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奶機在奶牛場的使用較其它儀器頻繁,但許多農戶并不很了解它的功能和誘發乳房炎的可能性,這就導致奶牛養殖戶忽視了這些與收入有極大關系的因素。調查乳房炎的獸醫外科醫生至少要對擠奶機及其引發乳房炎的程度和菌檢結果或總菌數(TBCS)有基本了解。這有助于確定可能存在的問題,也就可以斷定擠奶機是否真是誘發因素。本文概括了擠奶機的原理,討論了擠奶機增加乳房炎發病率的各種方式,并描述了擠奶機功能的一些基本研究和檢測方法。
1、擠奶機的基本原理 當擠奶機內壓力下降時,促使乳頭管張開而完成奶的擠出過程。由催產素誘導的松弛反射通過增加乳房內壓促進乳的流出。擠奶過程中應保持恒定的預設真空度(由生產廠家指定)。真空泵所抽出的空氣要多于實際擠奶系統所需,測得的過量值,稱之為真空保留度。為確保有空氣進入擠奶系統時(如某些擠奶杯接到乳房上或被取下時)杯內還能維持恒定的真空度,就必須保證足夠的真空保留度。真空調節器(或控制器)在適當的時候將空氣抽入擠奶機。以維持擠奶過程所需的適當真空度。搏動是為了保證擠奶過程中乳頭周圍良好的血液循環,這對于防止乳頭充血是極為重要的,盡管搏動會減少乳的排出。搏動室(擠奶杯外套和襯墊之間空隙)內交替形成充氣和真空狀態,使襯墊一開一合形成搏動。當襯墊張開時,乳自乳房流出;當襯墊關閉時,乳的流出停止,血液得以在乳頭處循環。
2、擠奶機對乳房炎發病率的影響 擠奶機可通過以下5種方式中任意一種引發乳房炎:
①充當污染物;
②損傷乳頭末端;
③產生沖擊力(或逆向壓差);
④細菌群居于乳頭管內;
⑤擠奶過度或不足造成的影響。
引發乳房炎的病原菌可在牛只之間以及同一頭牛的不同乳區之間自然傳播。擠奶過程中襯墊內若留有被污染的牛奶,就會發生牛只之間的傳播,而乳區間的傳播往往是由于牛奶回流到襯墊中造成的。
研究結果表明,金黃色葡萄球菌通過被污染的襯墊能夠傳播給6~8頭奶牛。如果襯墊太舊,將會增加傳播的機率,因為細菌容易附著在粗糙的襯墊表面。支原體感染也可通過襯墊傳播。
乳頭管是防止乳房感染最重要的防御屏障。如果用設計不合理的擠奶機擠奶,會損傷乳頭末端,破壞乳頭管阻止細菌進入乳房的能力,增大感染的危險性。
乳頭皮膚的損傷(尤其是割傷和割裂)為誘發乳房炎的微生物生長(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停乳鏈球菌)提供了理想的環境。之后擠奶的乳頭消毒功效也會降低,因為消毒液不能穿透損傷的皮膚。因此乳頭受損的乳區常常伴隨著更多的臨床和亞臨床感染。
乳頭損傷中最常見、影響最為嚴重的是表皮角質化,其癥狀是乳頭括約肌外包被光滑或粗糙的角蛋白環(干燥奶白色組織)。表皮角化的乳區體細胞數較高,亞臨床感染機率也較高。
某些程度的表皮角質化對于奶牛來說是正常的,輕微角質化對新的感染率沒有影響。但感染率高時有可能是擠奶機出現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與健康牛相比,具有臨床癥狀的乳房炎發生1個月后和泌乳期前6個月的奶牛表皮角質化較為嚴重。
使用時間過長的襯墊張開較慢或不完全、搏動較弱、真空條件下擠奶杯中牛奶沒有倒凈以及擠奶過度都會促使表皮角質化。
乳頭末端和擠奶杯之間的壓力差會產生沖擊力,使牛奶小液滴以很快的速度向乳頭末端方向的短乳管或集乳器流去,這種沖擊力可能會擊穿乳頭管。如果被細菌污染會發生感染。
