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價格跌至九年來的最低水平
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年美國大豆產量為43.1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上調3000萬蒲式耳,這是基于收獲面積預測數據8890萬英畝以及2018/19年度單產數據48.5蒲式耳/英畝。如果加上期初庫存,2018/19年度美國大豆供應總量將增至創紀錄的48億蒲式耳。鑒于近來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8/19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預測數據下調到20.4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低2.5億蒲式耳。2018/19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預計達到創紀錄的5.8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高出1.95億蒲式耳。2018/19年度美國大豆農場平均價格預計為每蒲式耳8.00美元到10.50美元,相比之下,上月的預測為8.75美元到11.25美元。
美國國內展望
美國大豆庫存高企,新豆產量前景明朗,壓制豆價
6月份大豆價格大幅下挫,因為美國大豆生長條件良好,播種面積增加,陳豆期末庫存龐大以及中國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6月1日伊利諾伊州中部地區大豆現貨價格為每蒲式耳9.86美元,不過截至7月初,大豆價格已經大幅下跌,僅略高于8美元/蒲式耳。自2008年12月份以來,大豆價格從未跌至這個水平。如果大豆作物生長沒有出現任何重大問題,那么秋季大豆收獲后豆價甚至還會下跌。
整體來看,春季播種正常,今年夏季大豆作物狀況良好。6月份下半月期間中西部大部分地區出現大范圍的降雨過程。大部分大豆產區的土壤墑情充足到過剩,不過密蘇里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納州和堪薩斯州部分地區仍會受到更多降雨的提振。目前大豆開花率高于平均水平。截至7月8日,大豆優良率為71%,只有1994/95年度的大豆作物狀況高于這個水平。
美國農業部上月發布的播種面積預測報告顯示,今年大豆播種面積為8960萬英畝,比上年創紀錄的9010萬英畝減少不足1%,比3月份播種意向預測數據高57.5萬英畝。與3月份的預測相比,大部分的增幅來自于東部玉米種植帶伊利諾伊州、密歇根州、印地安納州和俄亥俄州。相比之下,北達科他州的大豆播種面積數據比3月份的預測低10萬英畝,明尼蘇達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各比3月份的預測低10萬英畝。
由于大豆收獲面積數據上調至8890萬英畝,單產數據48.5蒲式耳/英畝,美國農業部預計今年大豆產量為43.1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上調3000萬蒲式耳。僅落后上年創紀錄的43.9億蒲式耳。
美國農業部上月發布的季度庫存報告顯示,截至6月1日,美國大豆庫存為12.2億蒲式耳,是歷史同期最高,也比上年同期高出26%。但是對于四季度而言,陳豆庫存下滑速度可能加快,因為國內需求和出口需求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今年夏季美國對中國以外地區的大豆出口將異常強勁,因此美國農業部將2017/18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預測數據上調至20.85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高出2000萬蒲式耳。本月,2017/18年度大豆需求數據上調,造成期末庫存數據下調至4.65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低4000萬蒲式耳。當考慮期末庫存時,2018/19年度美國大豆供應總量將達到創紀錄的48億蒲式耳。
國內大豆壓榨繼續激增
2017/18年度美國國內大豆壓榨利潤異常強勁,并且將延續到2018/19年度。目前國內加工步伐強勁的原因在于大豆制成品需求增加。美國農業部預計2017/18年度大豆壓榨量為20.3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高出1500萬蒲式耳。2018/19年度大豆壓榨可能進一步增至20.45億蒲式耳。今年阿根廷大豆減產,美國豆粕出口幫助填補供應缺口。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7/18年度美國豆粕出口預測數據上調至1350萬短噸,比上月預測值高出40萬短噸,這將打破2014/15年度創下的前期歷史紀錄1310萬短噸。對于2018/19年度而言,美國豆粕出口預計減少到1310萬短噸,因為下個年度南美大豆產量可能恢復。但是對于2018/19年度上半年來說,美國出口將保持強勁態勢。2018/19年度豆粕價格可能略微下跌,預計為每短噸315美元到355美元,相比之下,2017/18年度為350美元。這將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美國豆粕出口競爭力。
