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海集團:逐鹿淡水魚飼料市場
20年磨一劍,王者再出發
在過去的20年里,粵海是低調而內斂的。不需要人分享她成功的喜悅,不需要人見證她成長的每一個足印。這種氣質,這種文化,經過20年的沉淀,給粵海帶來了穩步的發展,同時也讓其錯失了一些機會。
但是粵海的競爭力,依然不可小覷。只要是粵海決定做的產品,一定能把它做到極致。
今年的粵海氣勢如虹,號角響亮。粵海,這個蝦料大佬,海水魚料霸主,發展了20年,依然在不斷地攻城掠地,打一座城池建一個飼料廠。此次,粵海將如何實現自己的百萬噸級飼料集團的理想,我們拭目以待。
粵海有自己的追求,我們行業的每一個人也有著對英雄的期待。
“最遺憾的是,我們粵海也錯過了一些發展機會,粵海應該可以比現在更強、更快、更好。”
《當代水產》:作為公司的掌舵人,您如何評價粵海這20年的發展?
鄭石軒:粵海20年,我們總體感覺滿意。因為我們從零開始做到現在,在水產行業里有了一個重要的位置。每年都有30~50億的銷售額,1個多億的利潤,也有幾千人的員工隊伍。而且我們粵海能夠年年都有所發展,員工很穩定,收入也保持在行業平均水平以上。我們的員工也能享受粵海比較高的福利、政策,包括休假、保險和補貼等。
在粵海20年的發展里,有不少的員工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機會。因為粵海里面的干部很多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雖然其他公司發展速度比我們快,但是他們員工的成長不一定比我們快。因為他們很多都是靠外面請過來的,而我們主要都是靠自己培養的。所以我們員工成長的機會要比其它地方好。
粵海這20年里,為股東創造了很多價值,也讓我們的員工獲得了比較好的發展機會。在行業里面,粵海地位也在不斷地提升,大家能夠在粵海里面得到榮譽感、成就感、安全感。做到現在,粵海有了和任何一個大廠家競爭的本錢和實力。
在20年周年之際,我們為粵海定了一個更快的發展戰略和舉措,一改粵海之前過于低調、求穩的作風。我們從今年開始,會有大跨越發展。經過20年的沉淀,現在的粵海應該處于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時期。
《當代水產》:粵海從一個國營單位轉制發展到今天,擁有13個分子公司,已經很不錯。不知您對粵海的現狀是否滿意?接下來是否有新的想法?
鄭石軒:在水產領域里,我們做了20多年,一直都是過于求穩。堅持以利潤為中心,堅持優質優價,所以我們的發展比較穩步。總的來說,這20年盡管在市場上遇到了很多問題,也出現很大的起伏變化,競爭非常激烈,但粵海還是能夠非常平穩地走過來,年年有利潤,年年有發展。
20年里,粵海聚集了能量,也有比較大的實力。因此,20年之后,我們有新的舉措,我們在市場上會有更大的發展,我們所聚集的能量在這20年后有個爆發的時間。
經過20年的發展,我們現在設定的目標要比20年前快得多。我們的重點會在淡水魚料這一廣闊市場,也希望在這一板塊有重大的突破,在未來的格局里能三分天下。希望用6年時間在淡水料里面,我們能夠做到前三位。中國水產業的格局,我認為,我們粵海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代水產》:回顧粵海20年發展,您最滿意和最遺憾的事情分別是什么呢?
鄭石軒:我最滿意的是粵海有這幫可以并肩作戰的員工。這幫員工,現在能夠以粵海為榮,這么多年忠心耿耿地為粵海的發展不斷地做出貢獻。大家有一種對粵海的依賴、歸屬感和榮譽感。最遺憾的是,我們粵海也錯過了一些發展機會,粵海應該可以比現在更強、更快、更好。
“淡水魚料我們肯定要做量,如果現在整個飼料里,想要有突破,就必須要上量。”
《當代水產》:其實現在水產料里有前景的品種并不少,為什么會把淡水魚料作為新的增長點呢?
