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大豆產量數據略微調整,2019/20年度需求數據下調
在本月的作物產量報告中,美國大豆平均單產預測數據略微下調到46.9蒲式耳/英畝,使得2019/20年度美國大豆產量數據只下調30.4萬蒲式耳,僅略低于35.5億蒲式耳。相比之下,2019/20年度國內大豆壓榨數據下調1500萬蒲式耳,為21.05億蒲式耳,因為豆粕出口前景黯淡。這提振美國大豆期末庫存數據上調1500萬蒲式耳,為4.75億蒲式耳。2019/20年度美國大豆農場平均價格預估不變,仍為每蒲式耳9美元。
美國國內展望
大豆種植戶的困難生長季即將結束
2019/20年度大豆種植季節遭遇重重困難,其中包括春季播種耽擱、夏季日照匱乏以及秋季降雨偏多。現在大豆生長季節終將結束,截至11月3日,美國2019/20年度大豆收割完成75%,比五年平均進度落后12%。大豆收獲創下十年來最慢進度。中西部許多地區降雨過量導致收獲無法進行。一些地區的農戶——尤其是在北部平原——面臨積雪覆蓋未收作物的狀況。在北達科他州和南達科他州,8月到10月期間的降雨量創下125年來的最高,這也使得北達科他州大豆收割工作只完成了56%,遠低于五年平均進度為95%。天氣寒冷多雨引發中西部地區液態丙烷需求激增。按照當前的價格,農戶幾乎無法負擔干燥秋糧所需液態丙烷的額外費用,而這對于貯存作物來說又必不可少。
美國農業部本月發布的大豆單產預測值低于趨勢線水平,反映出惡劣天氣造成的影響。美國農業部將美國大豆平均單產略微下調到46.9蒲式耳/英畝,遠遠低于上年的50.6蒲式耳。北達科他州、密歇根州和東南地區一些州的單產數據下調,大部分被明尼蘇達州、印地安納州、堪薩斯州和內布拉斯加州的單產上調幅度所抵消。單產數據調整使得本月僅將2019/20年度美國大豆產量下調30.4萬蒲式耳,總產量略低于35.5億蒲式耳,比上年減少8.78億蒲式耳或20%。
雖然美國大豆出口數據不變,但是國內壓榨數據下調1500萬蒲式耳,為21.05億蒲式耳。豆粕出口前景黯淡,是此次調整的主要原因。考慮到阿根廷的競爭力恢復,今年秋季美國對歐洲和越南的豆粕出口顯著下滑。因此,美國農業部將2019/20年度豆粕出口預測數據下調35萬短噸,為1335萬短噸。這使得大豆期末庫存數據上調1500萬蒲式耳,為4.75億蒲式耳。2019/20年度美國大豆農場平均價格預估不變,仍為每蒲式耳9美元。
豆油價格走強,因供應吃緊
2019/20年度美國豆油產量預測數據下調1.7億磅,因為大豆壓榨數據下調。雖然國內豆油用量保持穩定,但是出口數據下調2500萬磅,為17億磅。因此,豆油供應預期下滑,將會造成2019/20年度豆油期末庫存降至六年來的最低水平14.5億磅。
大豆和豆油供應吃緊推動價格上漲。但是全球菜籽油和棕櫚油供應前景黯淡,也提振價格。10月份豆油價格漲至每磅30.1美分,創下2018年3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這促使美國農業部將2019/20年度豆油價格預估從30美分上調到31美分。
花生產量數據上調,棉籽產量數據下調
美國農業部將2019/20年度美國花生單產數據從3964磅上調到4080磅/英畝,僅落后2012/13年度創紀錄的4211磅。單產增幅主要集中在東南部,這使得花生產量數據上調1.61億磅,為56.4億磅。雖然產量數據上調,但是2019/20年度供應仍將減少2%,因為期初庫存減少。與此同時,國內花生食用量增加。2019年8月到9月期間的食用量增加2%。全年國內總用量預計繼續增長,達到47億磅。因此,由于供應下滑,而用量增加,因此2019/20年度花生期末庫存預計從上年的24億磅減少到22億磅。
2019/20年度美國棉籽產量預測數據下調27.2萬短噸,為645萬短噸。德克薩斯州棉花單產數據下調,創下16年來的最低。自8月份以來,主產區天氣高溫干燥,因此德克薩斯州棉花作物狀況快速惡化。產量前景糟糕,可能制約2019/20年度棉籽壓榨。本月棉籽壓榨數據下調15萬噸,為185萬噸。
國際展望
