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業(yè)農村部解讀2024年一季度農業(yè)農村經濟運行情況
4月19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農業(yè)農村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介紹2024年一季度農業(yè)農村經濟運行情況,并答記者問。
目前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近兩成夏季糧油豐收基礎逐漸打牢 農業(yè)農村部有效應對去冬今春冰凍雨雪和寒潮天氣,強化技術指導服務,促進苗情轉化升級。農業(yè)農村部黨組成員李敬輝在發(fā)布會上介紹,據農業(yè)農村部農情調度,冬小麥面積穩(wěn)中略增,一二類苗比例91%,長勢好于上年、好于常年;冬油菜面積小幅增加,一二類苗比例85.1%,好于上年、與常年相當。同時,抓好春耕春播,目前全國春播糧食已完成近兩成,進度同比略快。其中,早稻栽插過七成,玉米、大豆播種過一成。
農產品價格總體有望逐步企穩(wěn)回升并保持在合理區(qū)間
會上有記者問:今年一季度以來,包括春節(jié)期間,我國農產品價格呈現出偏弱運行的態(tài)勢。請問主要原因是什么?會產生哪些影響?后期的市場走勢又如何?
農業(yè)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雷劉功介紹,受國內外多因素疊加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多數農產品價格偏弱運行。據農業(yè)農村部數據,今年1—3月農產品批發(fā)價格200指數為128.04,同比低4.43個點。總體上看,當前農產品價格下跌是市場供求規(guī)律作用下的階段性波動。在國內糧食、生豬等重要大宗農產品生產供應連年穩(wěn)中有增的情況下,消費、進口等環(huán)節(jié)的形勢變化對價格的影響變得相對明顯。
雷劉功指出,一方面,農產品消費仍處于恢復過程。今年以來,餐飲、旅游等帶動農產品需求逐步向好。但綜合加工企業(yè)、批發(fā)市場等方面反映情況看,目前部分農產品消費暫時尚未恢復到預期水平。另一方面,國際市場價格傳導。受全球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供需階段性寬松等因素影響,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從2022年下半年以來持續(xù)大幅回落,這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國內農產品價格上升的動力。同時,在買漲不買跌的心理影響下,一些市場主體也調整了買、賣、儲、運等經營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價格上漲的預期空間。
雷劉功提到,對于農產品價格低位運行的影響,我們要辯證地看。農產品一頭連著廣大市民,一頭連著億萬農民。農產品價格便宜了,對于城鄉(xiāng)居民降低生活成本、一些工業(yè)企業(yè)降低生產成本,都是實實在在的利好,但另一方面,對于農民增加收入也確實會帶來不利影響,而且可能對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造成影響,進而對全年農產品穩(wěn)產保供帶來不利影響。為促進農產品市場平穩(wěn)運行,穩(wěn)定農民收益預期,國家有關部門及時采取了調整優(yōu)化產能、增加儲備收購、促進加工轉化等一系列措施,目前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玉米、豬肉等部分品種市場價格近期已有所企穩(wěn)。
雷劉功指出,從后期走勢看,隨著各項宏觀政策組合落地見效,經濟持續(xù)恢復向好,農產品需求將不斷回暖,市場預期也將進一步改善,農產品價格總體有望逐步企穩(wěn)回升并保持在合理區(qū)間。
點評:“國家有關部門及時采取了調整優(yōu)化產能、增加儲備收購、促進加工轉化等一系列措施”,這反映了國家對當前糧食市場弱勢運行的一種調控意圖,不排除后續(xù)會有系列利多政策出臺以穩(wěn)定價格,對于后市,我們也不必過度悲觀,有望止跌回穩(wěn),但也應保持謹慎,在供需格局未能真正轉變之時,政策起到的多為穩(wěn)定而非刺激作用。
