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科技與經濟》精彩導讀
一、卷首語
企業家成功的基因
文/董志玲
中國一流的企業家從張謇、盧作孚到牟其中、任正非、王石、馬云,天生的基因造就了今日之角色,也印證了 “從小看大,三歲看老”這句俗話。
《飼料科技與經濟》雜志遍訪中國飼料行業著名企業家領袖,其根本不是探討成功的難易,而是提示:沒有奇跡,只有常規。我們看到表面的奇跡,都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
二、觀察家
繁華不會從天而降
文/趙明
慶典是一次展示,展示的絕不是簡單的繁華;
一次盛會,更多人可能關注的是去了多少人,有多體面,有多繁華,卻很少關注繁華的真實內涵,換句話說,就是儀式結束后,繁華是否還在延續,是否還能延續;諸多公司盛會之后,卻發現熱鬧和公司無關,只是請了一些木偶借自己的軀殼上演了一場與公司并無關聯的大戲,甚囂塵上又歸于沉寂。
禾豐十五周年慶典是一場繁華的盛宴,在這場繁華的背后有的是什么?是禾豐文化的精彩,是領導者的細膩心思,是如綿如帛的境界,還是金衛東的故友真情?十五年繁華之后的禾豐又將駛向何方?這種繁華是否還會繼續在行業上演?
三、資訊
項目動態
⑴一億只肉雞加工及飼料生產項目在孝義市開工
⑵湘新建年加工200萬頭生豬屠宰基地
⑶山東省兗州年產30萬噸飼料項目及4萬噸養豬場建成
⑷眾品集團投資10億的肉類加工項目將在吉林農安開工
⑸唐山六和20萬噸飼料加工項目投資
⑹重慶市西陽:年產20萬噸飼料加工廠運營投產
⑺東方希望年產20萬噸飼料生產線與湖南新化簽約
⑻雨潤肉牛深加工項目落戶河北隆化
⑼河南鄧州開建百萬頭生豬養殖基地
⑽粵海飼料集團第十家子公司正式開業
⑾艾格菲江西新余將建50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
科技資訊
⑴鐵騎力士集團召開“國家現代水禽產業技術體系專家·鐵騎力士鴨業發展戰略研討會”
⑵CJ第一制糖率先研發出飼料用抗生素替代物
⑶對蝦飼料添加劑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⑷揚翔投資5億成立地方豬創新研究院
⑸國家飼料工程研究中心碩博士實驗基地落戶唐縣
⑹帝斯曼與武漢有機實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⑺“生物蛋白飼料的開發與應用”項目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投資動向
⑴世界銀行旗下公司1000萬美元投資中國生豬
⑵艾格菲宣布收購美國龍頭養豬公司
⑶武漢豐澤農牧科技在美上市發行價6美元
⑷澳大利亞牧場引發印度中國以色列等奶業國家的投資
四、主題策劃
來吧,讓我們一起看未來!
盡管預測未來是一件具有風險的事情,但也是一件極有價值和意義的事情。在這個充滿變數的商業世界里,什么樣的的企業代表行業的未來?什么樣的企業最具成長性?
一直以來,我們都持續關注創新型企業的團隊因素。“高管團隊“,包括創始人的特質與戰略遠見等。這是一家企業能否做好、做強的五個關鍵指標之一。
這一期的主題企業不管是大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但他們身上都有很好的成長基因。他們并不是指南針,但或多或少他們可以給我們帶來思考和方向感。
六和:憑什么總喝“頭啖湯”?
文/子玉
對于六和我依然談不上熟悉,因為我了解的六和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這種熟悉和陌生的感覺其實就是一個“外人”對六和的常規距離。我不希望寫出來的六和依然是喋喋不休的老調重彈,讀者也不希望看到被屢次重復的六和。
我查找了這幾年報道六和的所有資料,突然明白,六和在行業受矚目的時間已有十幾年之久,所以媒體對他的報道已經“公式化”了,大家一直是在六和成功模式的框框里來看六和的發展。人們所看到的六和都是媒體環境下的六和。當我迎著光芒去思量六和時,這種光芒完全左右了我的思想和視線。也許我該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和人性的角度去看看六和,看看六和成功背后的人。
【對話黃炳亮】
做世界級的企業技術研發中心
六和集團企業技術中心經過八年的發展與完善,研究開發與創新能力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科技人員隊伍結構合理,有一批技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帶頭人,有很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優勢。已具備了國內領先的研究、開發、試驗條件。研究開發投入充裕。技術中心建立了穩定的產學研合作機制,多年來技術創新績效顯著,有力保證了六和集團的快速發展和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
【強勢點評】
六和上市:眾高官盡享股權激勵盛宴
新希望(000876)13日公布重組方案,公司擬以“定向增發+資產置換+資產出售”的方式,注入山東六和集團100%股權、六和股份24%股權、新希望農牧100%股權以及楓瀾科技75%股權,預估值分別為52.7億元、9.6億元、15.3億元、0.5億元,注入資產規模合計達78.1億元。
至此,新希望集團農牧資產整體上市拉開序幕,醞釀三載承諾得以兌現。六和集團、新希望農牧的農牧核心資產將同時整合進入上市公司,而與主業不符的地產業務和盈利能力較弱的乳業資產將實現剝離,未來公司主業將更加突出,盈利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將進一步提高。
英惠爾:“橘色風暴”來襲
在精細化管理家族中,英惠爾是一個初學者,但是在管理的精細上是同樣的優秀。精細化管理是猛獸又是靈獸,是艱難又是平易近人。那么英惠爾是如何將這樣一個奇特的模式納入門下?又是如何發揮它的威力?
