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播放器av少妇影院-欧美xxxxbbbb在线播放-中文字幕在线视频播放-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www.jhygf.com

當前位置: 首頁 » 原料檢測 » 正文

生長豬常用飼料中氨基酸消化率評定的研究

  作者: 來源: 日期:2005-12-23  
摘 要 運用平衡試驗法,以在回腸末端裝有簡單T型瘺管的去勢生長公豬為試材,以玉米淀粉-葡萄糖-玉米芯粉為基礎飼糧,用待測飼料原料替代玉米淀粉的方法,配制成試驗飼糧,采用4×4拉丁方設計,先后評定了生長豬用18種常規飼料回腸末端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平衡試驗法,評定飼料中氨基酸豬回腸末端表觀消化率的方法是可行的。試驗的結果為豬全價無公害飼糧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豐富了我國飼料數據庫。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畜牧業尤其是養豬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規模化養豬場越來越多,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肉類食品的需求。但同時,規模化豬場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特別是氮磷污染)也日漸嚴峻,并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日漸增強,此問題越發顯得突出,因此,加強規模化豬場排泄物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Otto等,2003;方熱軍等,2004)。據姚軍虎(1997)估計,豬只能利用日糧中的30%~55%的氮,其余大部分以糞尿形式排出體外。國外研究表明,豬攝入的氮總體上有60%~80%從糞便中排出,一部分直接揮發到大氣中增加了大氣中氮的含量,嚴重時可構成酸雨,危害農作物;其余大部分則被氧化成硝酸鹽滲入地下或地表水流江河,從而造成水土富營養化等廣泛的污染。實踐表明,用豬回腸末端可消化氨基酸來配制日糧,不但仍能滿足豬只的生長、生產需要,而且還可以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降低氮的排泄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吳正達,1995)。而飼料中豬回腸末端可消化氨基酸的含量是氨基酸合理飼糧配制的前提,為此,本試驗評定了18種生長豬常用飼料中回腸末端氨基酸表觀消化率,為我國飼料營養價值數據庫的進一步豐富,提供基礎數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待測飼料

    玉米、玉米蛋白飼料、燕麥、麥麩、玉米胚芽粕、高粱、豆粕、豆餅、菜籽餅、米糠、甜菜渣、小麥、大麥、豌豆、棉籽餅、玉米蛋白粉、血粉、進口魚粉。

1.1.2 試驗動物與試驗設計

    選用體重相近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良好的雜交去勢生長公豬為試驗動物,按Yin等(1992)方法在回腸末端安裝簡單T-型瘺管,手術后恢復10d進行試驗。試驗采用4×4拉丁方設計,組成6個4×4拉丁方,用于評定18種待測原料的粗蛋白和回腸末端氨基酸表觀消化率。

1.2 試驗方法

1.2.1 飼糧的配制及飼糧營養水平

    根據待測原料營養成分含量,參考中國飼料數據庫(2000年第11版)及NRC豬的營養需要量(1998),以玉米淀粉-葡萄糖-玉米芯粉配制成含粗蛋白質極低的合成飼糧為基礎飼糧(粗蛋白含量為0.45%),用待測飼料替代基礎飼糧中玉米淀粉的方法,配制成試驗飼糧。綜合考慮待測原料的營養特性等因素,適量添加待測原料,使待測飼料提供的粗蛋白量占相應待測飼糧粗蛋白總量的89.77%~97.39%之間,具體配方見表1、表2、表3。












1.2.2 飼養管理

    飼養試驗在不銹鋼制代謝籠中進行,整個試驗分為四個階段,每個試驗階段分為預試期6d和正試期4d。預試期和正試期按在滿足維持能量需要的基礎上,滿足生長能量需要的80%限量給料,日喂料兩次(7:00,17:00),自由飲水,室溫控制在20~22℃。

1.3 糞樣、回腸末端食糜樣的采集與制備

    采用全收糞法,每天早晨6:30收集糞便。將每天收集的糞便按一定比例取樣。正試期內每隔2h連續收集1h食糜。收集的食糜加入10%HCl(按每100g鮮樣5ml)和數滴甲苯以防止微生物發酵。每次收取的糞樣和食糜樣及時裝入準備好的樣袋中,迅速至于-20℃的冰箱中保存。待每階段結束后,取出所有樣品,自然解凍后以每頭豬為單位,分別將糞樣和食糜樣混合,并取樣。測定糞樣中粗蛋白的表觀消化率及食糜樣中各種必需氨基酸回腸末端表觀消化率,做好記錄。

1.4 化學分析

    常規法分析待測原料、飼糧、糞中粗蛋白含量,液相色譜法測定飼料原料及食糜樣中必需氨基酸含量。

1.5 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待測飼料粗蛋白表觀消化率(CPAD)及回腸末端必需氨基酸表觀消化率(EAAAD)計算公式如下

