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大豆市場 » 正文

今年大豆怎么種?豆農和專家有話說

  作者: 來源: 日期:2019-04-02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大豆振興計劃,研發推廣高產高油高蛋白新品種。去冬今春,伴隨市場供需變化和種植補貼的提升,龍江大豆再次成為一個從決策層到豆農都關注的話題。

家住北安市二井鎮建革村的楊升譽,2018年種植大豆320畝,單產達180公斤,平均每公斤的銷售價格是3.14元。由于補貼多,除去地租和成本,去年的收益讓他挺滿意。不過,今年的地到底咋種?楊升譽還沒有拿定主意。

政府補貼種豆增收風向標

2018年春,黑龍江省提出大豆生產者每畝補貼200元以上,玉米生產者每畝補貼100元以下;同時,全省落實耕地輪作試點面積1350萬畝,每畝補貼標準150元。在這些政策的帶動下,該省大豆種植面積由2015年的3532.4萬畝增加到5351萬畝,增了1819萬畝。

毋庸置疑,農業補貼政策導向已經成為生產決策的一個重要因素。不論是相關農業部門負責人,還是合作社、種植大戶,都對政策導向非常關注。黑龍江省農科院總農藝師閆文義對這一現象給出了答案:分析當前農民種地的收入構成,清晰可見有增產增收、價格增收、降成本增收和補貼增收四個增收要素,而且伴隨對種植者補貼額度的上升,補貼在收入構成中的占比已經相當可觀。

規模經營土地面積2.45萬畝的黑河市愛輝區嘉興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2018年種植大豆1.1萬畝,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談到今年的種植計劃時,理事長蓋永峰說:“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的安排有兩種打算,要是大豆補貼政策好,就3∶7,要是不如去年的力度,就4∶6。”

科學輪作大豆增產必答題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1.27億畝,平均單產是125公斤,其中,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5351萬畝,平均單產為127公斤,無論種植面積還是總產量在全國都高居榜首。但是,與世界大豆主產國相比,“龍江豆”在品種、單產、配套技術等方面還有不小差距,導致失去了絕大部分的國內油用大豆市場份額。談及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業內人士都首推科學輪作。

黑龍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欒曉燕說:“黑龍江省要振興大豆,提高大豆單產和市場競爭力,必須從科學輪作入手,這是前提,也是最有效的降低成本、提高產量、增加競爭力的路徑。”黑龍江省在發展大豆產業的過程中,還沒有建立起大豆與其他作物的良性循環,大豆種植區域不斷壓縮,逐年向種植資源并不理想的北部地區集中,導致生育期縮短,難以發揮品種的高產性能,并導致大豆重迎茬嚴重,產量降低,品質下降。而為了維持生產,不得不增加更多的農業投入品,從而加大種植成本。這是導致該省大豆市場競爭力下降的一個根本原因。

據統計,由于堅持輪作和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同樣的生產區域內,黑龍江省農墾種植的大豆平均單產在170公斤以上,遠高于全省平均值,畝產比地方高出50多公斤;在該省農村,也有許多大豆種植合作社及種植大戶創造出高產紀錄,如2018年孫吳縣哈屯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種植大豆2.25萬畝,平均畝產達到205.5公斤,高產地塊畝產達到234公斤。

選對品種專種專收賣上好價錢

龍江大豆品質上乘,綠色天然,這已是市場共識,但遺憾的是,該省大豆在市場上并沒有得到應有的價格回應。而低迷的市場售價,又成為制約大豆產業良性循環的主因。僅以2018年新豆上市情況為例,雖然一些地方儲備糧庫以每公斤3.7元的價格開秤收購,但隨后就一路走低到3.3元左右。持續多年的價格低迷、效益低下,導致全省大豆種植逐步萎縮并北移,從最鼎盛7000多萬畝縮減到最少時3500萬畝左右。

“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當前國內大豆產業特點鮮明。黑龍江省是有機優質食用豆的主產區,在主推的37個大豆品種當中,脂肪含量21%以上的14個,最高脂肪含量22.92%;蛋白含量在41%以上的13個,最高蛋白含量47.09%,平均蛋白含量比美國高5個百分點。

如何讓品質上乘的“龍江豆”,在大豆產業鏈條上躋身高端農產品行列,成為名符其實的“金豆”?專家們對此坦言,盡管當前有些市場因素影響了黑龍江省大豆的品質價格發揮,但做好內功仍是發揮“龍江豆”品質優勢的關鍵。

據了解,品種雜亂、混種混收在黑龍江省大豆生產中仍然普遍存在,“龍江豆”的品質優勢,就在生產過程中被這種雜亂和混種混收毀掉了。據粗略統計,全省種植面積在萬畝以上的大豆品種多達146個,百萬畝以上的大品種就有11個。欒曉燕說:“現在很多農民還在種‘黑龍37號’,這個品種都有20年歷史了,其種性和長勢怎么能跟新培育的主推品種相提并論呢。”她說,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內功”———根據不同生態區特點,確定主栽品種,規模生產,專種專收,單儲單售,區分良莠,做出品牌。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