【對話郭慶】
郭慶:精益管理中的藝術
精益化生產是超越競爭者、超越自我的一個需要,是構筑生產卓越型企業的需要,也是成為一個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的必然選擇。經營企業更多的是一門藝術,精益化生產則是這門藝術中的難題之一。企業要實現精益化必然會遇到很到的阻礙,缺乏推進精益化生產的管理者和接受、實現精益化的員工。所以在沒有解決人的問題之前推行精益化生產,必然會引發一些矛盾,最后也會偏離最初設計的目標。當今中國飼料企業中,已有敢為人先率先實施精益化生產的領跑者,做為“英惠爾”總裁的郭慶,在運用這些藝術的同時又是如何解決過程中的種種矛盾,堅定不移地朝著設定的目標前進?
鐵騎力士:技術品牌雙導向
從“馮光德實驗室”到“圣迪樂雞蛋”再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薦使用產品”,有人說鐵騎力士在這條生產鏈上已經到達了頂峰,開始另辟市場;有人說這是鐵騎力士技術商業化的中途站……無疑,這個模式是成功的典范,那么潛藏在背后的什么?是在鐵騎力士這個紅娘的牽引下,技術和品牌的“一見鐘情”而后“水到渠成”?還是二者的相見恨晚的知己同進退?
面向中國飼料工業“十二五”規劃,打造“四位一體”的科技發展戰略
——飼料工業“十二五”規劃科技研討會
科技,不僅是另外一個飼料工業品牌,也是飼料工業三十年發展歷程的縮影。
科技源自一個全新概念:隨著人們安全意識更加成熟,期望越來越高,他們開始尋求一種與眾不同又安全高效的“感覺”,同時需要來自他們熟悉和信任的品牌的保障。
飼料工業的科技又一次告訴我們,科技,不僅僅在于創新研究,更根植于蟄居的慢慢長夜中。
2010年飼料工業“十二五”規劃科技研討會,吹響了科技創新的“集結號”!
六、封面故事
薛華:40不惑
薛華低調、自律、年輕、奮進、富有,還有讓女人在心底砰然心動的俊朗。
他年紀輕輕,就在飼料行業中披荊斬棘,所向披靡。70年代出生的薛華有著濃重的“五四青年”氣質,他一面滿懷英雄主義,一面迎接瑣碎事務的擊打。在這個財富急劇升起,急劇破裂的時代,他成功于偶然與必然中,華貴而失落,矛盾而奮進。
40歲的不惑之惑在于更加強大的領導力、管理能力和平衡能力。年輕的薛華需要將自己的使命轉變為所有海大人的使命,這是一件艱苦卓絕而又偉大的事情。
【對話薛華】
人才戰略 未雨綢繆
“企業之間的競爭實際上是人才的競爭”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人才的爭奪是懸在企業家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如何避免自己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被“挖”走?怎樣真正留住優秀人員的“心”?
薛華解讀“打造服務體系,構建價值鏈優勢”戰略
對于行業,過去的一年,飼料行業產量首次出現了負增長,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已將飼料行業拖入泥潭。而在這條路上將不會有贏家。飼料行業的“冬天“就這樣悄悄的降臨了,而這僅僅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日子將更加殘酷。為什么會是這樣?薛華的回答充滿了哲學辯證的意味:“這是中國企業三十年發展史以規模增長為導向的粗放發展模式的必然結果,飼料行業的產品、研發、市場模式及戰略定位的嚴重同質化在未來必然會導致行業的利潤持續下滑直至整體虧損。”
是的,在這個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道什么時候結束的“冬季”里,我們如何看待冬天?如何應對冬天?在無法預測未來“偶然”的情況下,如何提前先手做出“必然”預警?盡而又如何長遠應對“冬天之后下一個冬天”?
“打造服務體系,構建價值鏈優勢”海大的這一戰略對于未來處于大起大落環境漩渦中的飼料企業有特別的意味。因為,他事關“生存”還是“毀滅”。對于海大也對于其他企業…….
七、發酵思想
搜索!思索?探索……
主持/董志玲
本刊第三期刊登了知名咨詢師滑建強老師的《透視中小企業老板的盲區》一文,引起了很多老板的反思。如何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根本目標并打造一個系統的經營管理體系?