鄭石軒:淡水魚料我們肯定要做量,現在整個飼料里,想要有突破,就必須要上量。海水魚料里面無論怎么做,也很難超過100萬噸。但是我們在淡水魚料里若有突破,就很容易到幾百萬噸。所以要突破量,一定要在淡水魚料上有所發展,要大規模。
第二,在淡水魚料里,雖然利潤不高,但我們會選擇淡水魚料里利潤比較高的品種,以膨化料為主。我們也會走高端、優質優價的道路。現在淡水魚料里面的利潤率很低,我們絕對不會用虧本促銷的做法。我們要以質量來取勝,一定要靠質量去沖,以高性價比來做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靠量取勝。
《當代水產》:你們目前在淡水魚料板塊的一些大動作,很多同行認為,會給淡水魚料格局帶來很大的影響,您是否也這樣認為?
鄭石軒:也不能說影響很大。在淡水料上,海大、通威還在爭奪水產飼料第一的寶座,他們之間激烈的競爭應該從3年前開始。從促銷、讓利、人力布局等開始了激烈的爭奪,包括送寶馬等等。
應該說,水產飼料的廠家不是很多,但中間的競爭激烈程度比畜禽料還要厲害。可能在畜禽飼料這塊,大家打得差不多,勝負排序已經比較明顯,大家各安天命,都是好好去賺錢。但水產飼料里,還未分出勝負,海大和通威還是不分上下。我認為,這個競爭必須要有個勝敗之后,才會趨于穩定。現在水產料的競爭格局絕對會比畜禽飼料更慘烈。
現在通威提出,不單要做中國水產飼料之王,還要做華南水產飼料之王,廣東之王。就是每個區域里面都得有優勢,競爭意圖很明顯。但是海大的整體實力還是很強,可能這兩年有一些人員流失,但我認為,海大的競爭實力非常強,海大也是既要在華南、也要在華中、華東取得優勢,所以早幾年也在華東布下重兵,也要奪下華東的市場。這兩個廠家都是要在每個區域里爭奪第一。
對于我們來說,現在不會去和他們爭什么,我們會在淡水料里,逐步地占一席之地,我們未來和他們的差距會拉得越來越小。在6年之內,把我們的差距盡量縮小。我希望通過不到10年的時間,在銷量上與他們接近。
“我們的淡水魚料布局,未來重點肯定是在珠三角和華東地區,華中市場是第三步。”
《當代水產》:看你們現在的進度,應該不會等10年的時間吧,可否談談您的具體規劃?接下你們在淡水魚料上的布局有怎樣的打算呢?
鄭石軒:我自己也希望用的時間越來越短。但目前與他們的差距確實很大,在淡水魚料上,他們是200萬噸級別的,我們目前才是5萬噸,差距是40倍。要趕上他們,10年的計劃應該也不是太長。
全國的淡水魚飼料就是在華南、華東、華中這三大塊。我們的淡水魚料布局,未來重點肯定是在珠三角和華東地區,華中市場是第三步。先珠三角,到華東,再到其他地區。肯定是這樣的步伐去考慮的。
《當代水產》:目前淡水魚料通威海大都做了這么大的一個量,粵海在現在這個階段才起步,您會通過什么方式去快速上量,然后在淡水魚料上能夠重新確定一個屬于自己的位置,中間會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呢?
鄭石軒:我們在水產飼料上做了20年,在技術、市場等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好的經驗和理解。也就是這些技術、市場、生產、管理上,我們并不比他們差。所以,我們會把在海水魚料上的經驗和方式,發展到我們的淡水魚飼料里面去。在淡水料里,我們也有10年左右的研究和關注。這方面,盡管我們發展較晚,但我認為,我們現在所具有的競爭實力,包括技術、管理、對市場的了解上,也不比他們差。目前,我們比他們差的是,淡水魚料網點布局較少、市場上人員少,但我認為這兩點不是核心競爭力。只要我們有決心,我們可以快速地布點,也可以快速增加在這方面的人員。
《當代水產》:您這邊一直比較排斥通過促銷手段去做市場,那么按照粵海的優勢,應該會通過技術配方去給養殖戶創造更好的效益?
