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飼料殘酷競爭下 誰會是下一個時代整合的英雄?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4-08-11

  連續兩年的價格低迷及各種病害頻發,逐漸讓大家感受到了行業冬天的寒冷。進入2014 年,我們似乎看到了春天的影子,水產養殖大部分地區終端價格持續高企,導致大量積極養戶投苗;然而,在投苗大量增長的背景下,各個企業接踵而來的促銷打亂所有的市場格局,從蝦料到從海水魚料,從淡水魚料到高檔魚料,各個飼料廠的營銷政策猶如八仙過海,有些廠在潼湖瀝林等重要市場更是砸出一噸送六包,一直送到年底……一系列的市場亂象告訴我們,這是飼料行業的寒冬。飼料企業的未來在哪里?

  管窺水產飼料業跌宕起伏的三十年,唯有穩定的質量口碑和不斷創新才會成為最后的贏家。如果說三十年前正大在物種稀缺的時代率先騰飛,那么以科技主導的通威則是教會了養戶使用投料機后獲得行業里的第二次騰飛;如果說高舉服務營銷大旗的海大教會養戶調水后獲得行業里的第三次騰飛,那么誰會在行業亂象叢生的年代獲得第四次騰飛?

  接下來是“贏者通吃”的競爭格局,小企業堪憂。一類,是定位更精準,尋找差異化市場的;另一類,可能是完全顛覆性的企業,目前是不是還沒出現。

  大宗淡水魚料:小企業發家時間窗口己關閉

  亂世出英雄。歷史告訴我們,越是亂世越容易出英雄。但是,我們應當打消對春天的期盼,養殖業、飼料業高增長模式下的春天將不再有,飼料業很可能將會面對的是一個漫長的寒冬期。我國飼料產量持續了20多年的持續增長后,2013年出現首次下滑。行業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飼料行業的產能已進入過剩階段,產能過剩將導致空前劇烈的養戶洗牌和飼料企業洗牌,大量的落后養戶和落后企業將在未來幾年淘汰出局。前三十年飼料企業依靠養殖業持續增長從而拉動企業生存發展的美好時代將一去不返。而未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只能來自內部,或者來自內部服務客戶的能力。

  海大董事長薛華就指出,十年前,飼料行業的產能進入過剩階段,到現在,飼料行業總產能利用率僅30%多,已嚴重過剩,這是飼料行業利潤率極低的根源。而2012年,又是行業另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和轉折點,那就是養殖業也進入全面過剩階段,這就是禽和水產養殖持續兩年減欄而終端價格難以恢復的原因,這也是去年以來豬價持續低迷的原因。

  未來中國宏觀經濟的持續低迷很可能將會使養殖業雪上加霜,飼料行業的競爭必將日益殘酷,大部分飼料企業將會為生存而戰,數千家企業將難逃被淘汰的結局,但一定會拼到彈盡糧絕。根據相關統計顯示,2013年前十飼料企業總產量為6618萬噸,占全國產量的36%,而去年占29%,上升了7%。而飼料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飼料生產企業10113家,同比減少745家,下降6.9%。其中預混合飼料2 971家,同比減少96家,下降3.1% 飼料添加劑1377家,同比減少63家,下降4.4%;單一飼料1 941家,同比減少73家,下降3.6%;飼料機械52家,同比減少11家,下降幅度為 17.5%。這些數據表明,飼料行業集中程度進一步加深,行業洗牌加速。

  未來幾年將會是行業競爭最為殘酷的階段,價格戰、強力促銷、資金賒欠、人海戰術等營銷手段將無所不用其極,行業競爭將一年比一年惡化。目前,我們已感受到了各種惡性競爭的手段,如收購經銷商,如一噸贈六包等等。白熱化競爭背后是每個企業綜合實力的比拼:規模、資本、采購、技術、團隊等各個要素,要保證在向市場投放資源的同時還必須使產品具有競爭力,在打價格戰的同時要保證養戶拿到好的產品,同時保證公司要不虧損或有一定的利潤,這對每個公司都是嚴峻的考驗,行業中具備這種系統競爭能力的企業比例并不高,這也是最終能活下來的一批企業。

