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陳瑞愛:大華農5年內追資5億做水產生態鏈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5-03-02

  文/《水產前沿》 唐東東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道:

  在畜禽集約化養殖或“公司+農戶”模式頗有建樹的溫氏,終于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在“公司+農戶”上探出有效出路的水產養殖業——它會怎么做?

  2014年11月21日,廣東大華農動物保健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大華農”)在廣州中山大學舉辦了海洋生物產業發展研討會,2位院士領銜,外加8位產業鏈領域專家共同會談把脈。這場高規格的研討會,被外界解讀為大華農正式進軍海洋生物產業的信號。在此之前,大華農已陸續完成了在水產疫苗領域、海洋生態養殖與現代漁業兩塊的布局。

  大華農是國內以疫苗藥物為主導的獸藥行業龍頭企業和上市公司,2011年借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合作進入水產疫苗領域。此番業務擴展非常自然,也未看出其對水產行業有何抱負,因為大華農在畜禽疫苗領域已有不錯的成績,唯獨缺少水產疫苗業務,由陸生拓展至水生的戰略規劃,對于上市企業而言平常不過。

  接下來則疑惑和興奮并存。2013年12月,大華農與中山大學共同發起設立廣東大麟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簡稱“大麟洋”),同時大麟洋還控股成立以海魚種苗繁育為主業的海南東方大麟洋,愿景是最終打造一個以良種繁育、深水網箱養殖、飼料營養研發生產、產品加工、冷鏈物流、渠道銷售、出口貿易和配套服務等為一體的產業鏈。這種操作模式令人疑惑,因為實質上更像主導產業為養殖的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溫氏”,大華農的實際控股公司)的做法,而非大華農的擴張邏輯。

  但拋開這個層面,興奮點在于,在畜禽集約化養殖或“公司+農戶”模式頗有建樹的溫氏,終于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在“公司+農戶”上探出有效出路的水產養殖業——它會怎么做?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大華農副董事長兼總裁陳瑞愛獨家答疑。

  在水產行業兩條腿走路

  《水產前沿》:大華農為什么會想著做水產?

  陳瑞愛:大華農本身是做生物產業,尤其是動物保健品,其實動物的范圍,應該包含陸生跟水生。大華農進軍水產藥業是從2011年開始,當時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談合作,最后技術對接和成果轉化的單位是珠江水產研究所。大華農也因此將動物保健業務從陸生擴展到了水生,成為全國第一個水產疫苗專用生產企業。從這一塊來說,大華農真正涉足水產行業是從水產藥業開始。

  為什么做水產養殖?大華農在動物保健品上能有那么快的發展,很大程度也得益于溫氏集團,一是其養殖產業能夠作為市場消化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產品能得到很好的應用,且能得到很快反饋,反過來推動產品的改進和創新。這種發展模式,讓我想到如果水產藥物要上得快,最好是要有自己的整套生產和支撐體系。后來我們對水產藥業進行調研,了解到水產業比較分散,也比較低端和傳統化,但公眾對水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關注,這給予我們進入水產業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而且,溫氏本身就搞養殖,陸生跟水生相同的都是肉制品,最終的消費者也相同,只是產品類別不同,因此我們做水產也相當于擴大公司產品結構。另外,國家現在把海洋放到戰略層面去規劃,既然是國家要做的,那我們就積極去推動。

  其實看上去大華農是跨行了,但經營理念沒變,一直是用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按照做產業化的思路來做。雖然我們對水產不熟,但是組建的團隊對水產很在行。

  《水產前沿》:大概思路是怎樣?

  陳瑞愛:大華農在水產行業會兩條腿走路,形成“一高一大”。“高”是繼續發揮生物制藥作為核心競爭力的優勢;“大”是海洋產業規模化。我們剛進入海洋領域,首先是定位養好魚、賣好魚,而養就必須有好的品種,要有種苗。所以,起步階段我們就定位在育種、深海網箱養殖兩塊。長遠來講,是要形成產供銷全產業鏈經營,這是我們整個的規劃。

  我們為什么不做淡水魚,一是水質污染嚴重,還形不成一種安全食品;二是淡水魚價格上不來。

  未來5年追資5億元做產業鏈

  《水產前沿》:目前養殖板塊進展如何?

