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的玉米迎來了上漲的行情,但是大豆卻一直偏弱,不過持豆主體倒也不著急,因為都在等待著大豆的“專車”。
比如,去年大豆行情也是偏弱的,但是去年國儲、省儲大開庫門,敞開收豆,并且不看蛋白,所以今年大家都在等待“專車”的再次到來。
而另一方面呢,政策端確實釋放了不少利好的信號。
比如,吉林在2月底時發(fā)布了2024年玉米和大豆生產(chǎn)補貼的消息,其中提到繼續(xù)增加對大豆的支持力度,原則上東部和西部地區(qū)大豆生產(chǎn)者補貼畝均高于玉米生產(chǎn)者補貼280元左右,同比去年提高了60元,中部地區(qū)高400元左右,同比去年提高了80元。
而鑒于玉米收益仍高于大豆,所以提高的部分更多會體現(xiàn)在大豆種植上,也就意味著2024年大豆補貼會進一步提高。
而近期黑龍江也發(fā)文稱,2024年繼續(xù)實施玉米、大豆差異化補貼政策,原則上大豆生產(chǎn)者補貼達到每畝350元以上。
而除了政策消息的利好以外,另一大利好就是九三集團的全面開收。
隨著九三集團開啟收購以后,庫點不斷擴大,截至目前黑龍江產(chǎn)區(qū)內的收購網(wǎng)點已形成全覆蓋。
這一系列利好砸下來,不禁使人感覺大豆是不是也要支愣起來了。
但是很遺憾,大豆市場看著熱鬧,但實際的后勁可能并不大。
首先,這些利好雖然對市場情緒方面有提升,對價格也有一定支撐,但是頂多是能托住大豆的跌勢,但卻未必能推動大豆的漲勢。
因為雖然九三集團全面開收,但是收購的情況來看,有3件事值得關注:
一是收購價格并不給力。
或者說并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甚至在剛開收時市場情緒還有些低落,只不過隨著收購的持續(xù),市場對這個價格也逐漸習慣了。
而九三集團的收購價格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市場多以此價格為風向標。
二是對質量要求較嚴。
根據(jù)蛋白含量不同收購價格也不同,蛋白大于或等于39.5%的豆源,價格約在4670-4750元/噸;蛋白大于或等于38.5%的豆源,價格為4570-4650元/噸;而蛋白含量小于38.5%、大于或等于37%的豆源價格為4520-4600元/噸;蛋白含量低于37%的則拒收。
這就使得優(yōu)質豆源有著落,但是不達標的豆源則面臨退貨風險。久而久之,豆價分化則成為必然現(xiàn)象。
雖然有消息稱或許后續(xù)省儲會接盤不達標的豆子,但是即便如此也解決的是賣壓問題,而不是價格問題。
第三是收購體量有限。
之前市場有傳聞稱九三收購量或達到400萬噸,但從各庫點的卸車情況來看,能力有限,且已有庫點發(fā)出公告,稱剩余倉容已不多。
此外,就是大家最關注的下游市場的需求情況。
雖然年后下游生產(chǎn)均已恢復,但從恢復情況來看普遍不及往年同期。
而且隨著天氣回暖,蔬菜生產(chǎn)上市加速,再加上肉禽蛋類價格走低,均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豆制品的消費市場,使得大豆消耗減慢。
另一方面,雖然油廠也陸續(xù)恢復,但2月份油廠壓榨量明顯下降,僅有407萬噸,遠低于1月份的812萬噸,也低于去年同期的710萬噸。
雖然3月份壓榨將逐漸恢復,但隨著進口豆的到港以及儲備豆油的輪出,也將進一步擠占國產(chǎn)豆的需求市場。
因此,雖然利好信號頻發(fā),但對實際豆價支撐有限,大豆行情仍將繼續(xù)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