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豆單產及播種面積創歷史最高,大豆產量數據大幅上調
美國農業部本月發布的農作物產量報告顯示,2018/19年度美國大豆產量預計達到46.93億蒲式耳,較上月預測值高出1.07億蒲式耳。美國大豆單產數據從上月的51.6蒲式耳上調至52.8蒲式耳/英畝。但是2018/19年度大豆需求數據僅略微調整,原因是壓榨數據上調至20.7億蒲式耳,較上月預測值高出1000萬蒲式耳。產量數據上調,致使2018/19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增至創紀錄的8.45億蒲式耳,相比之下,上月的預測值為7.85億蒲式耳。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美國大豆農場平均價格預估值下調30美分,為每蒲式耳7.35美元到9.85美元。
美國國內展望
新豆供應過剩規模擴大,壓制豆價
7月份美國大豆壓榨量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達到1.79億蒲式耳,比上年同期的高點高出15%。因此,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7/18年度大豆壓榨數據上調1500萬蒲式耳,為20.55億蒲式耳。豆粕出口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本月上調30萬短噸,為1440萬短噸――提振大豆壓榨需求。2017/18年度結束時美國大豆出口同樣強勁。不包括兩年前同期的情況,2018年8月份的大豆出口量創下歷史同期最高。2017/18年度大豆出口預測數據上調2000萬蒲式耳,為21.3億蒲式耳。
2018/19年度美國大豆的期初庫存數據下調3500萬蒲式耳,為3.95億蒲式耳,因為2017/18年度陳豆需求上調。盡管如此,本月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美國大豆供應數據上調了7200萬蒲式耳,因為產量上調。2018/19年度美國大豆產量預計為46.93億蒲式耳,較上月預測值高出1.07億蒲式耳。美國大豆單產數據上調至52.8蒲式耳/英畝,高于上月預測的52蒲式耳/英畝。本月堪薩斯州、伊利諾伊州和印地安納州的單產增幅超過北達科他州和南卡羅萊納州的降幅。夏季中西部地區天氣整體有利于大豆作物生長,8月份大豆進入鼓粒期時沒有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8月份下半月的降雨也改善大豆作物狀況。中西部地區大豆作物快速接近成熟,而目前路易斯安納州、密西西比州和德克薩斯的收割工作已經開始。本月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大豆需求數據略做調整,其中大豆壓榨量上調1000萬蒲式耳,為20.7億蒲式耳。由于產量上調,2018/19年度美國大豆期末庫存預計增至8.45億蒲式耳的歷史新高,高于上月預測的7.85億蒲式耳。
由于大豆供應過剩加劇,促使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8/19年度大豆農場平均價格預估區間下調30美分,為每蒲式耳7.35美元到9.85美元。截至9月初,美國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大豆現貨價格跌破8美元/蒲式耳。
美國農業部上月公布市場便利項目(MFP)細則,彌補受到海外國家報復性關稅影響的農戶的損失。截至9月4日,有資格的大豆農戶可以為自己一半的2018/19年度產量申請每蒲式耳1.65美元的現金補貼。基于美國農業部的目前產量預測,首期大豆補貼金額至少達到36億美元。
花生播種面積和單產數據下調,造成產量數據調低
2018/19年度美國花生產量預計減少到57.6億磅,較上月預測值低3.29億磅或5%,比上年減少約15億磅或20%。花生播種面積數據下調7.55萬英畝,為143萬英畝。花生平均單產預計為每英畝4151磅,較上月預測值低16磅。截至9月初,花生優良率為72%,比上年同期落后5%。不過單產仍是歷史次高紀錄,只比2012/13年度創紀錄的水平低1.4%。截至9月9日,美國花生收割工作完成1%,比上年同期落后2%,全部在佛羅里達州、佐治亞州和維多利亞州。
2017/18年度花生期末庫存預計為27億磅,較上月預測值高8800萬磅,是歷史次高紀錄,僅落后2012/13年度創紀錄的水平。即使2018/19年度期初庫存數據上調,花生產量數據下調,造成供應和期末庫存數據下調。2018/19年度花生期末庫存數據下調到25.56億磅,較上月預測值低1.62億磅,因為產量減少。
國際展望
中國大豆用量預期放慢
2018/19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計為3.693億噸,較上月預測值高出220萬噸,主要原因是美國產量數據上調290萬噸。中國大豆產量數據也上調50萬噸,為1500萬噸,因為今年大豆播種面積數據略微上調30萬公頃,為840萬公頃。今年中國大豆生長條件整體良好。
