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廣東省藥品出口1.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4%,增幅高出全國藥品出口平均增幅21.8 個百分點。但在增長背后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部分產品質量難以達到進口國要求等。
據海關介紹,深圳、廣州和珠海地區是廣東藥品出口的主要經營地區,其出口額合計已占廣東藥品出口總值的8 5.8%。廣東藥品主要出口到3個國家和地區以及中國香港,美國和歐盟為主要出口市場,年均增長七成以上。今年上半年,廣東對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分別為5277.1萬美元和4076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8%和70.8%;對中國香港出口2253萬美元,同比下降17.5%;對日本出口1176萬美元,同比增長26.2%。對以上4地的出口合計占出口總值的74.8%。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今年廣東藥品出口呈大幅增長,但在快速增長的背后卻隱藏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首先,高新技術含量高的產品所占比重較低。一直以來,廣東的藥品出口都以原料藥及其制劑為主,包括抗生素、維生素、激素類藥品和中藥材等,這些產品每年均呈大幅增長;而以生命科學技術和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所占比重只有1 3.6%,其中生命科學技術類藥品出口額2234萬美元,只增長了16.1%,低于廣東藥品總體出口增幅21.3個百分點;生物技術藥品出口額96.1萬美元,下降47.5%。其次,一些小企業的醫藥商品科技含量不高、質量不合格,因此在美國和歐盟頻遭扣留。為此,業內人士指出,廣東藥品出口企業應加強質量標準的規范化,調整參與國際競爭的模式,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自主創新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這樣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