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一頭奶牛如何“互聯網+” 劉永好:靠包養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5-03-11

  劉永好:一只豬一頭牛如何搭上“互聯網+”的快車

  隨著《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概念的走紅,國家在大的政策方向上正式確立要引導傳統產業與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的深度結合。

  以此為契機,在近日召開的2015中國企業家兩會沙龍上,來自衣食住行領域的企業家們就產業互聯網時期的痛點和機遇展開交流,因為沒有來自互聯網行業的企業家出席,沙龍成了傳統產業企業家間對互聯網轉型的內部經驗分享會。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也參與了討論,他認為規模化的農業生產是城市化和市場倒逼的結果,他用新希望的具體案例敘述了現代互聯網技術和思想正在如何顛覆農業生產和資源配置,以及一只豬和一頭牛要如何搭上“互聯網+”的快車。

  下面是劉永好演講整理:

  互聯網是當今的潮流,深受年輕人喜愛,產業估值也是最高的。而農業已經有一兩千年的歷史,據考證,養雞甚至從石器時代就出現了。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新格局,傳統農業要如何轉型和發展,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

  農村規模化養殖是市場倒逼的結果

  我們的產業過去的狀況是怎么樣?家家戶戶都養豬,養得都不多,一頭牛,幾頭豬,十幾只雞,這種格局一直持續好多年。最近這十幾年變化特別大,規模養殖逐步成為一個格局,成為一個體系,成為一種潮流。

  為什么呢?是市場倒逼的結果。

  越來越多的人進城務工,農村勞力流失嚴重,如果在農村一年不掙夠2萬元(入城務工收入的一半),就留不住人。而現實情況是,一只雞掙一塊錢,那么你需要養至少兩萬只雞才能凈賺兩萬,所以養殖必須規模化。

  現代農業是大數據應用的沃土

  那么問題來了,要養二十萬只雞,需要很大的投入。于是農民說我自己出點錢,銀行再貸一點錢行不行?不行!銀行往往不給貸,俗話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銀行不認這個,因為雞中間病了死了,最后能剩下多少沒法清點,這就導致農民融資非常難。

  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一些農民只能求助地下錢莊,這樣成本非常高,弄得好收益不錯,弄不好血本無歸。怎么辦?除了需要國家的支持,比如讓信貸利率低一些等等,還可以通過建立更加完善的互聯網農村金融體系來輔助解決,這就涉及到金融領域的創新了,什么能夠擔保,用什么方式來擔保,怎么樣組織有效的金融服務,雖然這一塊方興未艾,但依然大有可為。

  一旦有了充足的資金,投資農業是不錯的選擇,但這個投資不是簡單的投資,按照傳統爺爺咋樣我咋樣一定不行了,一定得使用科學現代化的方法,這就是轉型。我們的品種一定是經過精心選育的,我們飼料必須是轉化率非常高的,我們用水用料也要完全講科學,可是實現對溫度的檢測,對氨氣含量的檢測,對細菌指標檢測,用水量和光照控制。通過互聯網我們能夠盡可能減少用人,盡可能由半自動化向自動化邁進。

  大家都說現在動物吃的激素太多了,實際上是因為牲畜生病,有些農民不懂得對癥下藥,就把能用的藥全部用上,導致藥品殘留過多。怎么樣解決這個問題?同樣是移動互聯網。如果規模養殖的雞鴨生病了,可以通過手機拍照,傳送專家咨詢,專家配合數據診斷,就能八九不離十地指導用藥,實際上就是將我們最傳統的農業跟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緊密地結合起來。

  另一方面,包括大數據和信息化等對于我們準確地核算豬周期同樣有很大幫助。以前豬多了,市場銷售價格就便宜,農民就會減少飼養數量,而豬養少了,價格就會變高,同時豬經濟是有波動周期的,因此不是價格高就一定要多養,靠經驗不準確,這時就需要通過大數據的研究幫助分析,科學地判斷該養不該養。豬周期預測準了,國民經濟就能預測準。

  云牛奶:“四奶”包養背后玩法多

  在這個格局里面,我們農村的產業正在發生劇烈的變化,大家都在做嘗試,都在看,當誰走得好走得快就可以在新一輪發展中奠定基礎,就能夠走在前列。作為業界的龍頭企業之一,新希望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和嘗試。

  如今老百姓注重更加個性化的食品,看重安全性,拿牛奶來說,要保證牛奶中的有害物質含量要少,就要從水、飼料、養殖環境全方位考慮。北京周邊霧霾天氣那么多,在這要產好牛奶確實有難度,那怎么辦呢?我們經過考察決定選址在云南洱海,那是中國環境最好的地方。我們在整個生產流程中做了嚴格的保護措施,污水凈化,我們用最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養殖,安裝定位攝像機,對擠奶、消毒、飼料、空氣檢測、水質檢測等一系列環節實行監控,再通過互聯網銷售。

  后來沒想到很多家庭提出來要包養我們的奶牛,我們于是開展了包養業務,不是包“二奶”,還是包“四奶”,因為牛有四個奶頭。通過包養一頭奶牛,他可以獲得一年將近十噸奶的產量,可以與親朋好友分享,通過微信下單,快遞直達,方便快捷。

  后來我們還開展了一些有趣的服務,比如說奶牛的主任想給自己的奶牛打扮一下,戴朵花,想要早上起床就能看到它,想要看它吃草看它走路,這本來就是個樂趣,類似之前風靡的互聯網種菜偷菜的游戲;養牛也可以選擇期限,可以養一年可以養半年,你不養了還可以轉讓,轉讓的話價值高了還可以“炒期貨”,買的時候是五萬,第二個人買變成六萬七萬了,這又是新的一種方式。

  農業這個最為傳統的行業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里面內含豐富,這就是養殖格局的變化,互聯網金融的變化,互聯網技術服務的變化,互聯網市場推廣的變化,這既是現狀,也是機遇。

  痛點仍是食品安全 規模越大風險越大

  如今的痛點仍然是食品安全問題,當你規模小的時候很好控制,我可以親手去做,只要良心在,認真去做一般不會出太大問題。但規模足夠大了,比如我們企業有幾萬員工,有幾百個工廠,雞鴨數以億計的時候,就不是你自己控制,而是由一系列農民、農場主、農業體系來做,當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威脅整個系統。大家不會說是北京燕郊什么村的李四出了問題,而是說新希望出了問題,一只雞有毛病被發現了,人家就會認為你十億只雞都不行。

  造成食品安全問題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原料的問題,有些管控的問題,有些自然環境的問題,這方面還有賴于社會環境保護,遠離污染地區,我們云牧場第一個建在云南。第二個建在澳大利亞,第三個建立在新西蘭……以澳洲為例,澳洲的土地、農業與食品資源與中國市場存在巨大的互補性,我們把這些資源更好地組織利用起來,在當地養牛當地加工,送到我們消費者,滿足中國市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