二、中國氣象局對后期天氣情況的預判
中新網4月30日電 30日中國氣象局召開5月新聞發(fā)布會。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章建成表示,根據目前情況來看,今年整體的形勢利于農作物夏糧產業(yè),油菜前期可能遭受了凍害,但是后期天氣情況影響還是比較好的,從目前從長勢來看,受凍害影響還是比較小的。
預計未來10天,江南、四川盆地及貴州等地強降水、強對流天氣多發(fā),對成熟油菜收割不利,并易造成局地油菜、冬小麥倒伏,增加后期機收難度;5月中旬,四川盆地、貴州大部連陰雨風險低,利于冬小麥集中收曬。5月下旬,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湖北東南部、江西出現連陰雨和低洼農田漬澇災害的風險高,需注意清溝排水,防范收獲期“爛場雨”危害。5月,華北東部、黃淮東部及河南北部中下旬可能出現“干熱風”天氣,需做好“一噴三防”,防范干熱風危害;山西西部、陜西關中5月下旬出現連陰雨和麥田漬澇的風險較高,對小麥灌漿不利。5月,四川南部、云南中北部等地降水仍偏少,旱情可能持續(xù)或發(fā)展,不利春播作物穩(wěn)健生長和一季稻移栽,各地需提早做好水源調配,確保不誤農時。
點評:天氣問題再度成為夏糧產情的焦點。5月份將進入小麥的關鍵生長期和收獲期,去年“爛場雨”帶來的產情、行情形勢反轉仍歷歷在目,今年也尚未可知,在拉尼娜影響和全球氣象條件日益嚴峻之下,“百年一遇”天氣的幾率越來越高。
三、間諜竊取我國雜交水稻親本種子
國家安全部近日披露多起國家安全領域典型案例,其中,“間諜竊取我國雜交水稻親本種子”一案受到廣泛關注。國內某農業(yè)科技公司原總經理朱某某以“合作制種”名義,先后向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違規(guī)出售5種親本稻種,獲得了超出正常售價的回報,獲刑1年6個月。
近年來,境外間諜情報機關持續(xù)加大對我國糧食領域滲透力度,大肆竊取我核心科研情報,給我國水稻種業(yè)核心競爭力與糧食安全造成顯著危害。國家安全機關主動出擊,2022年至2023年集中破獲系列間諜竊密案件,依法調查審查涉案人員近百名、查處重點涉案企業(yè)11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刑事責任。
安徽農業(yè)大學農學院院長武立權介紹,不同于普通的種子,親本種子是能產生種子的父本和母本,是最核心的育種材料。武立權說:“水稻的親本其實就是我們從資源當中已經發(fā)掘鑒定可以利用的新的種質資源,在這個資源的基礎上,我們通過親本進行配組,把這個組合應用于我們的生產,來發(fā)展我們的糧食生產。”
種子是農業(yè)的“芯片”,而種質資源是培育好種子的第一步。國家安全機關干警表示:“按照我們國家種子法等相關法律規(guī)定,無論向境外出口什么樣的雜交水稻種子,都必須經過農業(yè)農村部及相關部門的批準。他們所有出去的種子都沒有經過合法手續(xù)批準,所以‘合作制種’只是掩耳盜鈴而已。”國家安全機關干警介紹:“當前,國家安全形勢發(fā)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非傳統(tǒng)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我們要堅決防范境外伸向我種質資源的竊密‘黑手’,筑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點評:糧食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內容和基礎,種子是糧食的芯片。我國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明確規(guī)定,國家對種質資源享有主權。因此,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種質資源。
四、一季度全國農業(yè)生產穩(wěn)定,谷物生產者價格下跌
