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與溫度在大腸桿菌滅菌過程中的協同作用研究
來源: 作者: 時間: 2013-07-23
2013年6月《應用與環境微生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雜志刊登一項關于滅菌過程中紫外線與溫度協同滅菌作用機制的研究。
研究表明紫外線與熱處理在殺菌過程中可產生協同作用,溫度低于45℃時滅菌效果保持不變,超過45℃后隨著溫度增加,滅菌效果呈指數增長。
協同作用百分比在55℃下最高(40.3%)。協同作用不受流體流動方案、紫外線輻射劑量影響。在咖啡酸選擇性培養基中培養的親代大腸桿菌與非選擇性培養基中獲得的uvrA突變菌株具有類似的協同失活曲線,因細胞膜受熱流動性增加與協同作用均發生于40-45℃。
實驗表明,苯甲醇可加強親代菌株細胞膜流動性,降低其對紫外線的耐受力,但無法對uvrA突變株產生影響。研究認為紫外線-熱處理協同作用機制受DNA切除修復受到抑制與細胞膜受熱流動性增加共同影響。
上一篇 | 我國進口玉米約八成為轉基因產品 主要用做飼料
下一篇 | 共享農場疾病數據信息是控制豬流行性腹瀉的關鍵
一周熱點
- 2022-03-10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2年生豬等畜禽屠宰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通知
- 2022-03-09俄羅斯港口貨運受阻 小麥出口格局或生變
- 2022-02-28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 2022-02-07全球多地爆發非瘟疫情!泰國母豬損失60%
- 2022-01-24美國大豆出口上周對中國裝運125萬噸大豆
- 2022-01-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巴西港口大豆價格四周來第三次上漲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
- 2022-01-24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銷售247,800噸玉米
- 2022-01-24全球飼糧市場一周要聞:傳言中國采購,地緣政治緊張,飼糧價格走高
- 2022-01-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 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