  利基市場:海水魚料和特種料

  “贏者通吃、微利”。飼料工業進入贏者通吃的時代,大企業從資金、原料采購、技術、產業鏈協同競爭等方面具有全面優勢。一方面,養殖總產量提升空間有限,即便再提升,水產品供過于求,邊際效益會下降,也會是微利時代。

  蘇州大學教授葉元土估計,目前國內池塘養殖單產量為400~4000 kg/畝,部分地區、部分養殖種類如華南地區的烏鱧、塘虱(胡子鯰)、加州鱸等,華東地區的泥鰍養殖,華北地區的鯉魚養殖,單產可以達到2000~4000kg/畝,產量很高。池塘單產較低的地區主要是在西南地區、中部地區,這主要是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池塘面積較小(一般在1~50畝大小),多為山平塘,單產增加能力有限。因此,在全國范圍內,依賴池塘單產增加來提高總產量增加的潛力也是有限的,不會有顯著性的增長。

  ‎‎ 也就是說,大宗淡水魚方面,小企業的機會將越來越少,直至被完全擠壓。

  而細分市場存在利基市場,這是產生下一個英雄的可能空間。但下一個英雄與眼下的四大企業的定位會很大不同,這些英雄是利潤中心,靠差異化取勝。上一代英雄則是依靠規模優勢和產業鏈優勢。

  如旺海主打的生魚飼料,原本是各大集團認為市場容量不大的領域,因而缺乏質量持續創新的動力;然后旺海針對生魚飼料質量參差不齊的市場亂象,提出“精品飼料”的發展理念,專注品質;2011年后旺海生魚料逐漸脫穎而出,逐漸建立起強大的品牌優勢。

  此外,海水魚方面還有一定市場空間,是一些企業發揮后發優勢的機會。比如瞄準海水飼料的青島七好,近年依靠穩定的質量和直銷模式在石斑魚飼料市場中異軍突起。因為我國海水魚類養殖的總產量還處于較低的水平,2010年我國水產品總量5400萬噸,養殖產量3900萬噸,海水魚僅占養殖產量的2%。據估計,我國每年大約有300萬噸鮮雜魚被直接用于海水魚養殖。這也預示著海水魚類飼料的發展前景很大。

  這些都是是典型的利基戰略,它的成功在于充分了解了目標顧客群,能夠比其他公司更好、更完善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大企業贏者通吃的市場上,找到了前景廣闊的縫隙市場。不過,這些企業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大集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誰會成為下一個引領行業發展的英雄?

  客觀上講,正大、通威、海大這些企業在崛起的過程,除了自身努力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三十多年來我國飼料快速發展的時代,在如今病害頻發、養殖環境日趨惡化,飼料發展速度減緩,新英雄的崛起愈發困難。不過,如今產能過剩、人人都喊同質化大環境下,其實各廠家飼料的質量還是存在不小的差異。事實上,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優秀的產品質量依然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我們仍需要深刻理解養戶需求。而養戶的根本需求是盈利,而質量穩定的飼料就是養戶最根本的盈利保證。

  在傳統盈利模式之下,特別是大宗淡水魚領域,出現新挑戰者的可能性越來越越小。但伴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飼料行業也和其它行業一樣,一定會出現顛覆式創新,盈利模式發生完全變異。

  目前水產行業內還沒出現這樣的企業,這也是現世英雄們未來最擔心的。例如,跨界融合出現其他盈利模式,食品企業與飼料工業的全產業鏈整合;藥品連鎖與飼料經營的整合;漁資產品的電商模式等等。想象空間很大,這些領域可能出現完全基因變異的英雄。

  ‎四大企業稱霸的局面不會長期存在,中國農業、經濟及技術條件都在轉型的節點,變量非常多:產業集中程度、渠道的變化、從業者素質、互聯網因素等等。任何變化,都會使目前的格局發生松動。

  目前水產飼料的發展格局,還是前互聯網時代的產物,整個農業還沒進入互聯網時代,所以顛覆性的變化連端倪還沒出現。未來的發展空間在于將農產品銷售與飼料經營,以電商平臺整合打通,再附加金融服務的系統性變革的盈利模式。產業鏈必然延伸到食品領域,飼料經營和生產很可能變成整個系統的一個環節,甚至不是主要的利潤來源。

  誰會成為下一個時代跨界整合的英雄?它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也可能還未進入我們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