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豬價剛漲幾毛錢一斤,飼料卻立刻上漲300元/噸。”西南地區一家養殖場的老板黃先生近日訴苦。
面對7月以來因豆粕漲價而提價的飼料,生豬養殖戶只能被迫接受。據悉,豆粕的持續上漲,除了外盤CBOT大豆上漲的帶動,還有國內部分油廠受海關檢疫政策影響,進而出現斷豆停機所致。另外,受原料上漲影響,國內飼料再次出現大面積提價,且短時間內還有繼續上漲可能,下游養殖端與飼料企業將繼續承壓,相關飼料企業或被迫加速開啟內卷。
01豆粕單月上漲近500元/噸 飼料還要繼續提價?
近一個月,豆粕等飼料原料不斷高位上漲。Mysteel數據顯示,8月10日國內油廠43%豆粕成交均價為4683元/噸,環比7月10日的成交均價4198元/噸上漲11.55%。
豆粕的持續上漲受到國際與國內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上海鋼聯農產品豆粕分析師李心洋告訴記者,“國外方面,6月底美國農業部公布的種植面積意向報告中,超預期下調新作種植面積,加之7-8月是美豆的關鍵生長期,而美國中西部作物帶仍然頻繁受高溫和干旱天氣影響,外盤CBOT大豆的上漲帶動豆粕現貨價格上升;國內方面,部分油廠受到海關檢疫政策影響,出現斷豆停機現象,油廠豆粕庫存低于往年同期,且當前油廠榨利持續惡化,但普遍看好后市,挺價心態較強。”
除豆粕外,魚粉也長期處于高位。截至目前,全國進口秘魯超級蒸汽魚粉主流成交價已超過19000元/噸,而從3月底以來,進口魚粉價格已經上漲近5300元/噸,漲幅39%。
據記者了解,受豆粕、魚粉等原料不斷上漲影響,本月內多個飼料企業已出現第二次漲價情況,漲價程度不一。某飼料企業相關人士透露,“近期公司飼料分地區和品種來看有上調70-200元/噸不等。”
在業內看來,飼料上漲或許還有可能持續,“我們飼料企業都是隨行就市原則,原料上漲的時候我們飼料企業也只有被動漲價,且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漲價幅度無法跟上原料漲幅,導致成本較高。從近期原料走勢來看,我們很多行業內的人都認為還有上漲可能。”
李心洋對此持相同觀點,“飼料是存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的。當前豆粕市場主要等待美國農業部8月供需報告給予新的指引;國內從基本面來看,油廠開機率整體維持高位,豆粕供給依舊充足。但遠期進口大豆利潤差,油廠遠期基差報價十分堅挺。短期來看,豆粕現貨價格仍將偏強運行。魚粉方面,秘魯試捕發現幼魚比例偏高,利好國內魚粉市場價格,貿易商銷售心態得到較強支撐。由于國產魚資源情況暫不明朗,市場多觀望堅挺為主,不排除后期魚粉價格或繼續上調。”
另有行業專家告訴記者,“在國際糧食危機以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下,國際上相關農產品(供應)緊張的情緒或將持續,進而導致飼料原料或將長期處于高位,甚至有進一步上漲的可能。”
02高成本打壓養殖端心態崩了 企業被迫開啟內卷?
飼料原料漲價,養殖端與飼料企業雙面承壓。以生豬養殖為例,自年初以來,生豬養殖端已虧損近8個月,雖然近期豬價有所回升,但飼料漲價卻導致養殖成本也有所攀升,造成下游養殖端心態失衡。
四川生豬養殖人士黃先生告訴記者,“雖然最近半個月豬價漲了,但飼料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導致豬價剛剛回到成本線以上有一點利潤,成本卻又被拉高了。”
上市豬企的業績也能反映養殖端在低豬價高成本下的壓力,根此前相關豬企半年度業績預告,21家上市豬企中,20家豬企出現預虧,合計虧損至少130億元。
相對于養殖端來說,飼料企業日子也并不好過。由于養殖端的持續虧損,導致養殖戶對于飼料漲價的接受度越來越差,“原料漲價的時候,其實我們飼料企業壓力也很大,提價也是一種被迫手段,漲多了養殖端接受不了留不住客戶,而且也會導致出貨量上不去。”西南一家飼料企業的負責人陳先生告訴記者。
另有一飼料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從一線經銷商反映來看,最近,尤其是6月份養殖戶賒賬情況較多,如果不進行賒賬,很多養殖戶購買飼料壓力較大。但如果賒賬,我們現金流也會出現一定緊張。”
如何保證客戶的穩定,成了飼料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在客戶資金緊張的時候,我們一般會推薦有優秀資質的客戶資源給銀行,但是我們不做擔保。”一家上市飼料企業的內部人士透露。
除了在資金問題上對客戶進行幫助,相關企業也在推進自身配方研發,“我們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對營銷、管理和采購這些進行了大力的改革,也加大了在配方調整,以及配方原材料替代技術這一塊的研發力度。其實,原材料替代技術我們一直都有做,只是這兩年根據市場的情況,我們加大了力度。”粵海飼料(001313.SZ)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在李心洋看來,“對飼料企業而言,在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的情況下,利用好金融工具去控制飼料成本尤為重要。此外,也需研究合適的飼料配方,在部分原料如豆粕、魚粉價格持續上漲時,尋找相關的雜粕、其他動物蛋白作為替代品去補充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于大型上市飼料企業,小型企業在資金緊張及原料上漲時,或難以采取有效應對方針。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原料的持續高位,以及優勢配方技術的競爭,接下來飼料企業還會延續之前集約度逐年提高的態勢,相關企業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內卷,甚至不乏有飼料企業被淘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