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養豬業震蕩:非洲豬瘟洗牌,誰喜誰憂?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9-06-26
尚無解藥的非洲豬瘟正引發一場全球防疫、肉品貿易、飼料業和養豬業的洗牌之戰;全球藥企、豬肉供應商和農場正面臨疫苗研發出來前的防疫賽跑,最后能將非洲豬瘟有效隔絕在外的國家,有希望在未來數年大規模獲利。


(2019年2月15日,日本愛知縣銷毀感染非洲豬瘟的病豬。圖/IC)
《財經》記者 王曉楓 蔡婷貽 | 文 郝洲 | 編輯
“非洲豬瘟陽性!“ 6月14日,菲律賓農業部長在他的臉書頁面貼出5罐午餐肉照片。這幾盒豬肉罐頭來自香港,3月25日在克拉克機場被查獲。
幾乎是同一天,加拿大海關推特發出一張包括數十個包子的照片,推文指出海關剛查獲旅客藏在毛毯中的6.44公斤豬肉包子。“請協助將非洲豬瘟排除在加拿大之外。請確認和申報你帶進的食物。”加拿大海關近來通告所有旅客,切勿將任何外國肉類食品帶進境內。
“如果你在歐洲接觸了豬或野豬,請在進入英國以前,仔細清洗汽車、鞋子、衣服和設備。”英國海關也在各入境口岸貼出告示。
自去年8月非洲豬瘟首度進入豬肉消費最密集的亞洲后,如今在亞非歐三大洲正在瘋狂地蔓延開來。隨著非洲豬瘟疫情不斷升溫,各國政府無不上緊發條進行防疫。
全球首例非洲豬瘟于1909年在肯尼亞被發現,潛伏期可達4天-19天,豬農若不仔細觀察生豬,一旦確診,病毒通常已經擴散。更具挑戰的是部分感染生豬未出現任何異常就直接死亡,若感染的豬只進入屠宰場,屠宰場隨即淪為病毒傳播的溫床。病毒可以在冷凍豬肉中存活三年之久,另外,生豬若食用帶有感染豬的廚余也會受到感染。
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組織開發出針對非洲豬瘟病毒的疫苗。美國農業部副部長伊巴克(Greg Ibach) 5月對美國國會表示,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可能還需要八年時間才能研發完成。
全球堵截豬瘟傳播
與越南、中國和柬埔寨相鄰的老撾3月出臺防疫措施,并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協助。另一個豬肉生產大國——泰國也上緊發條,農業部長Anan Suwannarat 5月中指出,“我們正用所有辦法防止疾病進入泰國。”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最新報告顯示,5月24日至6月6日間,世界范圍內共發生新疫情163起。疫情國家包括:歐洲八國(比利時、拉脫維亞、摩爾多瓦、波蘭、羅馬尼亞、俄羅斯和烏克蘭、匈牙利)、亞洲四國(中國內地和香港、越南、柬埔寨、朝鮮)和非洲兩國(南非和津巴布韋)。
暫時未受此輪疫情影響的北美地區,對可能的疫情傳播正在加緊防范。5月16日,美國農業部宣布加強防疫,提高原本的監控強度,全美國10個實驗室,新增化驗在美國境內飼養或宰殺過程的病死豬是否帶有非洲豬瘟病體,同時進一步控管加拿大和墨西哥在邊境的防疫,阻止來自疫區的旅客攜帶任何肉類食物。
今年2月,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三國農業部負責人就聯合防御和應對非洲豬瘟疫情舉行會晤。鑒于三國邊境線綿長,通力合作尤為重要。加拿大農業部長勞倫斯·麥考利(Lawrence MacAulay)表示,加拿大已采取多項措施,包括重罰非法進口肉類產品行為。“疫情防范太重要,只要發生一起就會造成數十億美元損失,我們要秉持防患于未然的態度應對非洲豬瘟。”麥考利說。
相比墨西哥與加拿大,一旦發生疫情,非洲豬瘟對美國打擊會更大,恐重挫美國高達65億美元的豬肉出口份額。“美國豬農高度依賴出口,如今已遭遇嚴重貿易逆風,在最大出口市場面臨懲罰性關稅,美國豬肉生產商已在極富挑戰性的資金環境下經營,若此時爆發非洲豬瘟將立即停擺我們的出口能力。”美國國家豬肉生產商委員會(NPPC)主席大衛·赫林(David Herring)對《財經》記者表示。