16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一季度國民經濟生產情況,總體實現延續(xù)回升向好態(tài)勢,開局良好。其中,涉及農業(yè)、畜牧業(yè)、工業(yè)、服務業(yè)、市場零售消費、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貿易、居民消費和就業(yè)等多個方面。
初步核算,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29629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比上年四季度環(huán)比增長1.6%。分產業(yè)看,第一產業(yè)增加值115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yè)增加值109846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74915億元,增長5.0%。其中,涉農方面的有關情況摘錄如下:農業(yè)生產形勢良好,畜牧業(yè)平穩(wěn)發(fā)展一季度,農業(yè)(種植業(yè))增加值同比增長3.8%。冬小麥播種面積保持穩(wěn)定,長勢總體較好,春耕春播平穩(wěn)有序推進。據全國種植意向調查顯示,全國稻谷、玉米意向播種面積有所增加。一季度,豬牛羊禽肉產量2490萬噸,同比增長1.4%,其中,豬肉產量下降0.4%,牛肉、羊肉、禽肉產量分別增長3.6%、0.1%、6.1%;牛奶產量增長5.1%,禽蛋產量增長1.5%。一季度末,生豬存欄40850萬頭,同比下降5.2%;一季度,生豬出欄19455萬頭,下降2.2%。據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谷物生產者價格同比下跌4.8%。分品種來看,玉米跌幅最大,達11.9%。小麥次之,跌2.8%。稻谷則上漲3.5%,與其他品種形成鮮明的對比。
點評:三大主糧中,稻米繼續(xù)呈現穩(wěn)中上漲的趨勢,小麥和玉米行情繼續(xù)走弱,分別跌1.5%、0.6%。其中,小麥跌幅最大,短期未見利好因素提振,跌跌不休的趨勢仍難以好轉。
五、牛津經濟研究院:全球糧食價格將在今年下跌并觸底
過去兩年,全球糧食市場出現的數度價格暴漲,不僅導致全球通脹飆升,也令世界經濟“腹背受敵”。但進入2024年以來,世界糧食價格下行已成大勢所趨。經濟顧問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近期預計,全球糧食價格將在今年下跌并觸底。“我們的基準預測是,今年全球糧食大宗商品價格將出現年度下降。”該研究院發(fā)布的報告顯示,這將有助于減輕下游食品零售價格壓力,預計今年糧食價格將再下降5.6%,明年開始才會逐年回升。
與之類似的是,數據提供商FactSet表示,今年迄今為止,全球小麥期貨價格下跌了近10%,同期玉米期貨價格下跌了約6%。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數據顯示,目前,谷物、糖和肉類的價格已從2022年創(chuàng)紀錄的高點回落。截至今年2月,FAO的糧食商品價格指數——這是衡量一攬子食品類商品國際價格月度變化的重要尺度——連續(xù)7個月下滑,并創(chuàng)下了3年來新低。由于乳制品、肉類和植物油價格上漲,3月該指數小幅上升至118.3,但與上一年同期相比下跌7.7%。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糧食價格下降了9%。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的最新數據則顯示,今年2月,38個工業(yè)化國家的糧食價格年增幅下滑至5.3%,低于前一個月的6.2%,遠低于2022年11月時16.2%的高峰。
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分析,世界糧價下降的主因是多種重要作物供應充足,尤其是小麥和玉米。在俄烏沖突引發(fā)國際能源價格上漲、貿易量下滑、全球出現了比預期嚴重的旱情以及新冠疫情對相關的供應鏈沖擊等因素之下,過去兩年世界糧食價格曾出現飆升的現象。但恰恰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后,糧食價格暴漲促使農民們增加了小麥、玉米的生產。近幾個月,這兩種主要作物實現了豐收。牛津經濟研究院表示,在今年8月結束的銷售年度里,全球玉米收成量可能創(chuàng)新高。小麥收成預計也處于高位,盡管略低于2022年至2023年銷售年度的創(chuàng)紀錄水平。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艾哈邁德表示,烏克蘭農產品一直能順利出口,且俄羅斯小麥也流入了國際市場,這些都使得世界糧食價格保持在低位。
