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海關總署在本月發布今年1—2月數據時,下調了去年1—2月中國大豆進口的數據,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對此,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表示,關于統計數據修訂問題,這是一個技術問題。對已公布的統計數據進行修訂,是統計工作的一部分,目的是提供更加準確的統計數據。具體到貿易統計數據的修訂,原因是多樣的,也有一定的共性。中國貿易統計是基于企業申報的海關行政記錄的匯總,企業申報后,由于貿易行為發生變化而修改單證甚至撤單,或者申報要素有誤而修改,都會影響我們的統計原始資料,進而導致數據修訂。貿易數據修訂是各國貿易統計的普遍做法,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也有類似做法,有時修訂的幅度還比較大。
海關總署此前公布了修訂后的2023年1-2月大豆進口量為1430萬噸,而最初公布的數據為1617萬噸,修改后的數據減少187萬噸。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進口了1.017億噸大豆,約占全球貿易量的60%,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海關數據,2024年前兩個月中國進口了1304萬噸大豆,比上年同期減少了8.8%,創下2019年以來同期最低。其中,從巴西進口696萬噸,占比53.4%;從美國進口496萬噸,占比39%。
美國彭博社報道,作為全球最大大豆進口國,中國可能會要求其大豆壓榨企業優先考慮國內大豆,以減少對進口的依賴。因此今年中國大豆進口量很可能將從去年的歷史高位下降,今年前兩個月中國大豆進口也是五年同期最低。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華糧網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