與此同時,2017/18年度和2018/19年度大豆壓榨量預期減少。美國農業部將2017/18年度美國大豆壓榨數據下調100萬噸,為9000萬噸,2018/19年度大豆壓榨數據下調150萬噸,為9350萬噸。8月和9月出口國對中國的大豆出口步伐可能放緩。因此,美國農業部將2017/18年度中國大豆進口預測數據下調到9400萬噸,2018/19年度可能穩定在9400萬噸。2018/19年度中國的大豆期末庫存預計降至2080萬噸,低于2017/18年度的2250萬噸。2017/18年度和2018/19年度中國的豆粕消費數據分別下調到7040萬噸和7320萬噸。除了成本上漲外,還有其他因素將會影響到中國的飼料需求。8月份中國爆發非洲豬瘟,這是一種高度傳染的疾病,目前沒有任何的治療手段。中國的生豬存欄量占到全球產量的過半,因此是全球主要的豬肉生產國。中國龐大的進口大豆主要供應養豬行業。非洲豬瘟最初在北部省份出現。被感染的地區已經宰殺了數千頭生豬,目前政府限制外省生豬運輸,阻止非洲豬瘟進一步傳播。如果非洲豬瘟沒有快速控制,那么南部地區生豬供應可能開始出現短缺。
相比之下,2018/19年度印度大豆產量預測數據下調30萬噸,為1050萬噸。今年印度大豆播種面積為1120萬公頃,低于預期水平。國內壓榨數據不變,因此產量下滑可能再度造成期末庫存偏低。
2018/19年度加拿大大豆單產可能因為夏季天氣干燥而下滑。加上今年加拿大大豆播種面積減少13%,因此大豆產量數據下調30萬噸,為700萬噸,上年為770萬噸。大豆減產,加上美國提高歐盟市場份額的可能性增加,這將會制約2018/19年度加拿大大豆出口,出口量可能僅從上年的490萬噸增至500萬噸。
財政危機迫使阿根廷政府叫停大豆出口關稅下調政策
在阿根廷,比索匯率急劇貶值促使政府采取防御措施,以避免出重現2001年的危機,當時阿根廷發生債務違約。今年5月份阿根廷政府接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為期三年的500億美元貸款。但是8月份土耳其匯率暴跌引發其他發展中國家貨幣貶值壓力,其中包括阿根廷。自5月份以來,阿根廷比索跌幅已經超過50%,造成債務危機加劇。9月3日阿根廷政府討論快速還款計劃,通過提高國家稅收以及減少開支來穩定赤字。
作為緊縮財政措施的一部分,阿根廷政府將取消逐月下調大豆、豆粕和豆油出口關稅的政策。這三種產品的關稅調整意義重大,因為它們占到阿根廷全部產品出口收入的近四分之一,占到稅收的大部分比例。此前阿根廷政府規定大豆、豆粕和豆油出口關稅在2019年底之前每月下調0.5%。但是現在政府宣布大豆出口關稅從此前的25.5%下調到18%,豆粕和豆油出口關稅也下調到18%(此前為23%)。通過削除大豆及制成品之間長期以來存在的稅差,這也將會降低壓榨商的利潤。另外,自2015年馬克里政府廢除預提稅后,今年政府重新推出這一政策。所有的基礎產品出口(包括大豆)將要交納每美元4比索的預提稅,而加工產品為每美元3比索。這相當于將有效出口關稅上調11%。預提稅將實施到2020年12月份。
今年夏季阿根廷大豆出口幾乎陷入停滯,2017/18年度大豆出口預測數據下調100萬噸,為210萬噸。阿根廷幾乎完全退出出口市場,不過巴西大豆出口增加。8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達到810萬噸,創下歷史同期最高。中國占到巴西8月份大豆出口總量的85%。對于2017年10月到2018年8月期間,巴西對華的大豆出口總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110萬噸。因此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7/18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預測數據上調至7670萬噸,較上月預測值高出120萬噸。
印尼國內棕櫚油用量預期增加
印尼也遭受匯率下跌帶來的影響。印尼盾兌換美元的匯率已經跌至20年來的最低。加上原油價格上漲,印尼盾貶值已經促使政府限制外匯儲備消費。截至9月1日,印尼要求國內全部柴油摻混20%的生物燃料。雖然公共服務項目一直遵守這一規定,但是此前該行業一直享受補貼,彌補生物燃料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目前生物燃料消費補貼擴大到全部的私營行業,其中包括發電行業、鐵路、建設及運輸。由于歐洲市場準入變化,印尼生物燃料行業的產能過剩。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7/18年度印尼的棕櫚油工業用量數據上調40萬噸,為400萬噸,2018/19年度上調80萬噸,為475萬噸。
另一方面,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棕櫚油出口步伐已經放慢。自3月份以來,全球棕櫚油進口需求一直疲軟,當時印度提高植物油進口關稅。本月,2017/18年度印度的棕櫚油進口預測數據下調到950萬噸,較上月預測值低120萬噸。2018/19年度印度的棕櫚油進口預測數據下調到1060萬噸,較上月預測值低100萬噸。加上產量季節性增加,這將會造成印尼和馬來西亞的庫存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