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有失誤,是先解決問題,還是先向上匯報? 人神共奮 | 專欄 2019-04-26 00:00:00
一、一個失而復得的故事
1998年,皮克斯公司正在緊張地進行《玩具總動員2》的制作,可就在這時,發(fā)生了一件不幸的事。
一位員工忙中出錯,在根目錄下發(fā)布了一個刪除命令,一百多人團隊整整兩年的心血,付之一炬,更糟糕的是,這部電影還有幾個月就要上映了。
所有人都沉浸在絕望之中,這對一家規(guī)模不大的純制作公司而言,真是致命打擊。
就在這時,一名女員工突然想起自己懷孕時在家里加班,經常把工作文件同步到家里的電腦,大家懷著一線希望讓她回家里拿電腦。
最后,真是幸運啊,數據同步到兩個月前,也就是說,他們只需要重新完成兩個月的工作量。
全體員工興奮不已,立刻投入到加班趕活的工作中,最終按進度順利完成了工作。
大家覺得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呢?讓大家做好數據備份?自助者天助也?任何時候都不要絕望?
都不是。
請允許我換一個方式重新講一遍這個故事。
二、讓你自己成為“壞消息的傳播者”
1998年,皮克斯公司正在緊張地進行《玩具總動員2》的制作,可就在這時,發(fā)生了一件不幸的事。
一位員工忙中出錯,在根目錄下發(fā)布了一個刪除命令,雖然及時中止了操作,但一百多人的團隊整整兩個月的心血,還是付之一炬,更糟糕的是,這部電影還有幾個月就要上映了。
還好只有兩個月的工作量要重來,加一加班,955變成996還是來得及的。
但員工們不干了,憑什么我們要重復工作,憑什么我們要加班為某個人的失誤負責?電影賺到錢也是老板的,又不分給我們……
帶著委屈的心情,本來高效的工作竟然慢了下了,別說是趕進度,就連預定的工期都耽誤了……
以上劇情純粹虛構,但完全符合正常人的心理。同樣是損失兩個月的工作量,結果卻完全不同,這不禁讓我們懷疑,自己的理性還靠得住嗎?
原因在于,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判斷同時受到理性邏輯和感性情緒的雙重影響,這兩個因素的影響方式又不太一樣,“理性邏輯”長期而穩(wěn)定,“感性情緒”短暫而強烈。
雖然從理性邏輯的層次看,兩者都丟失了兩個月的工作量,是等效的“壞消息”,但感覺完全不同:丟失兩年的工作量后又找到90%的內容,當下的感受是喜悅、幸運;單純的“丟失了兩個月工作量”的消息,當下的感受只有沮喪。
這種心態(tài)可以推出一個“如何向上司匯報壞消息”的基本思路:
讓你自己成為“壞消息的傳播者”,千萬別想自己把問題解決了再告訴上司。
邏輯是這樣的:如果你沒有解決問題,老板從別人那兒知道了這件事,你就是一個試圖掩飾失誤的不誠信的員工;如果你解決了問題之后老板才知道,那你就是一個難以掌控的危險的員工。
一定會有人抬杠到底,既解決問題又不讓領導知道呢?
事實上,《玩具總動員2》的制作團隊還沒來得及把全部工作量丟失的消息告訴公司的實際負責人約翰?拉斯特,問題就解決了,領導沒有親歷大喜大悲的后果就是——
幾個月后,約翰?拉斯特看了樣片,覺得不滿意,決定全部推翻重來。
你看,及時向老板匯報工作,讓他有一種不用親歷親為也能掌控大局的幻覺,是多么的重要。
比如說,你弄丟了一個極重要的客戶,怎么跟老板解釋呢?前面我們已經說了,一定要親自跟老板去說:
“老板,XXX客戶換了總經理,昨天客戶那邊的對接人正式通知我們,他們經理取消了下一季的合作,把生意給他小舅子做。”
但你要是這么說,很可能出現(xiàn)的結局就是:領導直接把你踢出局,連糾正的機會都沒有,因為這么長的時間,你就沒覺得這個客戶有問題,要提前做做工作?
我知道,這才是很多人不愿意向領導匯報壞消息,或者匯報時避重就輕時的真實心態(tài)。
逃避可恥而且沒用,這就需要我們在匯報時用一定的技巧去達到一個目標:既要如實匯報問題,也要讓領導對你仍然抱有希望。
如何向領導匯報壞消息,這里有一個標準的答案和一個升級版的答案。
三、一個壞消息和一連串的好消息
標準版:一個壞消息 + 解決方案
最基本的技巧是在匯報壞消息時,帶著解決方案,把“屢戰(zhàn)屢敗”說成“屢敗屢戰(zhàn)”,讓老板覺得你不是一個僅僅把問題丟給老板不管的不負責任的員工。
首先,實話實說,寧愿把壞消息說得更嚴重,也不要試圖掩飾其中的關鍵錯誤,最好能讓上司有末日來臨之感;
然后,分析原因,注意要客觀,不要讓上司覺得你在推卸責任——通常自己先狠狠打臉,上司才不會立刻對你“下毒手”;
最后,分析手上現(xiàn)有意向客戶,重新分配人手和資源,讓老板知道你打算如何在這一不利的情況下完成銷售任務。
有人說你這是什么解決方案。大客戶都丟了,怎么可能完成任務,你當客戶都是變出來的?
