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面對“新常態” 飼料企業需領會四個關鍵變化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5-03-09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新常態”便很快成為熱門話題。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適應新常態”所隱含的政策邏輯,就是不要人為刺激,而要順應經濟規律,適應市場變化。任何一個行業對此應有清醒認識和足夠準備。

  畜牧業和飼料業是整個宏觀經濟形勢的組成部分,中國經濟的變革也將推動畜牧業和飼料業步入一個新常態。全國畜牧總站站長李希榮此前在北京市飼料工業協會換屆改選大會上總結了畜牧業“新常態”的八個特征:畜產品消費增長乏力,需求將持續下滑;畜產品供求進入一個總量基本平衡,結構性短缺和階段性有余并存的新狀態,牛羊肉依然短缺,豬肉、禽肉相對過剩;畜牧業生產結構加速調整,以改變豬禽嚴重過剩的局面;國內國外畜產品價格嚴重倒掛,進口肉的沖擊力越來越大;區域布局,南方養殖規模壓縮,北方規模不斷擴張;散養戶退出加快,但規模化發展速度有所放緩;用地、環保對畜牧業發展的制約加強;互聯網將改變畜產品的傳統經銷模式,并且消費需求多元化。

  養殖業在不停變化,調整的速度越來越快,轉型的預期越來越強。過去,是飼料業拉動養殖業;今天,是養殖業推動飼料業。對于飼料企業而言,只有擁抱新形勢,才能掌握主動性。改變不意味著一定會成功,但不變注定會被時代拋棄。這已經在這兩三年體現出來,曾經意氣風發的飼料企業,如今發展速度明顯放緩,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昔日賴以成功的因素,如今卻束縛了前進腳步。

  當前飼料行業的形勢是“三期疊加”,即飼料產量增長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行業政策消化期。中國飼料業正在告別了過去的高歌猛進,最近兩年全國飼料產量整體表現低迷,很好地印證了這一觀點。新《條例》及配套法規出臺實施的種種影響,尚在消化當中,政府積極實施“大市場、大原料、大企業、大安全”的四大戰略,重點扶持50萬噸以上的大型飼料企業,鼓勵飼料企業的聯合、重組、兼并,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2014年是飼料生產許可證換證年,更加嚴格的準入條件,更加殘酷的市場競爭,導致3000多家飼料企業在這一年被淘汰出局。全國飼料生產企業數量降為7061,未來五年內這個數據恐怕還會進一步減少。

  從飼料生產的角度來看,2013年全國商品飼料總產量1.93億噸,同比下降0.6%。2014年的官方統計數據還沒有發布,但估計跟2013年基本持平,略有下滑。全國商品飼料總產量突破2億噸近在咫尺,但天花板會在2.5億噸-3億噸之間。這個增量主要是由飼料產品結構帶來的:目前配合飼料產量占飼料總產量的85%左右,至少還有10個百分點的增長空間,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的年均增長率將低于配合飼料,所占比例會進一步降低。

  從飼料產品來看,目前豬料產量超過8000萬噸,占飼料總產量超過40%,未來五年的年均增長率有望保持在3%~5%,成為第一個突破1億噸的品種。肉禽料已經跌破5000萬噸的關卡,2009-2013年的年均增長率只有2.01%,不過禽肉具有比較競爭優勢,而且肉禽料在全球飼料產量中占主導地位,未來在中國依然有發展空間。蛋禽料已經進入成熟期,未來三年內將在3000萬噸徘徊;水產飼料受制于水體面積、養殖技術,目前寄望于市場普及率的提高,三年內有望突破2000萬噸,預計市場容量在3000萬噸左右。反芻動物飼料基數尚小,受國內牛羊肉價格上揚、國家大力扶持,未來5-10年有可能突破1000萬噸。

  還有一個被忽略的數據是,全國工業飼料產能接近6億噸,即目前的產能利用率僅三分之一左右。消化過剩產能成為中國飼料業進入調整期的必然選擇,但競爭會逐漸演變為全國性飼料企業與區域性飼料企業、大型飼料企業與大型飼料企業之間的較量。這種競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殘酷,飼料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也將一個全新階段。

  “新常態”對飼料企業最大的挑戰是飼料需求增長停滯,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利潤增速放緩。顯然,習慣了輕松賺錢的日子,一下子要適應“新常態”并不容易。飼料市場格局調整所帶來最大的變化,就是飼料企業的行為、判斷、戰略路徑都將隨之變化。

  “新常態”下,飼料企業至少會有四個方面的變化:

  第一,全面發展是新常態。飼料企業不光考慮規模、速度、營業收入、利潤總額,更關鍵是回歸飼料產品,去解決養殖成功率、盈利水平問題。這要求飼料企業站在客戶需求的角度,推動技術研發創新、管理體系創新、業務模式創新等,提升綜合競爭力。

  第二,效率很關鍵。當飼料銷量增長放緩的時候,必須通過提高效率予以彌補。這里包括了產業鏈效率和供應鏈效率。除了重視組織變革與管理提升,從研發、品牌等入手,提高產品附加值之外,還必須提高資金流效益、降低生產物流成本、提高信息流效率、完善人才機制,建立企業文化,形成強大合力。

  第三,新商業模式呼之欲出。過去飼料廠聚焦于單一模式,基本是制造業的模式,競爭的重點是比誰成本低、規模大、速度快,今后將由這種模式轉化為以營運為核心帶動發展的模式,重點聚焦在兩個能力上:制造能力和服務能力。

  最后,資產運營的重要性凸顯。當飼料行業緩慢增長甚至下滑的時候,尋找機會以及把握機會的能力成為企業能否增長的關鍵。未來優勢的飼料企業將試圖通過布局海外市場、延伸產業鏈、跨界經營等方式,尋找新的增長點。今后的飼料企業如果在資產管理運營上面沒有強大的實力,要么退出,要么終有一天淪為一個代工廠。

  “新常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轉型過程。這就要求飼料企業面對客戶結構、客戶需求的變化,主動地調整商業模式,改變增長方式,專注于做好產品,做好服務,完善團隊建設,推動內部組織變革,打造綜合競爭優勢。

  這將是一場痛并快樂著的自我變革,也是一場只許成功不能失敗的戰役。因為如果失敗了,將意味著迷失在中國飼料業轉型升級道路上既充滿很多機會,又非常殘酷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