    CPAD(%)=[(CPAD待測飼糧-CPAD基礎飼糧a)/(1-a)]×100

式中:
基礎飼糧或待測飼糧的CPAD(%)=[(攝入總粗蛋白量-糞粗蛋白量)/攝入總粗蛋白量]×100;

    a——待測飼糧中來自于基礎飼糧的粗蛋白量/

    待測飼糧總粗蛋白量。

    EAAAD(%)=[(EAAAD待測飼糧-EAAAD基礎飼糧a)/(1-a)]×100。

式中:基礎飼糧或待測飼糧回腸末端EAAAD(%)=[(攝入某種必需氨基酸量-食糜樣中某種必需氨基酸量)/攝入某種必需氨基酸量]×100;

    a——待測飼糧中來自于基礎飼糧某種氨基酸量/待測飼糧某種氨基酸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待測飼料粗蛋白表觀消化率

    本試驗所測試的18種待測飼料中粗蛋白表觀消化率,詳見表4。




2.2 待測飼料回腸末端必需氨基酸表觀消化率

    本試驗所測試的18種待測飼料中回腸末端必需氨基酸表觀消化率,詳見表5、表6和表7。








   
從表4、表5、表6和表7可以看出,飼料的種類對其所含粗蛋白表觀消化率的影響差異很大。同時不同飼料其所含必需氨基酸回腸末端表觀消化率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基本有一種規律,若飼料原料中粗蛋白表觀消化率較高,相應地,其所含必須氨基酸回腸末端表觀消化率也較高。也就是說,二者有較大的相關性。

3 結論

3.1 本試驗所測定的18種飼料原料粗蛋白及回腸末端必須氨基酸表觀消化率與一些報道結果(Grala等,1998;張石蕊等,2001;NRC,1998;中國飼料成份及營養價值表,2000)基本相近。

3.2 回腸末端氨基酸表觀消化率排出了微生物的干擾,更能表征豬飼料氨基酸生物學效價。將此結果應
用于養豬生產,配制全價飼糧,將實現氮的最低排放,減少環境污染。

3.3 本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平衡試驗法,用待測飼料原料替代部分基礎飼糧中某一原料,測定飼料原料中粗蛋白及回腸末端氨基酸表觀消化率的方法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摘 要 運用平衡試驗法,以在回腸末端裝有簡單T型瘺管的去勢生長公豬為試材,以玉米淀粉-葡萄糖-玉米芯粉為基礎飼糧,用待測飼料原料替代玉米淀粉的方法,配制成試驗飼糧,采用4×4拉丁方設計,先后評定了生長豬用18種常規飼料回腸末端氨基酸的表觀消化率。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平衡試驗法,評定飼料中氨基酸豬回腸末端表觀消化率的方法是可行的。試驗的結果為豬全價無公害飼糧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也豐富了我國飼料數據庫。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的畜牧業尤其是養豬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規模化養豬場越來越多,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對肉類食品的需求。但同時,規模化豬場對周圍環境造成的污染(特別是氮磷污染)也日漸嚴峻,并且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日漸增強,此問題越發顯得突出,因此,加強規模化豬場排泄物污染治理已迫在眉睫(Otto等,2003;方熱軍等,2004)。據姚軍虎(1997)估計,豬只能利用日糧中的30%~55%的氮,其余大部分以糞尿形式排出體外。國外研究表明,豬攝入的氮總體上有60%~80%從糞便中排出,一部分直接揮發到大氣中增加了大氣中氮的含量,嚴重時可構成酸雨,危害農作物;其余大部分則被氧化成硝酸鹽滲入地下或地表水流江河,從而造成水土富營養化等廣泛的污染。實踐表明,用豬回腸末端可消化氨基酸來配制日糧,不但仍能滿足豬只的生長、生產需要,而且還可以降低飼料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同時降低氮的排泄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吳正達,1995)。而飼料中豬回腸末端可消化氨基酸的含量是氨基酸合理飼糧配制的前提,為此,本試驗評定了18種生長豬常用飼料中回腸末端氨基酸表觀消化率,為我國飼料營養價值數據庫的進一步豐富,提供基礎數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待測飼料

    玉米、玉米蛋白飼料、燕麥、麥麩、玉米胚芽粕、高粱、豆粕、豆餅、菜籽餅、米糠、甜菜渣、小麥、大麥、豌豆、棉籽餅、玉米蛋白粉、血粉、進口魚粉。

1.1.2 試驗動物與試驗設計

    選用體重相近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良好的雜交去勢生長公豬為試驗動物,按Yin等(1992)方法在回腸末端安裝簡單T-型瘺管,手術后恢復10d進行試驗。試驗采用4×4拉丁方設計,組成6個4×4拉丁方,用于評定18種待測原料的粗蛋白和回腸末端氨基酸表觀消化率。

