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消息:據美國農業部周三稱,為了提高國內農戶的收入,中國政府在2004年實施了糧食補貼和農業政策,但是收益甚微。
美國農業部經濟調查局在一份專題報告中說,2004年中國政府提供農業補貼是為了縮短農村和城市居民之間日益拉大的生活差距。
去年春季,中國政府向水稻、小麥、玉米和其它糧食種植戶提供了14億美元的直接補貼,并取消了農業稅,總額達到50到70億美元。
美國農業部稱,2004年農戶每種一英畝的糧食就可以拿到大約7.33美元的補貼。2004年中國糧食產量預計達到約4億美元,這意味著政府支付給農戶的補貼總量還不足糧食總產值的2%。
美國農業部稱,中國政府直接補貼到戶,還減免農業稅,從象征意義上很重要,因為此舉扭轉了農戶交稅的歷史,但是這些措施只是小幅提高了農戶的收入。去年,糧價漲了30%,這對提高農戶收入更重要。
USDA補充說,補貼還不足以使得種糧象種棉花、蔬菜或水果等替代性農作物那樣收益高。
由于目前國際糧價處于下跌態勢,中國近來宣布將向2005年玉米提供資金支持。如果需要進一步鼓勵農戶種糧食,中國政府可能會在全國范圍內采用價格與產量相連的補貼形式。
2004年中國政府還提供了價格1.93億美元的糧食和大豆種子補貼,500萬美元的農場機械補貼,并投資1800萬美元,用于改善灌溉、電力、道路和其它農場基礎設施。
其它新的農業政策包括,把國內市場體制私有化,鼓勵農村合作社和銀行向農戶提供更多的貸款。
美國農業部稱,觀察家的初期評估報告顯示,糧食市場將越來越有競爭力,也越來越開放。私營和個體糧食經銷商在糧食采購中正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國有企業則在提高服務質量,并與農村經紀人合作收購糧食,農戶在糧食銷售方面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