請看滑建強老師如何引導本刊記者進入孤獨和孤寂,在心靈深處與讀者共同“發酵思想”……
八、管理
(一)經營
中國知名企業家經營理念與哲學
文/史貞
一位知名企業家的思想讓你受益匪淺,兩位知名企業家的言論讓你“拍案驚奇”,三位知名企業家的碰撞讓你不能自撥……那么,當張躍、張維迎、張瑞敏等18位知名企業家同時出現在你的眼前的時候,又會產生怎樣炫目的爆炸火花。
《飼料科技與經濟》邀你共享這場經營智慧的饕餮盛宴。
企業盈利的十種說法
文/曉峰
經營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盈利,這是企業長遠戰略和持續發展的保障。如何才能盈利?盈利模式是關鍵。
曉峰精心準備十道盈利模式大餐,并對其一一解剖,在享受大餐的同時,能掌握烹飪技巧為吾所用。
(二)品牌營銷
盈利模式差異化:突破營銷同化的核武器
文/常螢
企業經營就是一場賽跑,盈利是終點,營銷是過程,品牌是道具,盈利模式就是起跑線。所謂“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起跑線上不能落后于人,更不能摔倒。
作者從盈利模式差異化角度,為你分析在同化問題當道的今天,差異化如何成為企業長青的核武器。
飼料企業的盈利模式及發展趨勢
如今的中國飼料行業競爭愈演愈烈,產品同質化競爭、原料價格上漲、國內外公企業兼并等等是每一個飼料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現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現代企業的競爭,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盈利模式的競爭。”要想獲得健康持久的發展,盈利模式是關鍵。
特此,編輯部精選了幾種常見而重要的盈利模式予之參考、切磋。
(三)運營
關于執行的思考
文/馮雪松
業界行情風起云涌,變化莫測,誰將是最終的大贏家?是什么因素主導著企業發展的腳步,決定著企業成敗?
長春禾豐公司總經理馮雪松將和你一起探討這背后的秘密,和你一起分享成功的經驗。
如何選擇領導模式
在管理工作中,領導者使用的權威和下屬擁有的自由度之間是此消彼長的關系,那么,領導者如何根據具體情況作出適當的選擇以達到領導行為的有效性?
為此,美國著名企業咨詢管理顧問坦南鮑姆和施米特劃分出了7種主要的領導模式。
(四)企業文化
哈佛經理人的自我超越藝術
文/何尚厚
真正能夠決定哈佛經理人處在通行全世界、長盛不衰位置的,不是各種耀眼的數字,而是能否擁有四個“很自我”的籌碼:即能否實現“自我激勵”,推進“自我改變”,如何定位 “自我挑戰”,怎樣“戰勝自我”?這就是哈佛人能力的秘訣。
(五)職場
五百強雷人招聘標準:微軟青睞失意者 聯想看重悟性
文/馮雨新
你是否具備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資格?你是否在為面試落選而苦惱?微軟、世界銀行、SAP、UPS、寶潔……編輯部拆招世界五百強企業招聘標準。
HR如何用好人才
文/李仁靜
人力資源選、育、用、留四個方面,做難的就是用人方面,這不似其他方面,企業之間可以借鑒,這是企業自己獨有的。那么要想在人力資源用人方面不發愁,需要做好哪幾個重要機制?在把這幾個機制做好的同時,又有哪些輔助條件是必須要做的?
哪些人在讀MBA
文/吳媛
MBA無疑是企業家們現在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一,從事MBA的培訓機構大大小小的多達上千家,那么這些企業家是如何選擇培訓機構的?是否所有的人都適合讀MBA?在讀MBA的過程中,又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的?
15種獨特的個人能力讓你在職場上更成功
文/白文皓
無論在內企,還是在外企,凡是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獨特的個人能力和人格魅力,這或許是一般人所缺乏的。他們的成功決不能簡單地歸結為機遇好,其中還包含了獨特的個人能力,為此,《飼料科技與經濟》為你精心篩選了其中的15種能力,使你在職場上更成功。
九、生活
(一)書齋
品質,是檢驗好書的唯一標準。推出好書,引導閱讀,是《飼料科技與經濟》生活欄目的唯一使命。編輯部、著名企業家、行業專家共同參與推薦書籍,以追求廣泛的參與度、強調圖書的優秀品質、建設主流的閱讀影響力為宗旨,來打造最具影響力的圖書推薦欄目。本期推薦書籍如下:
①《德魯克教你經營完美人生》
②《逆轉力-- 經濟不確定性時代的新領導法則》
③《與眾不同》
④《重啟思維》
(二)經典哲理管理故事(五則)
身為管理者的你是否常被一些莫名奇妙的管理問題困擾?這種緊張感有時候會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也許本期雜志精選的5經典哲理小故事能緩解你的壓力,同時給你一點啟發,一些感悟,這些哲理故事為你的成功指明方向,提供動力,激勵你的人生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