  陳瑞愛:大麟洋已與中山大學、黃海水產研究所開展科研合作,在海水魚良種繁育、病害控制、深海養殖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發。經過一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二地+一銷”的生產運營系統,即珠海和海南兩個核心生產基地和一個銷售系統。2014年我們的生產基地產量有4000噸,以粵港澳珠三角區域為重點市場,現在與羊城晚報金羊網合作建立了直通銷售渠道,以及建立大麟洋深海魚館銷售門店。

  珠海大蜘洲深水網箱養殖基地位于伶仃洋大蜘洲島嶼海域,與香港相近?;匾巹澓S蛎娣e為8000畝,可建設800個深水網箱,目前已建好200個深水網箱,養殖鮸魚、軍草魚和石斑魚等?;匾驯晦r業部列為國家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珠海供港產品基地,未來將與國內外科研單位合作,開展營養飼料、深海養殖、疫病防控、產品加工等重點研發,把行業最新的技術成果運用于生產。

  海南基地與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山大學合作建立海水魚類南繁育種中心,基地位于海南島東方市,有2000畝,年可生產各類海水魚種苗3億尾,以龍膽石斑魚、金鯧魚、軍曹魚等為主。深水網箱養殖基地位于海南島三亞市,建有80個深水網箱。

  《水產前沿》:近幾年有什么規劃?大華農短時間內就上了這么多項目,會不會有些冒進?

  陳瑞愛:我們有個五年規劃,2014-2015年要實現年銷售規模1.2億元,其中養殖1.1億元、種苗0.1億元,實現利潤2000萬元;2016-2017年增加投資2億元,實現年銷售規模5億元,其中養殖3億元、種苗0.2億元、飼料0.8億元、水產加工0.5億元、水產貿易0.5億元,實現利潤6000萬元;2018-2019年會繼續追加投資3億元,實現年銷售規模10億元,其中養殖6億元、種苗0.2億元、飼料1.5億元、水產藥業0.3億元、水產加工1億元、水產貿易1億元,實現利潤1.5億元。

  所以我們是做產業鏈的規劃,但分布實施。規劃可以宏偉點,以后都按這個目標去制定方案,就不會走彎路。整體思路是,宏偉規劃、分布實施、精打細算、穩步推進。大華農以后還是會并購一些企業,有條件合適的就要并購。

  經營方式、格局來規避風險

  《水產前沿》:大華農作為上市企業,怎么盡量規避水產養殖業中的風險?

  陳瑞愛:溫氏對養殖的風險控制有兩點,一是分散、多點、多品種養殖;二是裝備自動化。我們在深海養殖上除了現在用的深水網箱,也會考慮其它養殖方式,比如用廢舊的大油輪改裝成養殖車間。水產養殖物聯網與智能裝備,我們擬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開發。

  另外,在產業布局上也要考慮好,像季節性上如何以最佳的生產方式對接。我們為什么在海南和珠海布局,是因為海南一年四季可以均衡生產,而珠海則貼近消費市場。我們也考慮建加工廠,這樣能規避一些問題。

  《水產前沿》:溫氏在“公司+農戶”模式上很有經驗,大華農未來是否也會嘗試以這種方式來運營水產?

  陳瑞愛:現在只是我們自己的基地,未來如果要發展的話,會考慮“公司+(漁民)基地”的模式。前提是,等我們把標準化及產業化建立起來后,再來發展。這樣可以按我們的生產標準、評估體系來操作,然后產品統一回購。

  《水產前沿》:水生的標準化沒那么容易建立。

  陳瑞愛:確實是沒那么容易建立,那是因為以前養殖太分散,個體沒力量。但我覺得很容易,原來是沒人能干,干不了,而我們就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