造成沖擊力的最常見原因是“襯墊滑落”,當襯墊滑落至乳頭下方時,空氣便可以從乳頭壁與襯墊頂端之間進入,結果使得乳頭末端和集乳器之間產生真空度差異,這種差異只要存在千分之一秒就會產生沖擊力。
襯墊滑落的原因有:
①乳頭清洗后未干;
②儀器未校準;
③真空度低;
④襯墊過舊或破損;
⑤擠奶過程中產生較強的真空波動;
⑥擠奶過度;
⑦擠奶杯過重;
⑧乳頭較小或較大;
⑨襯墊設計不合理。
擠奶前乳頭處理工作不充分,加之沖擊力的產生,會增加環境乳房炎的發病率。沖洗奶牛臟乳頭后沒擦干會使受細菌污染的水積在襯墊頂端,增加了發病的可能性。
擠奶過程中,從乳頭管流出的牛奶會產生剝離力剝離過剩的角蛋白,并除去試圖入侵乳房的附著菌。如果搏動較弱,牛奶流出率較低,剝離力不能有效剝離過剩的角蛋白,導致細菌群居于乳頭管內。細菌可以持續生長并進入乳頭竇,引發新的感染。
牛棒狀桿菌是乳頭管的共生菌。如果發現其數量較多,表明擠奶的乳頭消毒過程或擠奶機出現問題。
擠奶過度會增加乳房炎的發生機率。奶牛過度擠奶5min后,初次感染率可增加4倍。過度擠奶時間越長,乳頭充血程度越高,試驗結果也證明擠奶過度會增加乳頭口糜爛的程度。
3、擠奶機功能的簡單檢測方法
3.1乳頭評分
擠奶杯取下后就應立即進行乳頭狀況評價,檢查乳頭是否有表皮角質化、充血、點狀皮下出血、皮膚損傷、水腫、“楔形”乳(乳頭扁平)等癥狀。表皮角質化、充血和水腫都是由擠奶機損傷乳頭引起的,及時發現這些癥狀很重要。
3.2搏動
評價搏動最好的方法是在擠奶后檢查乳頭。如果乳頭不發生充血或水腫,那么搏動很可能是正常的。其它檢測方法,包括獸醫和擠奶員將其拇指放在擠奶杯內,啟動真空系統檢查襯墊的工作情況(即襯墊是否開啟完全,拇指感覺是否舒適)。抽動的感覺表明拇指周圍的血液循環受阻,這就可能造成擠奶后明顯的乳頭充血。但奶牛乳頭比拇指更敏感。
3.3真空穩定性和保留度
檢查真空保留度的簡單方法有:
①用自備的儀表測量真空度。
②讓空氣從1只擠奶杯泄漏進入系統內約5秒種。
③記錄真空度下降和恢復到正常工作值的時間(稱之為真空恢復時間,不應超過3秒鐘)。
④空氣從1只擠奶杯中進入系統(相當于擠奶員將一個擠奶杯接到奶牛乳頭上時)使真空度下降,表明真空保留度不足。
⑤用2個擠奶杯重復漏氣實驗(相當于接上一只擠奶杯同時取下另一只的過程)。如果真空度下降超過2kPa,仍表明真空保留度不足。
根據拇指規則,擠奶機應保證每5個擠奶杯中有一個漏氣時,真空度下降不超過2kPa。
3.4調節器功能
不完善的調節器(控制器)不能使擠奶機維持穩定的真空度。讓空氣進入其中幾個擠奶杯,使真空度下降4~5kPa,此時聆聽調節器的聲響,通過聲音來檢查調節器的功能。如果仍發現有空氣泄漏進人擠奶機,就表明調節器出現故障,需要清洗、維修或更換。若是停止放入空氣,觀察真空度表,此時真空度不應該過高,否則就意味著調節器出了問題。這些試驗能幫助判定擠奶機可能存在的問題。
3.5襯墊
檢查襯墊時。可以用手檢查其里側的光滑度;統計出襯墊已擠奶的次數;從乳頭杯外殼上取下襯墊,檢查形狀的飽滿程度。
4、結語
擠奶機能充當病原體的傳播媒介,損傷乳頭,產生沖擊力,并致使細菌在乳頭管建群。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臨床及亞臨床乳房炎發病率。從事乳房炎防治的獸醫外科醫生應該了解擠奶機所產生的影響,并能判斷可存在的問題,這樣才有可能進行完整的乳房炎診斷。
來源:Peter Edmondson著
龍玲摘譯 黃慶生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