盡管世界糧價步入下行通道,但這并非意味著世界糧食市場已無隱憂。例如,雖然小麥、玉米的價格出現了下滑,但大米的價格卻一直在穩(wěn)步攀升。這背后的原因之一在于,印度實施的出口管制影響了全球供應。印度的大米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40%。印度去年的歉收也推高了大米價格,粗米期貨今年以來已上漲超過8%。
值得一提的是,極端天氣條件、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金融霸權下的貨幣貶值等因素,都可能會使全球糧食安全面臨持續(xù)性的風險。牛津經濟研究院警告,由于惡劣天氣條件,世界糧食價格仍有上行風險。例如,最近的惡劣天氣一直在干擾作物生產前景,并導致西非可可歉收,引發(fā)創(chuàng)紀錄的價格飆升。報告表示,如果惡劣天氣持續(xù),其他主要作物的收成也可能會受到影響。“雖然我們的基本判斷是今年糧食價格將保持低迷,但如果相關風險增加,價格反彈幅度可能超出預期。這也可能導致食品價格通脹率高于我們的基本預設,從而給消費者帶來壓力。” 另據IMF預計,2024年全球通脹遠非樂觀:在實施通脹目標的經濟體中,2024年有89%的經濟體的通脹率將繼續(xù)高于其目標水平。專家表示,允許自由貿易和使用能夠更好地抵御氣候變化的農作物品種,都將有助于防范和緩解未來糧食市場的危機。
點評:除了諸多不確定因素外,全球糧價是否能再度強勢反彈回升,根本取決于全球經濟的復蘇是否強勁,美聯(lián)儲會否降息,因為國際糧食的金融屬性已經相當明顯。
六、廣東早稻生產受災嚴重,排水補種有序推進
據南方農業(yè)報報道,截至4月23日,廣東14個縣(市、區(qū))累計雨量打破當地4月極值。記者走訪韶關、清遠、肇慶等多地發(fā)現,受強降雨及洪澇災害影響,早稻生產受災嚴重,部分農戶損失慘重。目前,各地應急救災工作有序展開,種植戶積極抗災復產。但新一輪暴雨月底繼續(xù)上線,對于廣東農業(yè)無疑是雪上加霜。
連續(xù)超強降雨補救難度較高
谷雨一過,廣東各地持續(xù)兩個月的春耕基本結束,但隨之而來的暴雨讓許多農人的辛苦付出化為泡影。韶關市農業(yè)農村局發(fā)布信息,受強降雨影響,韶關市農作物受災面積累計11.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受災8萬畝,經濟作物受災3.8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3億元。
“秧苗浸水不可怕,可怕的是浸水時間超過3天。如果未來幾天不再降雨,理想狀態(tài)下,可以恢復一些,如果繼續(xù)下雨,就沒辦法補救了。”肇慶市皓德農業(yè)合作社的譚少聰介紹,他種植的早稻受災面積近200畝,已插秧一段時間。“暴雨前有一些卷葉蟲,剛噴了藥,暴雨一來白干了。”他苦笑著說。
“總體情況不太理想,重新補種的可能性較大。”廉江市和寮鎮(zhèn)一農資店負責人黃今介紹,他種植了200多畝水稻,此前已投入七八萬元。“這種大片淹水沒有一點辦法,抽水泵也沒有用,只能等水退去。”力爭快速排水 盡快補種改種暴雨來襲,排水最重要。
“條件允許,可以補種一些早熟品種,這樣也不會影響晚稻播種。”振飛農業(yè)服務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廣東省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正高級農藝師周繼勇特別提醒,天氣和水利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粵北地區(qū)可實行“一季稻+冬種”的模式,清遠南部雙季稻地區(qū)可直播補種生育期特別短的品種,并在新一輪龍舟水來臨之前加固排水系統(tǒng)。
努力自救,盡量降低損失,種植戶不停歇,有關部門也盡力給予支援。