出于這樣的考慮,NPPC取消了原定在艾奧瓦州舉行的2019世界豬肉博覽會,防止與會者將非洲豬瘟病毒帶至美國。“雖然獸醫和其他第三方專家表示風險不大,但我們決定采取極其謹慎態度,生豬健康至關重要,美國生產商賴以為生。預防是應對非洲豬瘟的唯一防御。”赫林說。
NPPC目前正積極游說國會撥款資助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培訓600名農業檢查員,進一步加強對非洲豬瘟的管控。這也是美國農業部新頒布政策的一部分,今年3月,美國農業部宣布補充措施防控病毒傳播,其中就包括與海關和邊境保護局合作,在關鍵口岸和機場增加50%人手,為商業、海洋和機場領域的179個團隊工作人員提供培訓。另外,還要增加60個警犬隊,用警犬探測凍豬肉和鮮豬肉產品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對來自疫情國家的游客也加大關注力度。
在飼料衛生安全方面,提高對垃圾給料設施的檢查執法力度,確保飼喂垃圾是被恰當烹制熟食。制定準確可靠檢測程序篩選谷物、飼料和添加劑中的病毒。實施防御措施的同時,美國農業部打算為一款試驗性非洲豬瘟疫苗頒發執照,這款疫苗已在《聯邦公報》網站公示。
作為非洲豬瘟最直接沖擊對象,很多美國豬農也早已未雨綢繆。NPPC董事馬克·里根(Mark Legan)的家庭農場已經為應對非洲豬瘟制定應急和生物安全計劃,他們還與印第安納州動物衛生委員會合作制定本州豬農聯防措施,里根所認識的其他豬農也大都在采取類似防控措施。
回顧以往應對動物病毒傳播的經驗,里根指出,相比制定救急措施,我們更應該意識到,每一次動物疾病的傳播都在深刻改變養殖業的生產和經營模式。這一次也不例外,非洲豬瘟正在改變世界各地養豬方式,提醒我們更加重視動物健康安全性,不僅是豬在農場內養殖方式,還有獲取飼料來源的方式和地點。
中國缺口撬動全球養豬行業
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擺脫非洲豬瘟,不同專家預測各有不同。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在疫情穩定前全球豬肉供給市場將持續震蕩。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在5月9日發布的《糧食展望》中指出,中國養殖的生豬數量占全球一半,非洲豬瘟在中國的出現和迅速蔓延將對全球肉類和動物飼料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FAO認為,雖然確切的影響仍有待確定,但非洲豬瘟可能導致中國生豬庫存下降近20%。該組織認為,豬肉加工業以及豬飼料生產和銷售出現局部大幅收縮等間接證據支持了這一結論。
疫情對中國養豬行業沖擊巨大,今年3月生豬存欄和母豬存欄“雙下降”,分別同比下降18.8%和21%,下降幅度和速度之快是近十年最大值。農業部預測,中國全年豬肉產量會下降,后期生豬供應會趨緊,四季度活豬價格將突破2016年歷史高點。

(2019年2月12日,重慶大足縣區公路的非洲豬瘟臨時檢查站。隨著非洲豬瘟疫情不斷升溫,各國政府無不上緊發條進行防疫。圖/視覺中國)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生豬生產和豬肉消費大國,不僅擁有超過世界一半以上生豬數量,消費量也占全球50%。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為3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