1.2 試驗方法

1.2.1 飼糧的配制及飼糧營養水平

    根據待測原料營養成分含量,參考中國飼料數據庫(2000年第11版)及NRC豬的營養需要量(1998),以玉米淀粉-葡萄糖-玉米芯粉配制成含粗蛋白質極低的合成飼糧為基礎飼糧(粗蛋白含量為0.45%),用待測飼料替代基礎飼糧中玉米淀粉的方法,配制成試驗飼糧。綜合考慮待測原料的營養特性等因素,適量添加待測原料,使待測飼料提供的粗蛋白量占相應待測飼糧粗蛋白總量的89.77%~97.39%之間,具體配方見表1、表2、表3。












1.2.2 飼養管理

    飼養試驗在不銹鋼制代謝籠中進行,整個試驗分為四個階段,每個試驗階段分為預試期6d和正試期4d。預試期和正試期按在滿足維持能量需要的基礎上,滿足生長能量需要的80%限量給料,日喂料兩次(7:00,17:00),自由飲水,室溫控制在20~22℃。

1.3 糞樣、回腸末端食糜樣的采集與制備

    采用全收糞法,每天早晨6:30收集糞便。將每天收集的糞便按一定比例取樣。正試期內每隔2h連續收集1h食糜。收集的食糜加入10%HCl(按每100g鮮樣5ml)和數滴甲苯以防止微生物發酵。每次收取的糞樣和食糜樣及時裝入準備好的樣袋中,迅速至于-20℃的冰箱中保存。待每階段結束后,取出所有樣品,自然解凍后以每頭豬為單位,分別將糞樣和食糜樣混合,并取樣。測定糞樣中粗蛋白的表觀消化率及食糜樣中各種必需氨基酸回腸末端表觀消化率,做好記錄。

1.4 化學分析

    常規法分析待測原料、飼糧、糞中粗蛋白含量,液相色譜法測定飼料原料及食糜樣中必需氨基酸含量。

1.5 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

    待測飼料粗蛋白表觀消化率(CPAD)及回腸末端必需氨基酸表觀消化率(EAAAD)計算公式如下

    CPAD(%)=[(CPAD待測飼糧-CPAD基礎飼糧a)/(1-a)]×100

式中:
基礎飼糧或待測飼糧的CPAD(%)=[(攝入總粗蛋白量-糞粗蛋白量)/攝入總粗蛋白量]×100;

    a——待測飼糧中來自于基礎飼糧的粗蛋白量/

    待測飼糧總粗蛋白量。

    EAAAD(%)=[(EAAAD待測飼糧-EAAAD基礎飼糧a)/(1-a)]×100。

式中:基礎飼糧或待測飼糧回腸末端EAAAD(%)=[(攝入某種必需氨基酸量-食糜樣中某種必需氨基酸量)/攝入某種必需氨基酸量]×100;

    a——待測飼糧中來自于基礎飼糧某種氨基酸量/待測飼糧某種氨基酸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待測飼料粗蛋白表觀消化率

    本試驗所測試的18種待測飼料中粗蛋白表觀消化率,詳見表4。




2.2 待測飼料回腸末端必需氨基酸表觀消化率

    本試驗所測試的18種待測飼料中回腸末端必需氨基酸表觀消化率,詳見表5、表6和表7。








   
從表4、表5、表6和表7可以看出,飼料的種類對其所含粗蛋白表觀消化率的影響差異很大。同時不同飼料其所含必需氨基酸回腸末端表觀消化率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但基本有一種規律,若飼料原料中粗蛋白表觀消化率較高,相應地,其所含必須氨基酸回腸末端表觀消化率也較高。也就是說,二者有較大的相關性。

3 結論

3.1 本試驗所測定的18種飼料原料粗蛋白及回腸末端必須氨基酸表觀消化率與一些報道結果(Grala等,1998;張石蕊等,2001;NRC,1998;中國飼料成份及營養價值表,2000)基本相近。

3.2 回腸末端氨基酸表觀消化率排出了微生物的干擾,更能表征豬飼料氨基酸生物學效價。將此結果應
用于養豬生產,配制全價飼糧,將實現氮的最低排放,減少環境污染。

3.3 本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平衡試驗法,用待測飼料原料替代部分基礎飼糧中某一原料,測定飼料原料中粗蛋白及回腸末端氨基酸表觀消化率的方法是可行的。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新聞  
管理員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飼料》雜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