自4月19日以來,廣東省農業(yè)農村廳已向全省農機系統(tǒng)發(fā)出預警信息,要求各地指導農機服務組織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加強應急值守,動員全省農機服務組織發(fā)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精神,組織應急作業(yè)服務隊跨區(qū)支援。
4月20日,廣東省農技服務“輕騎兵”聯(lián)席委員會發(fā)布了致全省農業(yè)科技特派員(輕騎兵)的倡議書,各地農業(yè)科技特派員(輕騎兵)下沉一線,救災復產,同時在“粵農技”“農友圈”等平臺發(fā)布技術指導。韶關市農業(yè)科技推廣中心派出技術人員到樂昌、仁化、翁源、曲江等地,開展水稻、油菜、花生、香芋、花卉等受災作物的田間技術指導工作。東莞市農技辦出動三個“輕騎兵”應急小分隊,分別前往麻涌、萬江、高埗、石碣和黃江五個鎮(zhèn)街,指導農戶及時采取災后復產技術措施。
4月23日,廣東省財政廳會同省有關部門,緊急撥付省級自然災害救災資金、省級水利應急救災資金和省級農業(yè)應急救災資金合計9000萬元,用于支持韶關、清遠、肇慶等市受災群眾生活救助、倒損住房恢復重建、農業(yè)救災復產、水毀水利設施修復等工作。
點評:去年廣東早稻豐收,一個重要原因是生長期天氣有利,受災率和成災率較往年明顯降低。今年的情況不容樂觀,降雨來得早、強度大、持續(xù)時間長,穩(wěn)產壓力大。
七、新疆地區(qū)臨儲和中儲糧小麥相繼發(fā)布停拍公告
4月29日,糧食交易協(xié)調中心發(fā)布公告,綜合考慮當前小麥市場形勢和調控需要,接國家有關部門通知,自5月初起暫停新疆地區(qū)臨儲小麥交易。
4月30日,中儲糧發(fā)布公告,自2024年5月6日起,中儲糧集團公司將暫停中央儲備小麥輪出銷售,直至本年度新季小麥集中上市收購基本結束,其后如恢復將另行公告。新季小麥上市后,中儲糧集團公司將積極入市做好小麥收購工作。
點評:五一假期前兩個政策性小麥停拍的消息一定程度上提振麥市,但在市場整體供需格局未轉變之下,政策的調控只能起到止跌作用,很難真正改變走勢,后市的天氣將成為關鍵。
八、農業(yè)農村部相關司局負責人回應網傳小麥青貯問題
近日,有網絡自媒體發(fā)布傳播帖文、短視頻,稱“收割未成熟小麥作青貯飼料,一畝地收入可達到1500元”。
北京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農業(yè)農村部相關司局負責人,該負責人表示,農業(yè)農村部對此高度重視,已組織對相關信息進行核查,網傳帖文中基本沒有具體時間、地點等信息,通過對圖片、視頻等進行溯源查找,并組織地方與發(fā)帖人核實,有的是舊圖新發(fā),有的是將其他作物張冠李戴,還有的是推銷割草機具,均為不實信息。
該負責人表示,青貯飼料的主要原料是青貯玉米,地頭收購價在500元/噸左右,而收割未成熟小麥用作青貯,畝生物產量不到1.5噸,按網傳1500元/畝計算,折合收購價超過1000元/噸,遠高于青貯玉米,且小麥的飼用價值僅相當于青貯玉米的70%左右,從營養(yǎng)價值、經濟價值來說,收割未成熟小麥用作青貯既不劃算,也不合常理。從近些年的情況看,只有少數奶牛養(yǎng)殖場在配套飼草料地上輪作倒茬種植一些飼用小麥,用來作青貯飼料。2022年受前一年北方嚴重秋汛影響,黃淮海地區(qū)個別養(yǎng)殖場青貯玉米收儲量不足,所以增加收儲了少量口糧小麥作補充。而今年據中國奶業(yè)協(xié)會調度和各地反映,奶牛養(yǎng)殖場青貯飼料供給正常,沒有出現短缺現象。
該負責人表示,小麥是重要的口糧作物,面積和產量占全年糧食的1/5以上,又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夏糧小麥首戰(zhàn)告捷對奪取全年糧食豐收至關重要。當前,主產區(qū)小麥長勢良好,一二類苗比例較去年高1個百分點,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小麥生產好形勢。下一步,農業(yè)農村部將指導各小麥主產區(qū)強化后期田間管理,落實“一噴三防”措施,抓好赤霉病、條銹病、穗期蚜蟲等重大病蟲害防控,制定應對“爛場雨”應急預案,確保顆粒歸倉。
點評:有關部門就相關問題直接、及時的回應是抑制謠言的最佳手段。