艾奧瓦州立大學農業經濟學教授德莫特·海耶斯(Dermot Hayes)對《財經》記者表示,“俄羅斯嘗試過(根除非洲豬瘟)但失敗了,我認為中國也很難在短期內根除非洲豬瘟,中國豬肉生產商必須接受高死亡率以及由此帶來的高生產成本。最終,中國將意識到在這么小范圍內養這么多豬是不可能的,將越來越依賴國際市場,國際貿易是應對國內供應短缺的好方法。” 他預計中國將在2020年進口約400萬至600萬噸豬肉。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的分析師賈克拉(Oscar Tjakra)認為,中國市場今年豬肉產出約在5000萬到5100萬噸之間,比去年減少約300萬-500萬噸;美國農業部駐北京的隨員則預估產出為5140萬噸左右,約需進口200萬噸。
著名市場情報公司Global AgriTrends CEO 布雷特·斯圖亞特(Brett Stuart)在今年3月召開的美國豬獸醫協會(AASV)年度會議上指出,“這是全球豬肉業的黑天鵝事件。”
紐約商品交易和風險管理服務提供商福四通(INTL FCStone)首席商品經濟學家阿蘭·蘇德爾曼(Arlan Suderman)對《財經》記者進一步指出,從該公司的調研情況看來,中國境內疫情還未完全受到控制,豬飼料全國平均使用下降達40%,重要養豬省份則達50%。由于中國目前仍有豬肉庫存可以投放到市場,“最壞的情況還未到來”。
未受疫情影響的豬肉出口國都對中國市場的供給缺口感到興奮,但最后誰能從中獲益仍有待觀察。蘇德爾曼認為,受益者將會是那些大量出口豬肉且未感染非洲豬瘟的國家,美國、巴西、加拿大和歐洲將直接受益。
根據ITC 貿易地圖統計,2018年排在中國進口豬肉來源國前四位的分別為德國(22.8371萬噸)、西班牙(21.9626萬噸)、加拿大(16.0260萬噸)、巴西(15.0091萬噸),其余10萬噸以下為美國、荷蘭、丹麥、英國和法國。
法國農業部統計顯示,今年1月法國豬肉出口比去年增長51%;制定法國豬肉價格的布列塔尼豬肉市場則預估1月-2月間,歐盟對中國的豬肉出口比去年增加13%。
美國被認為是最符合填補中國供應缺口的豬肉供應商,但是由于中美貿易談判暫時遇阻,中方正避免從美國和加拿大進口豬肉。5月9日當周,中國買家取消了3247噸美國豬肉訂單,加拿大兩家豬肉出口商的資格也被取消。
蘇德爾曼表示,非洲豬瘟可能已成為影響中美達成貿易協議從而增加肉類進口的因素之一。
不過,由于全球豬肉供需平衡被非洲豬瘟嚴重破壞,美國豬肉生產商即使不向中國直接出口豬肉也能間接獲益。海耶斯教授舉例說,豬肉貿易中有一種“回填現象”(backfilling),例如,加拿大出口很多豬肉到中國,美國豬肉生產商則向加拿大出口更多豬肉,通過這種方式獲益。
蘇德爾曼預期,外國豬肉商從今年四季度或9月能夠開始實質獲利,屆時全球豬價將可能大幅上漲,部分消費者可能需要被迫從別的肉類取得蛋白質。
美國養豬業的意外之喜
相比其他國家,非洲豬瘟帶給美國豬肉生產商的變化最為戲劇性,他們在過去一年間經歷悲喜兩重天的大轉折,從內外交困到因非洲豬瘟意外扭虧為盈。
2018年對于美國豬肉生產商來說是艱難的至暗時刻,一方面,盲目擴大生產帶來的供給過剩使豬肉利潤跳水;另一方面,更糟糕的是與中國的貿易戰使他們的輸華豬肉產品被施加50%懲罰性關稅,這導致美國豬肉在2018年對華出口數量銳減一半以上,僅為26.3萬噸。
美國豬肉生產商對中國市場依賴度很高,因為中國是豬蹄、豬耳朵、豬肘和豬內臟等產品主要買家,美國每出口10只豬蹄中就有9只銷往中國。去年出口額度中下降幅度較大的就包括豬內臟,達到58%,這些廠家幾乎無法尋找替代市場,因為美國市場幾乎不能銷售豬內臟等產品,像中國這樣體量大、價格優越的出口市場更是世上難尋。
“中國對從美國進口豬肉征收50%懲罰性關稅,這意味著美國每向中國出口一頭豬就要被加征15美元至20美元懲罰性關稅。”NPPC董事馬克·里根對《財經》記者毫不諱言關稅給美國豬農帶來的損失。
里根與妻子從1989年起就在印第安納州首府印第安納波利斯附近經營家畜和谷物混合型農場(Legan Livestock and Grain),擁有2200頭母豬,每年產豬6萬頭,農場還種植1000英畝豆子和玉米用于制作豬飼料。有30年養豬經驗的他從未有如此冰火兩重天經歷。雖然因為使用萊克多巴胺喂豬而不能向中國直接銷售豬肉,但非洲豬瘟這個黑天鵝仍使他的農場扭虧為盈。