鄭石軒:對。應該說適當的促銷是有意義的,但我不主張以太大的促銷,這個有點變味了。我們重點還是體現粵海的性能價格比。所以我們的產品不會去低價經銷,也不會高額的賒銷。而是要通過用戶用我們的產品感覺到更劃算,物有所值,而去選擇我們的飼料。因為我們做飼料務必要堅持我們的原則,就是一定要給用戶帶來更大的利益,而且這方面我們具有很強勁的技術和管理能力,所以我們完全能夠為大家做得更好。
《當代水產》:市場布局方面,你們第一步已經在做羅非魚了,第二步打算是做什么品種呢?
鄭石軒:華南地區的羅非魚料做得不錯,主要在粵西、海南。然后珠三角的草魚料,我們去年也反響很好。接下來做華東地區的鯽魚、青魚等,然后做北方鯉魚等產品。但我們的鯉魚會相對慢一點。現在主要是做羅非魚料、草魚料、青魚料,而且也是以膨化料為主推產品。
《當代水產》:現在珠三角比較熱的生魚料等,你們會不會涉及?
鄭石軒:生魚料我們把它歸為高檔水產料的范圍,這個我們更加占有優勢才行,我們把鱸魚料、生魚料、白魚料這些都歸為高檔魚料的范疇。高檔水產飼料本身就是我們必須要占有優勢、擴大優勢的產品。
《當代水產》:在量方面,要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從幾萬噸上升到200萬噸,是否會在華南、華中建立新廠呢?按照現在淡水魚料的產能上來看,要建不少于10間的新廠吧?
鄭石軒:我們也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不一定全部靠建廠。未來6年內肯定不低于10家。我們希望促進的是良性競爭,而不是走惡性競爭道路,既傷害人家,又傷害自己,更傷害行業。我們希望大家把競爭的方向都放在提升飼料品質上,對自己有好處,對對手有促進,對行業更好。但如果相反,我們出的招數,對對手造成傷害,對自己造成傷害,對行業不利,那就是惡性競爭。因此,行業里多一個對手,未必是壞事。關鍵是對手怎么出招。
每個企業對自己的定位不一樣,在行業里面會有些損招,有些陰招,我認為是客觀存在的。對我們來說,第一,我們不會使用損招。第二,我們也希望在行業里,我們和大家建立良好關系,大家都能夠不出損招。第三,我們也不怕損招,也有應對損招的方法。
“我認為蝦這塊,還是在一種博弈中,就是在技術跟病害的博弈之中,總體上依然穩定前行。”
《當代水產》:粵海去年在高檔料這塊表現不錯,您在高檔料這塊是不是有一個想法?
鄭石軒:今年在魚料里,我們有幾個品種做得比較大,像金鯧魚料、海鱸料。這幾個做得比較大,比較成熟。但我們還有一些,如大黃魚料、加州鱸料等等,我們還在發展之中。這幾個品種的數量、養殖量很大,但目前,它們還是以冰鮮魚為主。那我們要突破這個瓶頸,突破這種料,關鍵還是技術因素,而不是其他。
從去年開始,我們已在大黃魚料和加州鱸料專門進行研究和試驗,也進行了試生產。我們目前并不急于推廣,而是努力在技術上有所突破。加州鱸和大黃魚等等這些大品種飼料,相信我們粵海會首先把它突破。
《當代水產》:根據粵海的發展軌跡,粵海對于任何品種,從來都是先做強再做大。
鄭石軒:我們要么就不做,一旦決定做,肯定要做得最好。而且我們一般用三幾年時間,就要做得在行業里面響當當的。所以我們要推出一個產品是很慎重的。經過深思熟慮,嚴格的試驗,等技術成熟了,我們才會推出。一旦推出,三五年時間,就能夠進一步上量,因為我們有技術優勢去參與競爭市場。做市場,我們是很拿手的;做技術,我們也有很好的基礎。因此,產品技術一旦成熟,我們在市場上去操作就沒有任何障礙。
《當代水產》:您是如何看待今年的對蝦市場,和蝦料格局?
