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守護大地協會社長:日本96%飼料是轉基因制品
要保障食品安全,不僅僅需要生產者,更離不開消費者。7月15日,花旗中國與北京富平學校聯合發布報告稱,作為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生態信任農業將搭建消費者與生產者的信任,在未來食品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
傳統化學農業,為追求效率和收益,生產者使用農藥和化肥。但是,過量的使用導致土地生命力受損,生產能力下降。在污染環境的同時,也為消費者的食品安全帶來隱患。這直接導致消費者對生產者的不信任。
要破解食品安全難題,信任成為關鍵。2009年,多方啟動“綠色農村微型企業孵化項目”。在項目帶動下,“生態信任農業”模式逐漸成型。這一模式強調以信任為紐帶,對接生產者和消費者,形成二者間的互惠。
對生產者來講,在生產有機、綠色等安全農產品(9.43, 0.00, 0.00%)的同時,以市場運營手段來保障其利益,最終改善生態環境;對消費者來講,在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幫助其理解生產者,建立與生產者的溝通渠道和協調機制,達成二者的信任。
尤為重要的是,參與的生產者、流通者要求誠實守信、言行一致。前者盡量不使用化學農藥、除草劑和化肥。值得關注的是,生產者需要遵循“不使用轉基因的種子和樹苗”的生產原則。后者要求不使用化學方法保鮮、催熟。
針對轉基因問題,日本守護大地協會社長藤田和芳表示,在日本,只有在畜牧養殖過程中,才會允許使用轉基因制品。目前,96%的飼料都是轉基因制品。在食品加工行業,如果使用轉基因原料的話,必須明確標識。
由于日本糧食自給率不足40%。在進口的糧食中,轉基因農產品成為必然。當前,日本正在參與TPP談判。一旦談判通過,國際農產品將會大量涌入日本國內。這主要在于日本國內農產品價格要遠高于國際市場。
藤田和芳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價格上來講,大量進口會直接沖擊國內市場。一方面,農產品安全無法得到有效保證;另一方面,也會使得日本的糧食自給率越來越低,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那該怎么辦呢?藤田和芳說,這就需要向消費者解釋,發展生態信任農業是為了購買有安全保障的農產品。相對于國外進口,本國農產品價格雖然高,但這其中包含環境保護以及維護食品安全性的成本。這需要讓消費者理解接受。
“最終還是需要政府的參與。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本國農產品的生產能力就會越來越弱。不論如何,必須保障一定的田地,一定的生產者數量,繼續提高農產品質量。”藤田和芳說。
一周熱點
- 2019-08-30中央下發鐵令!19年限養令、禁養令撤銷!19年玉米生產者補貼確定,即將下發!
- 2018-08-05智慧養豬驅動 ——首屆中國智慧養豬產業實踐峰會在京召開
- 2018-03-27雙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寶”掀起搶購狂潮:僅發布會當天銷售突破5000噸!
- 2017-10-11雙胞胎集團9月份銷量再創新高,突破86萬噸!
- 2018-04-092018飼料工業展覽會展商名錄
- 2018-10-26中國飼料工業協會關于發布《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蛋雞、肉雞配合飼料》2項團體標準的通知
- 2015-11-02雙胞胎集團推出“三胞胎”直銷大豬場
- 2018-03-08全國豬場大咖將齊聚三亞與雙胞胎集團共謀豬事
- 2017-11-20年銷量突破900萬噸,雙胞胎再現王者風采!
- 2019-03-26來2019河北飼料峰會 見證行業發展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