“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使豬肉需求量大增,幾乎所有美國養豬農場都受益于這種需求激增和出貨量,無論這些生產商是否直接向中國出售豬肉。我們的農場也因此獲益,在六周內,我們從每頭豬虧損30美元到每頭豬凈賺約40美元。”里根說。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生豬生產和豬肉消費大國。圖/IC)
隨著中國買家加大采購量,泰森食品等美國大型肉類加工企業開始高價收購生豬和其他肉類產品。艾奧瓦州立大學研究機構推算這股收購潮使美國豬農每出售一頭豬至少平均獲益8.47美元,這是自去年10月以來美國豬農首次正向獲利。
同為NPPC董事的羅納德·普萊斯蒂(Ronald Prestage)也對《財經》記者表示,他的豬肉和雞肉生意均在這波牛市中獲益。相比里根的家庭農場,普萊斯蒂的豬肉和火雞農場規模更大,是跨州公司,年產量高達370萬頭豬,豬肉行情看漲讓他預估在今年底可將產量提升至5萬頭/周。今年3月,他在艾奧瓦州新開設一座價值3億美元的豬肉加工廠,期待能夠彌補肉類市場的需求缺口。過去一年間,他一直在為中國和墨西哥的懲罰性關稅憂心忡忡,如今中國買家咨詢進口豬肉的電話讓他應接不暇,這波牛市更是讓他樂觀地預期自己的農場能在2020年獲利。
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中國在今年3月第一周有一筆數額高達23846噸的進口美國豬肉交易,占美國同期豬肉出口總量47.4%。這是自2017年4月以來中國最大一筆從美國進口豬肉的訂單,也是USDA自2013年跟蹤豬肉出口以來第三大出口訂單。另外,根據USDA數據,4月4日當周,美國向中國出口77700噸豬肉,再創新高。
雖然疫情為美國豬肉生產商尋求增加對華豬肉出口帶來利好因素,但一些豬農仍對市場前景不確定。USDA數據印證這種擔憂,4月18日當周美國豬肉出口量為15500公噸,但沒有銷往中國的出口,這一低于市場的預期導致豬肉期貨有所下跌。
“我目前沒計劃增加母豬數量,如果能對中國和其他國家豬肉出口持續增加,可能會在未來增產。”里根謹慎地說。盲目增產帶來的后果讓他心有余悸,更讓他擔憂的是中國能否取消懲罰性關稅。在他看來,美國豬肉生產商在滿足中國豬肉需求方面獨具優勢。美國以幾乎全世界最低的成本生產優質安全豬肉,可以用比中國人生產豬肉還便宜的價格將產品運往中國。但高企的關稅令美國豬肉不具備價格優勢,特別是面臨自加拿大、歐洲和越來越多南美生產商的競爭壓力。
NPPC目前正在與美國政府合作推動與中國談判取消懲罰性關稅,主席赫林對《財經》記者表示,貿易對美國豬肉生產商資金鏈至關重要,在過去十年,美國一直是包括中國在內的100多個國家主要豬肉來源國,沒有比美國更可靠的合作伙伴。不幸的是, 62%關稅總額讓美國無法與其他豬肉生產國有效競爭。與中國的貿易爭端讓美國豬肉生產商平均每頭豬損失8美元,全行業一年虧損10億美元。赫林希望可以盡快結束貿易爭端,讓美國繼續成為中國可靠的豬肉供應方。
雖然美國生產商期待外銷更多豬肉到中國以填補當地生豬損失留下的缺口,但USDA經濟學家羅伯特·喬韓森(Robert Johansson)則認為這種愿景有些過分樂觀。
海耶斯教授也指出,雖然美國豬肉產量豐富,但美國許多生豬都飼喂萊克多巴胺,因此無法單獨填補中國豬肉需求赤字。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和智利都會分得一杯羹。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在2018年也加大從巴西進口高端豬肉的儲量,超過15萬噸,是2017年進口額三倍。西班牙和德國也是高端豬肉主要供應國,兩國發貨量均超過20萬噸,而與此同時,美國對華出口高端豬肉數量則下跌48%。
不僅如此,墨西哥和阿根廷也希望利用中美貿易爭端和非洲豬瘟爆發的雙重機遇加大對華出口數量。阿根廷總統馬克里不久前透露,已經獲得向中國出口豬肉許可,25個阿根廷肉類加工廠將向中國出口豬肉。
