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過后,中糧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糧控股(00606,HK)接連展開了一系列擴張動作,其背后顯示的是中糧集團整合農產品業務板塊明顯提速。
繼旗下非全資附屬公司東海與中糧集團成立合營公司從事農產品和油類倉儲買賣業務后,昨日中糧控股宣布,其與母公司中糧香港訂立四份購股協議,同時其子公司與吉林中糧生化簽訂了一項資產購置協議,收購四項農業加工業務,及吉林中糧生化廠房機器資產,涉及的總代價為11.01億港元。
中糧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中糧控股將變身中糧集團所有農產品加工業務的單一平臺,為配合日后擴展,有意向母公司逐步收購農業加工業務及資產。
昨日,中國糧油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亦證實,公司上市時就確定了將從母公司購買上述類似資產的思路,目標就是成為中糧集團所有農產品加工業務的單一平臺。
11億吸納大股東資產
中糧控股此次的收購過程頗為復雜,其與母公司中糧香港訂立四份購股協議,最終實現的效果是,中國糧油可以將上述公司即將控股和已實現控股的四個農產品加工公司納入自己的版圖,即中糧東莞、費縣中糧、黃龍食品以及吉林包裝。
這四項資產涉資9.73億港元,中糧控股將透過配發2.636億股新股,每股作價3.69港元的股份給大股東中糧香港,收購及股份配發完成后,中糧香港的持股將由原來的57.56%增加至60.57%.這一交易價格,比中糧控股前一日收盤價溢價約3.36%.
此外,中糧控股還將通過附屬公司中糧公主嶺以現金代價1.13億元人民幣(約1.28億港元)收購吉林生化廠房及機器。
中糧為何要進行如此復雜的收購?中糧內部人士表示,香港上市公司中糧控股將晉身為中糧集團所有農產品加工業務的單一平臺,為配合日后擴展,有意向母公司逐步收購農業加工業務及資產。
中糧集團推進專業化整合
“集團有限相關多元化,業務單元專業化”,這是寧高寧空降中糧后,欲推動業務體系繁雜的中糧實現轉型時提出的戰略定位。而根據這一思路,中糧將采取分拆旗下業務,通過將專業化公司全部運作上市的方式,實現集團層面的整體上市。經過一系列的分拆整合,目前,中糧旗下已形成中糧控股、中國食品兩家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地產、中糧屯河、豐原生化等三家A股上市公司。
而據記者拿到的一份中糧集團內部材料中如此概述自己的“重塑”進程:2005年,在組織架構上取消業務群設置,由總部直接管理43個業務單元;2006年,將43個業務單元整合為35個;2007年,將35個業務單元集中于中糧糧油、中國糧油、中國食品、地產酒店、中國土畜、中糧屯河、中糧包裝、中糧發展和金融事業部等業務板塊,2008年,增設中糧肉食,形成了各個戰略定位清晰的專業化經營實體。
其中,中糧控股、中國食品由原香港上市公司中糧國際分拆而來,分別成為主營糧油加工和品牌食品飲料的業務板塊,使中糧兩大核心業務更加清晰。中國糧油在擴大油脂、大米、小麥等傳統農產品加工業務的同時,加大力度進入非糧生物質能源產業領域。
“中糧集團正在加速推進其業務整合,”一研究中糧集團的資深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中糧控股平臺上,生化能源可能是未來中糧希望能有突破的領域,“當然中糧要顧忌糧食安全問題等因素,因此中糧也在尋求對外合作。”除了此次收購涉及的吉林生化,豐原生化此前亦有傳聞將整合進中糧控股。
此外,中糧此前以1.09億入主五谷道場,進入方便面領域,該業務中糧已明確將注入中國食品。而中糧屯河則將被打造為中糧旗下非糧食加工業務的整合平臺,掌管番茄、糖等業務的產銷。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中國食品這一平臺上,雖然中糧尚未披露,中糧近期也在醞釀一些新計劃。本報記者 王海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