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飼料企業期望花費多少錢去購買主要生產設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企業在全球的地理位置及其生產廠的布點。經過對全球飼料企業的獨家調查表明,2004-2005年間,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發達國家可能在關鍵的設備和生產線的單機上有大的投入。然而,歐洲和北美的很多飼料企業可能在飼料設備的更新換代方面投入巨資,特別是飼料的科技含量方面。《國際飼料》雜志于2004年4月和5月對全球飼料企業進行了獨家調查,反映出今后18個月中全球飼料企業固定資產方面的投資趨向。本次調查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收到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的食品企業經理、工廠負責人和其它飼料專家的1200多封有效返回答卷。
今后18個月中,那些使用、供應或提供飼料設備方面的專家需要或期望什么樣的設備?答案取決于企業在全球所處地理位置,以及專業的生產設備和系統。總體上看,《國際飼料》雜志的調查反映出亞洲和其它發展中國家比歐洲和北美國家的企業的購買欲望更強烈。而且,調查表明:與單機設備相比,企業更愿意購買成套的飼料設備――不論是購買新設備,還是設備更新換代。
成套設備與單機
調查結果特別顯示:全球范圍內,飼料企業更趨向于投資于成套的生產線,貯藏設備和輸送設備。相比之下,對生產線上的單機方面的投資,包括制粒和擠壓設備的投資愿望就小一些。
《國際飼料》還按地區近距離透視了全球飼料企業的購買意向。比如,來自亞洲、歐洲和“其它地區”的五分之一的回答問卷者對安裝新生產線表現出強烈興趣。而且,約有一半的企業想改造現有生產線。亞洲飼料企業的良好前景反映了這樣的現實:企業已走出禽流感的陰云,且近幾年地區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呈現強勁而穩定的增長。歐洲――現擴大為25國的歐盟,為飼料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與前蘇聯時代的貿易協議的失效,導致該地區現有的飼料生產能力過剩。隨著波蘭、匈牙利和其它中歐國家動物生產規模的擴大,一體化和商業性飼料市場可能增長,特別是如果運輸成本仍然居高不下或隨著燃油費的上漲而漲價的話。雖然北美飼料生產企業對購買成套、全新生產線不太感興趣,但從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收到的問卷中,40%的企業表示有購改造其生產線的愿望。
儲藏和處理
今年,全球谷物、大豆和其它飼料資源非常緊缺,價格反復無常。因此,抓住機會大量采購原料就可以占很大優勢,但這需要有足夠的儲藏能力。《國際飼料》的調查表明,在亞洲及包括拉丁美洲、中東、非洲和大洋洲在內的“其它地區”,相當多的飼料企業想改造和安裝新的儲藏設備。許多亞洲國家都是長期的飼糧凈進口國,2004-2005年度也是如此,在可預見的將來,對世界第二大飼料生產國的中國,也是同樣的情形。中東、北非國家也一樣,因為這些國家的家禽、乳業和牛肉業的擴大需要依賴進口糧食和油粕。歐洲也需要更大的儲藏能力,特別是近來歐盟對原料的可追溯性和庫存的管理要求日益嚴格。來自歐洲的答卷中,約40%的企業對改造其儲藏能力感興趣,而18%的企業打算安裝新設備。
與飼料儲藏能力一樣重要的是飼料廠內的原料運送能力。《國際飼料》的調查預測:全球所有地區都將對輸送和處理設備進行大規模改造或更新。歐洲回答問卷的企業中有52%的企業計劃進行改造,而20%以上的企業想購買新的物料處理設備。而且,拉丁美洲、中東、非洲和大洋洲超過50%的企業有著強烈的愿望改造設備,而有17%以上的企業計劃安裝新設備。
主要加工設備
通過在飼料廠采用新的工藝控制技術,可獲得良好的生產效益,特別是在勞動力成本高的國家。歐洲接受調查的企業中有50%以上的企業對改造工藝控制技術相當感興趣。另外,有五分之一的企業計劃安裝新的工藝控制裝備。支持安裝新設備的企業比“其它”地區多,而“其它”地區和亞洲地區的企業對改造設備有著強烈的興趣。
相比之下,似乎有意購買微粉碎設備的企業較少,如錘片粉碎機、輥式粉碎機、研磨機等。北美和歐洲的飼料企業在粉碎設備上的投資已有較大的投入,眼下不可能再在這一基礎良好的方面投入太多。不到四分之一的企業計劃安裝新設備,不到40%的企業計劃進行改造。
主要混合設備的購買意向與購買粉碎設備的意向類似:歐洲和北北美地區只有23-27%的企業計劃改造其混合設備。然而,“其它地區”近40%的飼料工業企業和亞洲32%的企業正在走設備改造之路。而且在上述地區,17-22%的企業計劃購買新設備。制粒、擠壓和冷卻是飼料廠集約化生產中投資最大的部分之一。成熟的飼料企業對購買或改造這類設備的興趣微乎其微,要進行改造的企業低于25%。制粒方面的有趣變化是:在每個地區安裝新設備的企業和改造設備的企業的意向幾乎旗鼓相當,擠壓設備方面也呈現相似的趨勢。只有在亞洲和整個拉丁美洲、中東、非洲和大洋州,有改造或購買設備意向的企業接近25%。
