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行新的糧食購銷政策后,新的糧食購銷體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作為人們日常食品的主要原料——小麥,市場大,耐儲存,企業收購時盈利把握性比較大,因而積極性較高。而玉米等秋糧產量相對小于夏糧,糧食企業經營風險較大,糧食企業大多不敢貿然大量收購。農發行出于對信貸資金安全的考慮,放款審慎,致使糧食企業收購資金緊張。
二、糧棉收購價格偏低,農民惜售心理嚴重。蘭考縣今年秋糧獲得豐收,玉米市場價每斤0.52元,與去年同期每斤0.66元相比,下跌了0.14元。花生米市場價格每市斤2.30元,與去年同期3元相比,下跌了0.70元。由于價格的下跌,除極少部分農民因急需用錢不得不零星出售外,大部分農民都在等待觀望。
三、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改制進入企業重組、人員分流的關鍵階段,企業領導忙于改革,無暇顧及秋糧收購,一般職工去留未定,缺乏收購積極性。同時,因為企業人員分流需要大批的安置資金,造成企業收購資金的短缺和自籌資金的困難。據統計,蘭考縣18個糧食購銷企業現有職工2274人,需買斷工作關系的職工共有1586人,需償付職工原來的集資、補交職工養老金、補發拖欠工資和分流人員安置資金4822萬元。目前省政府補貼544萬元,企業自籌1744萬元,尚有缺口資金2500多萬元無法籌集,致使秋糧收購提不到糧企的議事日程上來,目前全縣18個糧食企業中很少有入市收購秋糧的。
從夏糧收購到秋糧收購,由于受去年以來糧價高企的影響,糧食企業心中沒底,農民觀望情緒濃重,雙方互為等待的結果是糧食市場的不溫不火。秋糧收購作為糧食企業一年中收購活動的一個重要方面,能否做好這項工作對下一步國有糧企的生存與發展意義重大。
筆者認為,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特別是已經改革結束的糧食企業當前要迅速進入經營狀態,在邊購邊銷、快購快銷的經營過程中獲取更大的利潤。通過自身長期從事糧食經營所建立的渠道,發揮橋梁作用,為農民著想,把有關秋糧的價格信息及時傳遞給他們,通過合理的價格收購,密切與糧農的關系,從而贏得他們的信任。這些工作對糧食企業今后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農發行,在防范信貸資金風險的前提下,也應主動為糧食企業收購提供貸款支持。對于正在實行改革的企業,要根據企業已經簽訂的購銷合同給予信貸支持,不能以企業正在進行改革、發放貸款存在風險為由拒絕發放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