九、我國小麥抗赤霉病機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小麥赤霉病是一種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流行的真菌性病害,給小麥產業(yè)造成了嚴重損失。近日,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南京農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等中外科研團隊合作,在小麥赤霉病抗性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果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宿主與微生物》在線發(fā)表,該論文同時被選為封面文章。
近年來,我國成為受赤霉病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年均發(fā)病面積約占小麥播種面積的20%,嚴重威脅我國糧食安全生產。培育抗赤霉病小麥品種成為了控制該病害危害的關鍵途徑之一。
在眾多抗赤霉病基因中,Fhb1是效應最大的赤霉病抗性QTL(數量性狀基因座),在抗赤霉病育種中被廣泛應用。盡管該基因已經被克隆,但Fhb1的確切作用機制一直不清楚。
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小麥遺傳育種團隊何漪副研究員介紹,研究發(fā)現,小麥中的Fhb1關鍵基因編碼蛋白TaHRC,通過一種“液-液”相分離的生物物理過程,驅動大分子凝聚復合體來調控小麥對赤霉病的抗性。
在小麥體內,TaHRC等位蛋白會招募多個含有無序區(qū)的蛋白復合體,但又會通過相反的作用驅動這些復合體成員的分離,進而發(fā)揮“感與抗”赤霉病的功能。研究人員通過人工遺傳改造技術,弄清楚了不同凝聚態(tài)的復合體通過調節(jié)可變剪接的穩(wěn)定性和免疫應答,最終調控小麥對赤霉病的抗病性和感病性的機制。
這項研究不僅揭示了Fhb1關鍵基因編碼蛋白通過驅動凝聚復合體調控小麥赤霉病抗/感的生物學機制,為理解小麥對赤霉病的應答和抵御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未來小麥赤霉病抗病分子育種提供了重要支持。
點評:小麥赤霉病防控“窗口期”短,技術要求高,每年都會對小麥的產量質量造成一定的不確定性,今年局部地區(qū)小麥赤霉病更是偏重至大流行風險高,在極端天氣頻發(fā)的當下,科技的突破將是穩(wěn)產豐產的關鍵手段。
十、2024年3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
據樣本企業(yè)數據測算,2024年3月,全國工業(yè)飼料產量2460萬噸,環(huán)比增長24.0%,同比下降3.2%。主要配合飼料、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出廠價格環(huán)比、同比以降為主。飼料企業(yè)生產的配合飼料中玉米用量占比為37.7%,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配合飼料和濃縮飼料中豆粕用量占比13.2%,同比持平。2024年一季度,全國工業(yè)飼料總產量6896萬噸,同比下降3.4%。其中,配合飼料、濃縮飼料產量分別為6393萬噸、307萬噸,同比分別下降3.5%、7.1%;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量159萬噸,同比增長1.7%。主要配合飼料、濃縮飼料、添加劑預混合飼料產品出廠價格同比以降為主。
點評:3月飼料產量環(huán)比增長明顯,同比降幅略有收窄,加上一季度生豬出欄量下降,兩個指標均顯示當前生豬去產能化逐漸進入尾聲,需求有望提前恢復。前段時間農業(yè)農村部組織專家、行業(yè)協(xié)會和重點企業(yè)進行了專題會商。大家也認為,隨著生豬去產能效果的逐漸顯現,能繁母豬存欄量、中大豬存欄量和新生仔豬數量都呈現下降趨勢,二季度生豬市場供需關系將進一步改善,生豬養(yǎng)殖可能實現扭虧為盈。
來源: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點評者:鄭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