今年夏季美國豆油需求同樣受到價格有競爭力以及支持政策的提振。生物燃料用量提高,將會提振豆油消費。6月26日美國環境保護署頒布一條草案,要求2019公歷年可再生燃料用量達到198.8億加侖,高于2018年的192.9億加侖。明年幾乎全部的增幅將來自先進燃料,諸如生物柴油。本月美國農業部將2017/18年度生物柴油行業的豆油用量數據上調至78億磅,較上月預測值高出5億磅,2017/18年度的用量數據上調至69億磅。因此,2018/19年度美國國內豆油的總用量將從2017/18年度的207億磅增至218億磅。
大豆成本相對下降,壓榨步伐強勁,將會造成2018/19年度豆油價格跌至28到32美分/磅,相比之下,2017/18年度為30.25美分。豆油價格低迷,可能鼓勵出口。2018/19年度豆油出口數據上調至22億磅,比上月預測值高出1億磅。2017/18年度豆油出口數據上調至24.5億磅,比上月預測值高出5000萬磅。
中國進口關稅令美國出口前景蒙上陰云
由于近來美國政府的貿易措施,中國商務部從7月6日起對美國大豆及其他產品加征25關稅。對于目前而言,中國加工商可以像往常那樣不進口任何的美國大豆。通常情況下,每年此時美國對華的大豆銷售呈現季節性下滑態勢,中國逐漸依賴競爭對手國,國內庫存同樣也在增加。對于2016/17年度,4月到8月期間美國對華的大豆出口只占到同期美豆出口總量的9%。但是到夏季結束時,2018/19年度美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銷售可能開始放慢。巴西出口商將肩負供應中國大豆的重任。只要巴西大豆進口成本沒有遠遠高于美國大豆(含關稅),巴西的角色就不會改變。
如果貿易爭端未能解決,這對美國大豆出口造成的長期影響將是巨大原。2016/17年度中國占到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61%,數量為13.3億蒲式耳,約合3610萬噸,價值145億美元。雖然美國大豆在中美貿易中占據重要位置,但是中國從不缺少替代供應商。2016/17年度競爭對手國占到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61%,相比之下,二十年前近50%。
對于除中國以外的市場,美國大豆與南美大豆的價差拉大,可能提振美國大豆銷售。即使2018年4季度美國甚至會向巴西出口一些大豆。巴西向中國出口更多的大豆,可能造成巴西進口美國大豆,幫助維持國內加工商在新豆上市之前維持生產。
雖然對其他市場的出口增幅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對華的出口降幅,但是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美國大豆出口預測數據下調到20.4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低2.5億蔯。因此,2018/19年度大豆期末庫存預計為5.8億蒲式耳,比上月預測值上調1.95億蒲式耳。如果該預測成為現實,那么2018/19年度大豆期末庫存將創下歷史最高紀錄。2018/19年度大豆農場平均價格預估下調到每蒲式耳8.00美元到10.50美元。
國際展望
中國加征關稅將重構全球油籽貿易格局
基于中國在全球大豆貿易市場的主導地位,中國7月初對美國大豆加征25%關稅已經對全球市場造成影響。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量為950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800萬噸,也低于上年的9700萬噸。本月中國大豆進口數據下調的主要原因是豆粕消費預期放慢。中國進口大豆成本上漲,可能鼓勵養殖戶在飼料配方中取換掉豆粕,使用便宜的國產谷物。2018/19年度國內豆粕用量預計為7560萬噸,比上年增加5%,相比之下,上月的預測增幅為7.5%。
其他因素也會緩和中國大豆進口下滑造成的影響。2018/19年度中國國內大豆壓榨量仍可能略微增加,大豆期末庫存可能吃緊。今年夏季中國進口商以高于其他買家的價格采購巴西大豆。已經建立的過量庫存將在之后被消化。2019年10月份中國大豆庫存將從2017/18年度的2340萬噸降至1920萬噸。與此同時,負責進口美國大豆用作儲備的國有公司可以獲得關稅補貼,這有助于潛在避免中國大豆供應出現嚴重緊張。今年中國國內大豆產量也可能溫和提高,因為政府提高大豆種植補貼。2018/19年度中國大豆播種面積預計增加25萬公頃,產量將比上年增加40萬噸,達到1450萬噸。增加進口肉類也是應對國內蛋白粕供應下滑的另外一個辦法。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即使采取諸多措施,想要完全替代美國大豆而不嚴重影響國內養殖行業的目標很難實現。美國占中國大豆市場的份額無疑將會下滑,但是仍會有一些生意,即便中國從南美和加拿大進口更多的大豆和油菜籽。在中國,豆油、棕櫚油和菜籽油進口將獲得提振,因為國內豆油減產以及葵花油進口下滑。全球供應充足將會提振2018/19年度中國的豆油進口增至70萬噸,高于2017/18年度的45萬噸。棕櫚油進口量將從505萬噸增至525萬噸。菜籽油進口將穩定在90萬噸。
豆價上漲將鼓勵南美農戶種植更多大豆
