,但是來自其他農作物的耕地競爭激烈。2018/19年度阿根廷葵花籽壓榨及制成品出口可能保持穩定。
全球植物油市場將進一步回落
過去一年中棕櫚油產量恢復,因此棕櫚油與豆油的價格貼水拉大近50美元/噸。如果2018/19年度阿根廷豆油產量恢復到此前的高位,豆油與棕櫚油的競爭將會愈加激烈。2018/19年度阿根廷豆油出口預計增加9%,達到510萬噸。另外,葵花油貿易增加,將會進一步提高全球植物油供應。2018/19年度烏克蘭葵花油出口量預計增加9%,達到580萬噸,而俄羅斯出口預計增加5%,達到220萬噸。2018/19年度各種植物油進口增幅都將主要集中在印度。
受厄爾尼諾的影響,三年前全球棕櫚油產量急劇下滑。隨后棕櫚油產量恢復,造成全球植物油供應顯著改善。2018/19年度全球頭號棕櫚油生產國――印尼的產量將增加5%,達到4050萬噸。供應過剩將會推動印尼的棕櫚油出口增加4%,達到2920萬噸。棕櫚油工業用量也將會增加10%,達到395萬噸,因為生物燃料用量提高,提振國內消費。印尼針對運輸行業及工業行業實施20%的生物燃料摻混率。印尼對毛棕櫚油征收每噸50美元的出口費,用于補貼柴油與生物燃料的成本差。多年前印尼國內生物燃料用量超過出口,不過明年印尼恢復對歐盟的生物燃料出口,將會增強整體需求。
2018/19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預計增加2%,達到2100萬噸。馬來西亞產量的大部分增幅將來自種植面積的略微增加。但是即使天氣正常,重播的油棕櫚樹單產更高,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仍受到勞動力短缺的制約。如果棕果串沒有及時收獲,那么成熟過度的棕果串將會落地腐爛。這些問題對自耕農的影響最嚴重。自耕農的種植面積只有5到10公頃,他們最難雇用到季節性海外工人。自耕農占到馬來西亞油棕櫚種植面積的16%。相比之下,大型私營種植園和國有種植園可以留著全職工人,也可以用節省勞動力的機械化方式收獲。
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增幅將會受到來自印尼競爭以及豆油和葵花油出口的制約。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將增加1%,達到1750萬噸,期末庫存可能增加27%,達到370萬噸。如果馬來西亞庫存過高,政府可能暫取消毛棕櫚油出口關稅5%,正如2017/18年度實施的那樣。
印度政府3月份將毛棕櫚油進口關稅從30%提高到44%,支持國內油籽農戶。如果全球棕櫚油價格沒有大幅走強,那么2018/19年度印度政府可能維持這樣的關稅。雖然2018/19年度印度國內油籽產量預計增加6%,達到3650萬噸,但是植物油進口將繼續增加,因為需求提高。2018/19年度印度的植物油消費預計增加5%,達到2480萬噸。印度的棕櫚油進口量預計增加8%,達到1150萬噸,豆油進口預計增加6%,達到355萬噸,葵花油進口預計增加13%,達到220萬噸。
相比之下,近幾年中國的棕櫚油需求放慢,因為國內豆油產量逐漸增加。2018/19年度中國的棕櫚油進口量預計略微增至495萬噸,而豆油進口可能減少到35萬噸。
2018/19年度歐盟的植物油消費和進口預計略微變化。歐盟的菜籽油和豆油消費將各自增加1%。歐盟的棕櫚油需求可能減少2%,而葵花油用量可能保持穩定。雖然歐盟的植物油消費急劇下滑,但是生物燃料行業仍是全球規模最大。2021年歐盟將修訂可再生能源政策,目前歐盟正在考慮降低食用植物油在生物燃料原料中所占的比例。歐盟還在討論徹底禁止使用棕櫚油生產生物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