亞洲、歐洲和“其它地區”對液體添加技術方面的設備有強烈的購買欲望。似乎這些地區的相當多的飼料企業對替換和安裝新設備感興趣。可能的原因是:企業日益對潔凈、無飼料原料殘留、散裝液體如蛋氨酸和膽堿等的搬運和添加感興趣。泰國和中國等是世界主要畜禽生產國和出口國,眼下必須對飼料中的藥物殘留采取強硬措施。全球所有地區不到25%的企業選擇安裝新設備, 而25-31%的企業計劃改造現有設備。
后加工和質量保證
在歐洲和北美以外的地區的企業,對改造包裝設備表現出相當的興趣。亞洲和“其它地區”40%以上的企業正在進行設備改造。歐洲飼料生產商則不是那么積極,分別只有24% 和22%左右的企業打算改造和安裝新設備。在包裝方面,亞洲和“其它地區”對成品裝載設備方面的需求較為強烈,約三分之一的企業打算在2004-2005年間改造其設備。在汽車運輸工具方面,歐洲和“其它地區”對安裝或更換新的設施相當感興趣。隨著能源價格的提升,飼料運輸費用日益成為企業成本中的關鍵因素,運送工具的燃油效率變得越來越重要,新車的“回報期”越來越短。
由于消費者、管理法規和政治等對全球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所帶來的壓力,質量保證和控制就在飼料加工中日益顯得重要。這一變化趨勢在企業對理化檢驗和質量控制設備的購買意向上反映了出來。亞洲、歐洲和“其它地區”的飼料專業企業對改造或安裝新設備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飼料和飼料成品的質量保證和食品安全三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對歐洲的飼料工業有很大影響。今天,由于歐洲從亞洲和拉丁美洲進口食品的數量越來越多,以出口為導向的亞洲和拉丁美洲的飼料企業必須采用GMP和HACCP以滿足歐洲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要求。在歐洲以外的大多數國家,由于要求出口食品更安全、優質,這就需要增加理化檢驗和質量控制設備方面的投入。同時,歐洲和北美的飼料企業必須在飼料安全和質量方面的技術處于前沿地位――以消費者為導向的市場要求這樣做。
總之,《國際飼料》所做的設備購買意向大調查強調把飼料廠作為“系統”,必須精確控制、嚴格按照生產工藝進行高效生產。購買或改造整套生產線而非單臺設備將成為2004-2005年的變化趨勢。然而,如果整個系統已經能夠生產安全、優質產品,那么就可通過設備改造或購買新設備來把其提升到一個新檔次。
隨著全球飼料和食品市場的日益擴大,我們期待著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富裕國家在關鍵設備和生產線的單機上加大投入,尤其是那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家禽和水產養殖國。我們同時期待歐洲和北美在設備改造方面繼續投入,特別是在飼料的技術質量保證方面。
背景資料
《國際飼料》雜志的17, 000名讀者都是在100多個國家從事飼料行業的專業人士。這些企業經理、生產主管和其他人員面臨著要求進行安全和有效的生產方面的挑戰。這就要求定期對設備進行改造、購買新設備和系統,特別是國際貿易中在安全食品和飼料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通過讀者調查,我們從中了解到飼料工業的專業人員在與飼料設備相關的使用、供應和服務方面的工作,或2004-2005年間的需求。調查中,我們給各飼料企業發出了7000多一點的電子郵件,收回1212份。未承諾給予任何獎勵,只是事先告知調查結果將用作全球飼料信息資源。
《國際飼料》向接受調查的企業詢問了其自2004年4月或 5月起的18個月內,打算在飼料廠的每一種設備上的投入情況。事先告訴他們,如果其所負責的企業在一家以上,或單種設施在很多地方都在運轉的話,可以對每一種設備做出一種以上的選擇。可能的三種選擇是:無此方面的開支,改造,安裝或更新。本文中的有關數值選自眾多接受問卷企業的相關數據。本報告中,“其它地區”是指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
調查中,北美接受調查者回返問卷數量最多, 達43%;亞太地區居第二位(亞洲和大洋洲),歐洲和其它地區第三。北美和歐洲大多數飼料企業所生產的飼料供出售,而其它地區的企業生產的飼料是“自用”,反映出食品工業特別是肉雞工業的高度集約化程度。調查還反映了飼料企業的規模化趨勢,大多數企業的年產量超過25, 000噸,包括為數眾多的大型預混料廠和濃縮料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