南美農戶將是中美貿易沖突的主要受益者。與美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市場信號對巴西和阿根廷農戶更為友好。目前南美大豆供應正在被快速消耗。但是考慮到豆價上漲,農戶將毫不遲疑地提高2018/19年度大豆播種面積。
2018/19年度巴西大豆產量預計增至創紀錄的1.205億噸。由于播種面積增加,產量數據比上月預測值高出250萬噸。在帕拉納州,6月份農戶拿到的大豆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了25%,部分原因在于巴西雷亞爾兌美元的匯率貶值21%。巴西大豆價格上漲,可能造成2018/19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增加近7%,達到3750萬公頃。播種工作將于9月下半月開始。供應穩定將使得2018/19年度巴西大豆出口從上年的7470萬噸略微增至7500萬噸。
在阿根廷,大豆價格上漲,出口關稅下調,可能鼓勵2018/19年度大豆播種面積增加13%,達到1900萬公頃。由于大豆單產將從今年的極端干旱中恢復,2018/19年度大豆產量將從本年度的3700萬噸增至570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高出100萬噸。
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干旱造成葵花籽產量下滑
2018/19年度全球葵花籽產量預計為469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290萬噸,因為烏克蘭和俄羅斯的產量降幅大于美國的產量增幅。對于烏克蘭和俄羅斯南部地區來說,自5月份播種開始以來,天氣一直極其高溫干旱。葵花籽單產數據上調的可能性已經下降。此前烏克蘭葵花籽播種面積略微增加,曾引起市場猜測產量將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但是單產下滑,可能造成產量減少200萬噸,為1350萬噸。供應下滑將使得2018/19年度壓榨從上年的1370萬噸降至1330萬噸。2018/19年度葵花油出口預計為515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65萬噸。
俄羅斯葵花籽單產下滑,可能造成2018/19年度葵花籽產量降至105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100萬噸。葵花籽減產將會造成壓榨量降至100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80萬噸。葵花油減產將會造成2018/19年度俄羅斯出口量降至200萬噸,低于上年的220萬噸。
葵花油供應不足,將會降低主要進口國的需求。對于印度來說――全球頭號進口市場――葵花油進口成本上漲,而近來印度政府又將精煉植物油進口關稅從35%上調到45%。2018/19年度印度的葵花油進口量可能從上年的210萬噸降至180萬噸。中東和北非地區的進口需求也可能受到制約。
2018/19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下滑
2018/19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預計為724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260萬噸,因為歐盟、俄羅斯和澳大利亞產量下滑。在歐洲中部地區,5月到6月期間的降雨(正值油菜籽生長關鍵期)不足正常水平的一半。歐盟油菜籽產量預計為202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160萬噸,部分原因在于德國和英國單產減少。法國單產也因為多個因素而減少。法國冬季天氣溫和,春季降雨過量,病蟲害壓力大。由于歐盟禁止使用新煙堿殺蟲劑,病蟲害對油菜籽單產造成嚴重的破壞。歐盟從澳大利亞、烏克蘭和俄羅斯進口的油菜籽數量也可能受到限制,因此國內產量不足可能造成壓榨量減少160萬噸,為2400萬噸。油菜籽供應不足,可能造成歐盟大豆進口增加,本月進口數據上調至240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高出160萬噸。2018/19年度歐盟從美國進口的大豆份額,將高于正常水平。
在澳大利亞,自5月初以來油菜籽作物狀況穩步惡化,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是新南威爾士州,過去幾個月幾乎沒有任何的降雨。雖然初步跡象顯示良好的價格可能提振油菜籽播種面積,但是惡劣天氣已經大幅降低這樣的預期。2018/19年度澳大利亞油菜籽播種面積將減少到245萬公頃,低于上月預測的300萬公頃。因此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澳大利亞油菜籽產量數據下調到320萬噸,比早先預測值低80萬噸。歐洲進口前景明朗,但是產量下滑制約澳大利亞的出口機會。2018/19年度澳大利亞油菜籽出口量預計為26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低50萬噸,略低于上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