墨西哥也希望能抓住機遇,墨西哥豬肉生產商負責人亞利桑德羅·拉米雷斯(Alejandro Ramirez)表示,中國市場對墨西哥來說是巨大機遇,我們正在要求政府能夠幫我們建立更多出口加工廠以及與中國政府洽談豬內臟出口許可。在他看來,墨西哥目前只有11%出口豬肉銷往中國,如果美國豬肉繼續被施加高額關稅,那么墨西哥豬肉生產商將市場前景無限。
雖然出口國之間的競爭有利中國多元化供給渠道,但蘇德爾曼也提醒說,中國如果不通過提價與這些國家本國消費者競爭,那么這些國家無法提供足夠的肉類供應來填補中國國內需求缺口。
巨大的市場前景不僅讓豬肉也讓家禽類生產商看到機遇。美國家禽和蛋類出口委員會主席吉姆·薩墨(Jim Sumner)就認為中國家禽市場潛力巨大。考慮到中國商務部去年已停止對進口美國白羽肉雞征收反傾銷與反補貼稅,薩墨為中國市場估值5億美元。美國農業部也預計,非洲豬瘟會促使消費者轉向豬肉以外的蛋白質產品,中國今年雞肉進口總量將激增68%,達到57.5萬噸,這還不包括廣受歡迎的雞爪。
相對于其他肉類,豬肉的成本與產出比遠高于牛羊肉,因此在蛋白質的供應上占據更重要的位置。由于其經濟重要性,這個尚無解藥的傳染病正引發一場全球防疫、肉品貿易、飼料業和養豬業的重新洗牌之戰;全球藥企、豬肉供應商和農場,正面臨疫苗研發出來前的防疫賽跑,最后能有效隔絕非洲豬瘟在外的國家,將有希望在未來數年大規模獲利。
蛋白質供需平衡被打破
鑒于中國在世界豬肉市場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中國是否迅速在境內控制疫情,為全球蛋白質產品供應帶來希望和不確定性。
行業龍頭美國泰森食品有限公司(Tyson Foods Inc., TSN)CEO內奧爾·懷特(Noel White)認為,非洲豬瘟爆發帶來的潛在影響前所未見,在全球蛋白質消費量上升之際,可能會導致全球肉類供應量減少5%。“對于蛋白質行業來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或許是前所未有時刻,在我39年職業生涯中,從未見過像非洲豬瘟一樣有可能改變全球蛋白質生產和消費模式的事情。”懷特說。
非洲豬瘟打破的蛋白質產品供需平衡因而在很多歐美國家引發肉類價格上漲,歐盟標準豬肉價格(EU-spec SPP)顯示,4月最后一周,豬肉價格達到139.84便士/公斤,比前一周上漲1.17便士/公斤,這是自去年6月以來最大周漲幅。英國大型食品批發商Bidfood表示,今年2月至4月期間,培根價錢上漲18%。
豬肉行情在美國也呈現較大漲幅,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顯示,美國豬肉交易價格在4月下旬上漲至90美分/磅(1磅≈0.45公斤),此前一直徘徊在50美分-60美分/磅,制作培根的豬腩肉價格也在4月底上漲21%。生豬期貨也水漲船高,今年以來,美國瘦肉豬期貨價格累漲超45%,從3月13日起,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瘦肉豬期貨合約曾在4月5日觸及6月合約最高點——0.99825美元/磅,這使得美國瘦肉豬期貨成為今年表現第二好的大宗商品。同時,食品企業股票也漲勢強勁,全球最大肉類生產商巴西JBS及其雞肉生產子公司Pilgrim’s Pride股價均飆升約70%。5月6日,美國股市下挫,但泰森食品股票收盤上漲2.61%,該公司第二財季報告顯示利潤增長35%。
豬肉價格飆升和食品工業股票看漲主要是因為市場預期中國將因非洲豬瘟而大幅增加豬肉進口量。摩根大通分析師托馬斯·帕爾默(Thomas Palmer)就認為,非洲豬瘟可能導致美國豬肉價格長時間上漲,在中國,豬群更新換代可能需要“至少20個月”,這意味著“對進口豬肉的旺盛需求將至少持續到2020年”。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動物蛋白分析師克里斯汀·麥克拉肯(Christine McCracken)預計,如果生豬數量持續減少,那么消費者會在年底時花更多錢購買豬肉。