天氣多雨,印度和加拿大大豆單產數據下調
美國農業部將2019/20年度全球大豆產量預測數據下調240萬噸,為3.366億噸。印度、加拿大和美國的降幅僅在一定程度上被烏克蘭的增幅抵消。全球大豆期末庫存數據略微上調到9540萬噸,不過仍遠遠低于2018/19年度的1.097億噸。
今年印度大豆主產區的季風降雨出現太晚。印度中部地區6月份的降雨量比長期平均水平低30%,而6月到7月期間的降雨不足率為5%。但是自7月底以來,充足的降雨快速緩解初期不足。截至9月底,中央邦的累積降雨量達到53英寸,比正常水平高出44%。雖然充足的降雨補充水庫,潛在有利于旱季作物灌溉,但是對于2019/20年度大豆來說降雨過量。美國農業部將2019/20年度印度大豆單產數據下調,因此產量數據下調200萬噸,為900萬噸。
2019/20年度大豆產量數據下調,將會制約國內壓榨。本月2019/20年度印度大豆壓榨數據下調170萬噸,為800萬噸。印度豆粕產量下調導致豆粕出口也下調45萬噸,為145萬噸。
加拿大9月份出現不利降雨,放慢大豆收獲進度。截至10月15日,曼尼托巴省仍有70%的大豆作物(相當于40萬公頃)尚未收獲,隨后出現大雪。積雪覆蓋著水分含量偏高的大豆,可能造成大豆的豆莢脫落、斷莖或倒伏。收獲損失可能降低加拿大大豆單產,因此本月將加拿大的大豆產量下調50萬噸,為600萬噸。國內壓榨和期末庫存預計減少,因為產量數據下調。
全球油菜籽產量將降至七年最低
本月美國農業部將2019/20年度全球油菜籽產量預測值下調5萬噸,為6850萬噸,因為歐盟和澳大利亞的干旱天氣造成的產量損失大于烏克蘭產量增幅。歐盟油菜籽產量預計為1700萬噸,低于上年的2000萬噸。
在澳大利亞,油菜籽作物收割工作上月開始。澳大利亞連續第二年遭受干旱的影響。自9月份以來,持續干燥天氣再度惡化。另外,干旱也擴大到南澳州和維多利亞州,這些地區干燥嚴重程度弱于新南威爾士州。這些地區的單產數據下調,因此美國農業部將澳大利亞油菜籽產量數據下調10萬噸,為210萬噸。供應降幅可能制約出口,2019/20年度出口量預計降至10年來的最低160萬噸。
棕櫚油價格上漲,因產量放慢,用量增加
2019/20年度全球棕櫚油產量增幅可能只有200萬噸,產量將達到7580萬噸。但是棕櫚油消費增幅可能達到這一水平。主要國家的植物油產量可能下滑――其中包括印度、中國和歐盟,將支持2019/20年度全球棕櫚油消費。2019/20年度全球棕櫚油期末庫存將從上年的1040萬噸降至960萬噸。
美國農業部將2018/19年度和2019/20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預測數據均下調20萬噸,分別為2080萬噸和2100萬噸。過去12個月馬來西亞降雨一直遠遠低于正常。降雨不足對油棕櫚樹的影響可能持續長達一年。因此,即使棕櫚油生產周期達到高峰,馬來西亞庫存也可能穩定在偏低水平。棕櫚油供應預期吃緊,已經開始引發馬來西亞棕櫚油現貨價格上漲,10月份棕櫚油價格漲至13個月來的最高。2020年初棕櫚油價格可能進一步上漲,屆時棕櫚油產量周期將再度放慢,而需求加快。
對國際買家來說,棕櫚油供應可能減少,因為主要出口國國內棕櫚油用量也在提高。馬來西亞政府將從1月份開始實施B20生物燃料摻混政策,是2019年摻混率的兩倍。印尼政府也將從1月份開始將摻混率從20%上調到30%。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前景更加不確定。馬來西亞總理近來批評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行動,已經影響到兩國外交關系。至少目前兩國商貿放慢,其中包括棕櫚油。印度植物油進口商可能進口更多的葵花油和豆油。美國農業部本月將2019/20年度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預測數據下調15萬噸,為1835萬噸,因為棕櫚油的價格競爭力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