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到昨天為止,四川方面確認,豬鏈球菌感染人的病例已經有至少15天沒有出現增長,已經遠遠超出豬鏈球菌感染人最長7天“封喉奪命”的潛伏期,四川疫情已基本被控制,但是,自6月24日首度報告這一“怪病”以來,波及四川8個市、產生214例病例、死39人的噩夢,仍然導致四川豬肉銷售市場出現嚴重低迷:成都等川內各市豬肉銷售一度銳減至平常的10%,7月份四川豬肉價格同比下跌13.6個百分點。而處于疫區中心的一些職業殺豬匠,則受市場和政府調控措施的雙重擠壓,過去一月有很多人處于“封刀”狀態。
“保衛川豬”成為一段時間內四川農業的重點。8日,四川省省長張中偉在省政府會議上作出部署,對目前已得到初步控制的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疫情,除了繼續全力以赴控制疫情、抓好救治工作外,“努力搞好豬肉促銷工作,主動與國家有關部委、主銷區溝通聯系,恢復豬肉外銷市場,積極促進內銷,努力擴大出口”成為重中之重。
攸關全國菜籃子
四川豬肉的銷售既關系四川6000萬農民的根本利益,也影響著全國市場的“菜籃子”。“可能每一個吃過豬肉的中國人,都曾經吃過四川的豬肉。”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養豬所所長呂學斌博士說。
資料顯示,四川省畜牧業已經實現連續27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其產值去年即逼近1000億元大關,占有該省農業產值50%以上份額,對于6000萬四川農民增收,以及促進農村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作用重大。
而同時,生豬養殖又是四川畜牧業的大頭。2004年,四川生豬出欄8151.7萬頭,占全國6.28億頭的12.98%,占全球當年生豬出欄總量的1/17;豬肉產量630萬噸,占全國的13.05%;外銷豬肉80萬噸,占全國省際外調量的1/3;出口豬肉15.06萬噸,占全國50%。
重拾信心,十面突圍
目前,承擔四川豬肉內外銷主要攻關任務的四川省商務廳,并不否認“鏈球菌風波”之后四川豬肉銷售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在上個月疫情尚未被完全控制的時候,僅四川豬肉的兩個主銷區北京、廣東,就曾分別暫時封存四川凍豬肉1288噸、500余噸,而香港等地則宣布暫時停止對四川豬肉的進口。
本月上旬晚些時候,四川在確認疫情基本穩定之后,開始采取措施,從理順省內豬肉原產銷源頭、獲取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監總局支持和橫向溝通北京、廣東、重慶、上海、湖南、港澳等主銷區等十大方面入手,強力推動四川豬肉“十面突圍”。
在四川省內市場,包括工商、畜牧、檢疫、衛生等在內的部門以比平時更為嚴厲的檢查和措施,控制了豬鏈球菌對豬只和人員的傷害。僅四川省工商局截至上周的數據,全省工商系統即查獲瘟病豬肉29000多公斤、未經檢疫的豬肉15000多公斤,切斷了流通市場問題豬肉的銷售渠道,省內市場信心正在獲得重建。昨天有四川官方的統計說,省內個別市的豬肉銷量已經恢復到平時的大約90%。
廣東、北京和湖南是四川豬肉最大的主銷區。四川年外銷肉品折合生豬約2000萬頭,是國內最大的生豬產銷省。其中,每年調入廣東市場約25萬噸,調入北京市場約10萬噸,調入湖南市場約10萬噸,調入河南市場約8萬噸。東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地也有一定調入量。11日以來,四川省商務廳分別派出5個小組,前往北京、廣東、重慶、上海、湖南等地,協調川豬“解封工程”。
經四川方面努力,目前國家商務部已經表態,要求各省市區制止以防控疫情為名,排斥外地經檢驗合格的豬肉正常流通的行為,維護正常的豬肉流通秩序。同時將積極協調農業部,盡快對四川生豬疫情組織評估,并公布評估結果。而北京、廣東等地也紛紛表示支持四川的行動,對四川經檢驗檢疫合格的豬肉逐步解封。
在豬肉產銷企業方面,廣東最大的凍豬肉銷售企業廣宏集團近日也表示,7月公司與四川簽訂了購銷7億元凍豬肉的協議,折合豬肉約7萬噸,占廣東年調入川豬總量的1/4以上。廣宏將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盡快執行購銷協議,“明年還將繼續擴大四川凍豬肉的調入”。
而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昨天的一個會議說,7月以來駐扎在四川的一個香港特派組,已經評估認可四川豬肉是安全的,作為四川豬肉最大出口地的香港,其進口工作正在重啟之中。(記者霍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