福四通的蘇德爾曼也強調,目前尚無法預測國際豬肉價格高位,這取決于中國愿意用多少錢競標其他國家的豬肉,“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至少5年-7年的問題,除非藥企加快腳步研究出疫苗。”
飼料需求銳減
非洲豬瘟打擊中國生豬生產能力的同時也波及全球大豆行業,因為生豬數量銳減導致對豆粕和大豆等飼料的需求也隨之減少。鑒于中國是大豆最大進口國,占全球大豆貿易量60%,中國方面的需求減少勢必會對大豆出口國帶來影響。中國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巴西首當其沖,巴西農業部長特雷扎·克里斯蒂娜·迪亞斯(Tereza Cristina Dias)擔憂非洲豬瘟在中國爆發會使巴西大豆出口額下降。
去年中國對美國大豆征收25%懲罰性關稅后,美國大豆出口量急劇下挫,巴西大豆因此獲益數量激增。巴西谷物出口商協會(ANEC)數據顯示,2018年巴西全國大豆產量約為1.2億噸,出口大豆總量達到8280萬噸,其中6610萬噸出口到中國,也就是近八成總產量,這一數字比2017年增長30%。然而,今年對于巴西豆農來說則并不樂觀,由于海外需求減少,加上來自美國豆農的競爭更加激烈,已經導致巴西國內產量下滑,分析師普遍認為今年巴西大豆出口將減少。巴西農業部下屬機構Conab預計,巴西大豆今年出口量為7000萬噸,少于2018年的8803.1萬噸。
如果說非洲豬瘟給巴西豆農帶來的影響不容樂觀,那么對于美國豆農來說就是雪上加霜。“非洲豬瘟和與中國的貿易戰深深傷害了美國豆農。去年美國大豆市場遭受重創,主要因為中國政府征收關稅。今年,在非洲豬瘟爆發情況下,即使取消關稅,中國對豆粕和大豆需求也會大幅減少,美國豆農無法彌補損失。”里根說。
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3月1日美國大豆庫存為27.16億蒲式耳(1噸大豆=36.90蒲式耳),創下歷史同期最高值。對于高庫存的原因,里根解釋說,美國豆農曾將30%大豆產量出口到中國,在過去十年為了滿足中國市場需求,他們不斷加大大豆種植數量,建立海量大豆庫存,然而隨著庫存增加,價格也下滑。
如今豆農們只能寄希望于中國以外的其他豬肉生產國增產以帶動飼料需求,然而這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這些國家和地區不被感染非洲豬瘟。目前,病毒尚未蔓延至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但非洲豬瘟在過去一年的蔓延態勢讓這些國家的政府、企業和農業生產者深表擔憂。全球動物制藥領導者碩騰公司CEO胡安·拉蒙·阿拉瓦(Juan Ramon Alaix)就指出,隨著進入夏季天氣轉暖,非洲豬瘟的傳播速度會更快。
(本文首刊于2019年6月24日出版的《財經》雜志)
一周熱點
- 2019-08-30中央下發鐵令!19年限養令、禁養令撤銷!19年玉米生產者補貼確定,即將下發!
- 2018-08-05智慧養豬驅動 ——首屆中國智慧養豬產業實踐峰會在京召開
- 2018-03-27雙胞胎第三代教保料“健康三寶”掀起搶購狂潮:僅發布會當天銷售突破5000噸!
- 2017-10-11雙胞胎集團9月份銷量再創新高,突破86萬噸!
- 2018-04-092018飼料工業展覽會展商名錄
- 2018-10-26中國飼料工業協會關于發布《仔豬、生長育肥豬配合飼料》《蛋雞、肉雞配合飼料》2項團體標準的通知
- 2015-11-02雙胞胎集團推出“三胞胎”直銷大豬場
- 2018-03-08全國豬場大咖將齊聚三亞與雙胞胎集團共謀豬事
- 2017-11-20年銷量突破900萬噸,雙胞胎再現王者風采!
- 2019-03-26來2019河北飼料峰會 見證行業發展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