沒錯,你的老板比你更清楚糟糕到了什么程度,事實上,老板覺得你的解決方案基本解決不了什么問題,但你要知道,你所做這一切的目的只是為了不被立刻踢出局,接下來還能有機會向領導匯報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有人要罵了:我上哪兒去找好消息?我要有好消息,還用得著你來教我?
不是我說,按理來說,好消息是靠平時攢下來,等到合適的時機再釋放的,如果你沒有“庫存”的好消息,那就要怪你平時不懂得韜光養(yǎng)晦。
當然,你要是實在沒有,也沒關系,我還有個升級版的方案——
升級版:一個大大的壞消息 + 一連串的微不足道的好消息
你一定要記住下面這個道理:只要你的壞消息足夠壞,絕大部分正常的消息都是好消息。
這里一個最重要的匯報技巧是要隱瞞一些好消息,一些已經發(fā)生或者很可能發(fā)生的好消息。
比如說:
第一天的壞消息:大客戶丟了……
第二天的好消息:上一筆銷售回款遲了兩個月,說明這個客戶的資金狀況很不好,繼續(xù)合作下去,說不定會有壞帳。
第三天的好消息:我又跟客戶協(xié)商了一天,客戶那邊同意,今年的維護業(yè)務還繼續(xù)讓我們做,可能結果不會那么糟,年底前,我們還有時間完成銷售計劃。
第四天的好消息:我們把給這個客戶的折扣,透露給另一個不確定的客戶,這位客戶表現(xiàn)濃厚的意愿。
……
你看看,好消息是不是一點都不難找?都是平時看上去很正常的消息嘛。這就是我前面說的,壞消息一定要“讓上司有末日來臨之感”。
有人說,玩這種小伎倆,你當上司是傻子?(為了節(jié)省大家打字的麻煩,我索性把大家的反對意見都列出來)
上司不是傻子,但上司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前面說了,人同時受到理性邏輯和感性情緒的雙重影響,而后者在短時間內是非常強烈的。
一個重大失誤會導致上司對你今后的工作過度介入,而這常常又會導致了局面的繼續(xù)惡化,適度的“好消息”,讓領導安心,是一種工作技巧,
當然也執(zhí)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如果有幾個壞消息,千萬不要分開,一定要一次性說出來;好消息則相反,一天釋放一個,一定要創(chuàng)造“見底回升”的感覺。
2、危機處理階段,匯報的頻率至少要比平時多一倍,讓你處理危機的能力給領導留下深刻的印象,但也要注意把影響控制在有限的范圍,更不要在其他同事、客戶面前匯報壞消息,否則,老板就是不想責怪你也不行了;
3、女生可以表現(xiàn)出一定的焦急情緒,這可能會讓老板反過來安慰你;男生則相反,一定要鎮(zhèn)定,你的鎮(zhèn)定會讓老板覺得你還有辦法。
當然,最后想解決危機,你還得拿出點實實在在的“貨”來,這里的“方法”,僅僅是為你爭取更多的時間和做事空間,并把對你的影響盡量降低而已。
四、好故事都有一個壞開頭
皮克斯每天都在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事件,為什么這件素材“失而復得”的故事會流傳下來呢?因為它符合一個好故事的特點:
-
有沖突有懸念,還有“千鈞一發(fā)”的時刻
-
有意料之外又合乎邏輯的解決方案
-
結局是正面的、有意義的、鼓舞人心的
這里可以總結出大部分人心態(tài)上的偏好:期待奇跡,挑戰(zhàn)自我、追逐夢想、承擔責任、選擇堅強、相信努力總有回報……
如果壞消息無法避免,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壞消息成為一個故事的開始,畢竟所有的好故事都是這么開始的。
雖然現(xiàn)實常常是一壞到底,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喜歡一個絕處逢生的故事。
《玩具總動員2》原來準備以錄像帶方式發(fā)行,經歷了兩次回爐重造,質量大大提升,得以重登大銀幕,最終刷新了當時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
一周熱點
- 2021-05-142020/21年度墨西哥玉米產量下調,因為天氣不利
- 2021-05-142021/22年度全球豆粕消費量將同比提高3%
- 2021-05-14周四美國農業(yè)部報告對中國銷售68萬噸玉米
- 2021-05-142020/21年度法國玉米庫存預計降至十四年來新低
- 2021-05-14玉米價格最低探至2810元/噸,其價格是否會進一步下跌?可能!
- 2021-05-142021年5月13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
- 2021-05-14美國對華大豆出口最新統(tǒng)計:對華銷售總量同比增長1.58倍
- 2021-05-14截至5月6日當周,中國沒有買入美國陳豆和新豆
- 2021-05-132021年4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 2021-05-132021年5月12日世界主要期貨收盤價格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