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養15萬只雞 數字技術助力養殖業逆勢穩增
來源: 農業科技報 作者: 時間: 2022-06-22
技術創新養15萬只雞只需1人
“目前國內首棟6列12層雞舍已經在我們公司投入使用,與傳統的4層蛋雞養殖模式相比,每平方米飼養數量由27只增加到85只,以飼養100萬只蛋雞規模為例,僅占地25~30畝,土地利用率提高60%以上,建筑投資降低30%以上。”近日,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金口鎮田瑞集團事業部總監于友利告訴記者,2020年,該集團成功研發出12層集約化數字養殖裝備,解決了傳統設備養殖效率低,用工成本、土地成本、基建成本高的行業難題,填補了國內空白。
據了解,不僅節省建設用地成本,這棟雞舍的整個運作過程更是“全程高能”。這處6列12層的蛋雞養殖舍,創造了目前國內最先進、層數最高、單棟養殖最大三項紀錄。雞舍存欄規??蛇_15萬只,實現了從蛋雞喂料、飲水、調溫到拾蛋、裝箱、入庫全程智能化、自動化操作。而通過這些智能化技術應用,過去要十幾人一起才能完成的養殖工作,現在僅需一名技術工人。
不僅如此,雞舍常年溫度控制在21~25攝氏度之間,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低于0.2毫克/立方米。同時,建設24小時循環通風飼料塔。“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蛋雞提供優良的生長環境,從而從根本上節省養殖成本。”于友利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經過實際養殖檢驗,企業研發的這套智能化蛋雞養殖模式相較傳統模式,除了節省人工成本,全程料蛋比可降低0.2左右,按照每個產蛋周期20公斤計算,可節約飼料4公斤以上。此外,封閉式管理減少了與外界接觸,降低動物疫病發生,死淘率降低5~10%。
思維創新打造閉合生態鏈
隨著畜禽養殖邁向規?;?、專業化,環境污染成為養殖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難關。2020年,田瑞集團建設了即墨區嘉禾豐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充分利用公司自身養殖糞便及種植秸稈等廢棄物,通過生物技術進行發酵、除臭處理,加工成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的有機肥,用于苗木種植和農田施肥,農作物再加工為蛋雞飼料,打造出一條“飼料-雞糞-有機肥-農作物-飼料”的閉合生態鏈。
“以糞污資源利用模式為例,將統一收集到的養殖糞污及種植廢棄物,在處理中心內,利用先進的有機肥生產線,通過殺菌、植菌發酵、烘干、篩分、加入功能菌種等,經過40~50天高溫發酵,30~50天再腐熟,陳化加工成優質的生物有機肥。整個加工過程中均在室內完成,無任何污染排放。”于友利說。 (據大眾報業)
上一篇 | 農民日報:尿素飼料實現牛羊豆粕減量替代潛力巨大
下一篇 | 2022年夏玉米科學灌溉技術指導意見
一周熱點
- 2022-07-19升華校企戰略合作 融入龍江農業大事業丨大北農集團與東北農業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 2022-07-19中牧股份、普萊柯聯合增資!支持中普生物口蹄疫疫苗的產業化
- 2022-07-19海關總署:2022年6月中國玉米進口量同比減少38%
- 2022-07-19大連玉米期貨上行驅動力較弱
- 2022-07-19全國各地最新豆粕價格行情走勢分析
- 2022-07-18巨頭悄然新布局:溫氏投資成立泰德飼料!新五豐出售怡農60%股權!酵母大王投上億元建發酵飼料廠…
- 2022-07-18如何看待豬肉進出口
- 2022-07-18王宗禮站長帶隊赴鄂開展生豬生產形勢調研
- 2022-07-18玉米短期市場供大于求
- 2022-07-15關于公布2022年第三批團體標準立項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