鄭石軒:去年蝦料市場下降了30%,我們去年的量也是在下降。但今年總體來說會比去年好。所以大家對今年都寄予希望,希望今年能把去年降的部分補回來,而且會補得更快、更多一點。
《當代水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一個判斷,覺得今年會多呢?畢竟蝦料、蝦養殖這塊一直沒有突破。
鄭石軒:現在的蝦病確實是很多。我們在養殖技術上,應該每年都有一些突破。我們各種養殖模式,在去年也有一些蝦王,畝產過萬斤,一畝賺二三十萬的記錄。這個養殖模式在不斷發展,也是在技術上的不斷突破。我相信或許在某些階段可能病害占優勢一點,有些階段技術占優勢。我認為蝦這塊,還是在一種博弈中,就是在技術跟病害的博弈之中,總體上依然穩定前行。
“中國這么大的淡水料容量,淡水魚飼料的大型企業不應該只有兩家,合理講應該會有五家、六家。”
《當代水產》:您是如何看待今年7月1號要正式施行的飼料新規?這是算粵海的一個機遇嗎?
鄭石軒:飼料行業整合是好事,現在飼料廠數量實在太多,包括正規與不正規的。新規定會將一部分不正規的廠家淘汰掉,應該說能夠整合得更少,那是符合行業的發展規律。
對粵海來講,是不是機遇,關鍵是看粵海自己發展的實力。如果粵海發展得好,變得實力更強,而且這個行業里面有這樣契機的話,我們會獲得更快的發展。但如果相反,粵海沒有這樣的實力,那你粵海最終會被整合。
《當代水產》:還是那個老話題,水產飼料行業今后會朝怎樣的方向發展,整合之后,未來飼料廠其實會越來越少,淡水魚料會越來越規范嗎?
鄭石軒:那是肯定。因為整個淡水魚料無論在技術上,還是管理上,都不夠標準規范。第二,淡水料質量差異很大。我認為,以后淡水料的格局,不單單是一家兩家獨大。中國這么大的淡水料容量,淡水魚飼料的大型企業不應該只有兩家,合理來說應該會有五家、六家。這樣才會是更加良性的格局。
《當代水產》:現在畜禽料的企業,或者其他行業的企業,都向水產進軍,水產飼料競爭是不是越激烈呢?
鄭石軒:不能這樣講。我們現在禽畜飼料往淡水飼料發展也都向綜合性發展,這很正常。水產飼料也有向禽畜料發展的,例如通威和海大也有畜禽飼料,比例還不少,所以這種互相滲透正常不過。在畜禽飼料上做得好,它就一定在水產飼料做得好嗎,我認為就未必。水產飼料有它的特點,它有專屬的技術、管理和市場要求。并不是誰都能做得好,做得到。因此,做水產還是要有水產飼料的背景,做畜禽,就要畜禽的背景。但如果說什么都可以發展,我認為是個別的,不代表普遍現象。
一周熱點
- 2019-08-30中央下發鐵令!19年限養令、禁養令撤銷!19年玉米生產者補貼確定,即將下發!
- 2018-08-05智慧養豬驅動 ——首屆中國智慧養豬產業實踐峰會在京召開
- 2018-03-27雙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寶”掀起搶購狂潮:僅發布會當天銷售突破5000噸!
- 2017-10-11雙胞胎集團9月份銷量再創新高,突破86萬噸!
- 2018-04-092018飼料工業展覽會展商名錄
- 2018-10-26中國飼料工業協會關于發布《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蛋雞、肉雞配合飼料》2項團體標準的通知
- 2015-11-02雙胞胎集團推出“三胞胎”直銷大豬場
- 2018-03-08全國豬場大咖將齊聚三亞與雙胞胎集團共謀豬事
- 2017-11-20年銷量突破900萬噸,雙胞胎再現王者風采!
- 2019-03-26來2019河北飼料峰會 見證行業發展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