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西大豆出口仍超過美國出口
美國農業部本月維持2018/19年度美國大豆出口和壓榨數據不變,分別為19億蒲式耳和20.8億蒲式耳。2018/19年度美國大豆農場平均價格預計為每蒲式耳7.85美元到9.35美元,上月預測值為7.60美元到9.60美元,豆粕和豆油價格預估不變。
巴西大豆單產數據上調抵消了收獲面積數據調低帶來的影響,因此本月美國農業部將巴西大豆產量預測數據上調150萬噸,達到創紀錄的1.22億噸。本月美國農業部預計2018/19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量為8100萬噸,比上月預測值高出400萬噸。
美國國內展望
美國恢復對中國大豆出口,提振豆價反彈
12月初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期貨價格自10月中旬以來首次超過9美元/蒲式耳,因為中國在阿根廷峰會上同意很快采購大量美國農產品,作為交換,美國同意推遲提高中國產品的進口關稅。但是之后中國一直沒有正式宣布下調美國大豆關稅,私營進口商無法通過進口美國大豆獲利。不過中國國企可以進口美國大豆作為國家儲備,并獲得關稅退稅。
截至12月12日,美國沒有宣布對中國有新的大豆銷售(不過有一些大豆銷往未知目的地)。除非中國很快大量購進美國大豆,否則大豆價格的漲勢可能非常短暫。【注:本期報告發布后,美國農業部在單日銷售報告里宣布私人出口商對中國售出113萬噸大豆,2018/19年度交貨】
美國農業部本月維持2018/19年度美國大豆出口和壓榨數據不變,分別為19億蒲式耳和20.8億蒲式耳。美國2018/19年度大豆農場價格預估區間從上月的7.60-9.60美元縮小到7.85-9.35美元,而豆粕和豆油價格預估不變。
棉籽供應數據下調,制約出口需求
今年美國東南部地區的棉花播種面積提高,但是秋季的大雨造成當地棉花作物嚴重受損,產量減少。不過本月美國農業部仍然將2018/19年度美國棉籽產量預測數據上調了5.9萬短噸,達到586萬短噸,因為德克薩斯的產量增幅超過東南部的降幅。由于今年美國棉花的單產和收獲面積數據下調,使得棉籽產量低于上年的640萬噸。收獲進度低于正常水平,交付出現耽擱。2018/19年度供應下滑將會制約壓榨和飼料消費,棉籽壓榨量預計為180萬噸,飼料消費預計為370萬噸。
國際展望
巴西大豆產量前景明朗
本月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全球大豆供應數據上調,因為巴西大豆產量預測數據上調150萬噸,達到創紀錄的1.22億噸。不過2018/19年度巴西大豆播種面積預測值下調了130萬公頃,為3620萬公頃。雖然巴西國內大豆價格飆升至歷史最高紀錄,但是生產積極性受到政府早先調高獨立司機最低運輸費用的制約,因為運費是巴西農戶的主要生產成本。由于大豆播種面積增幅調低,2018/19年度巴西大豆產量主要是受到單產超過趨勢線水平的提振。自10月份以來,巴西全國農業產區生長條件接近理想,降雨量高于平均水平。衛星圖像顯示許多地區的植被指數與上年持平或者好于上年,上年度巴西大豆單產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2018/19年度前兩個月里,即10月到11月,巴西大豆出口量達到1040萬噸,比上年同期創下的前高點高出一倍以上。中國占到90%以上份額。由于巴西大豆出口強勁,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8/19年度巴西大豆出口預測數據上調400萬噸,為8100萬噸。12月和1月巴西大豆出口可能放慢,因為陳豆庫存耗磬。不過在巴西再次恢復強勁出口步伐前所留下的時間窗口可能非常短暫,因為今年巴西新豆收獲時間可能大大提前。
2018/19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種工作進展同樣順利,截至12月初播種工作已經完成近半。11月中旬降雨良好確保作物生長開端良好。但是與巴西不同的是,阿根廷2018/19年度大豆出口并未異常強勁。阿根廷大豆供應可能恢復性增長,但是新豆要到四個月后才會收獲。即使到那時,巴西的激烈競爭也可能制約阿根廷的大豆出口。因此本月將2018/19年度阿根廷大豆出口量預測值調低至500萬噸,低于早先預測的800萬噸。阿根廷大豆出口在除中國以外的市場上沒有美國大豆有競爭力。2018/19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庫存預計繼續增加,達到1.153億噸,高于上年的1.013億噸,因為阿根廷期末庫存增加。
印度油菜籽播種面積低于預期
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預測數據下調70萬噸,為7020萬噸。印度和澳大利亞的產量降幅大于歐盟的產量增幅(歐盟產量數據上調10萬噸,為1960萬噸)。印度油菜籽產量預測數據下調50萬噸,為600萬噸。由于植物油進口關稅上調,因此早先曾預計印度油菜籽播種面積增加。但是由于土壤墑情匱乏,因此播種面積低于早先預期。印度幾乎不出口任何的油菜籽,因此幾乎全部的降幅都相當于國用量減少。
2018/19年度澳大利亞油菜籽產量預測為230萬噸,比早先預測值低30萬噸。如果預測成為現實,將比上年減少37%,也將是2009/10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本月產量下調主要是因為播種面積棄收率上調。極端干旱以及8月底的霜降造成收獲面積數據下調40萬公頃,為190萬公頃。在新南威爾士州――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過半的油菜籽作物未能收獲。飼糧短缺促使農戶在棄收的油菜籽耕地上放牧。相比之下,西澳州的情況更好,該州今年將占到全國產量的70%。澳大利亞油菜籽減產將會造成2018/19年度油菜籽出口從上年的265萬噸減少到200萬噸。歐盟是澳大利亞油菜籽的頭號出口市場,因此歐盟的油菜籽進口數據下調10萬噸,為430萬噸。
印尼棕櫚油供應過剩規模加大,棕櫚油價格承壓
2017/18年度和2018/19年度印尼的棕櫚油產量預測數據均上調100萬噸,分別為3950萬噸和4150萬噸。今年全球棕櫚油產量增幅的三分之二來自印尼。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BMD)毛棕櫚油期貨價格比上年同期下跌約24%,創下三年來的最低水平。雖然價格回落,但是印尼棕櫚油出口需求一直低迷不振。棕櫚油產量增加,需求疲軟,造成印尼和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增至歷史最高紀錄。印尼政府開始注意到低價對國內棕櫚油生產商的影響。本月,印尼將棕櫚油出口費從50美元/噸下調到零,這相當與馬來西亞關稅一樣。
從目前開始,棕櫚油出口關稅將基于棕櫚油的參考價格(祭印尼、馬來西亞和鹿特丹地區的平均價格)而定。如果參考價格高于570美元/噸,關稅將在每噸10-25美元之間。如果價格高出619美元/噸,關稅定為每噸20-50美元。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8/19年度印尼棕櫚油出口預測數據上調50萬噸,為2900萬噸。相比之下,2018/19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預測數據下調30萬噸,為1760萬噸。
印尼棕櫚油出口費一直用于補貼以棕櫚油為基礎的生物燃料生產。棕櫚油價格下跌,意味著生物燃料用量將會進一步提高。由于棕櫚油產量提高,印尼國內棕櫚油工業用量預計增至570萬噸,相比之下,上年為500萬噸。但是用量增幅只可能放慢印尼棕櫚油期末庫存的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