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分析師Plan B Economics在財經博客網站Seeking Alpha撰文指出,全球原油產量可能已經達到峰值,由于供給受限,全球經濟復蘇可能推動油價回升至三位數。以下為文章概要:
以下兩個跡象顯示,西德州中質油(WTI)達到每桶147美元可能意味著全球原油產量已經達到峰值。
第一,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在油價翻番、原油消費呈上行趨勢的情況下,原油日產量仍然持平。也許歐佩克希望全球原油市場保持相對收緊狀態以促使油價上漲。但更加現實地講,歐佩克可能不希望在油價上漲開始損及需求之前耗盡自己最后一項“武器”。
第二,2007年5月至2008年2月:原油日消費量上升360萬桶/天,并于2008年2月升至最高點,接近8800萬桶/天,而原油產量近增加了170萬桶/天。同期油價從63美元/桶升至95美元/桶(并于2008年7月升至147美元/桶的創紀錄高點)。考慮到2007年油價已經是2002年水平的3倍,所以很難說歐佩克仍不滿意油價并且沒有開始擔憂高油價會損害需求,問題是可能并不存在多余產能,原油產量不能大量增加。
2008年7月,原油產量增至8671萬桶/天,仍低于需求峰值。無論如何,原油需求已經受到損害。不過高油價和經濟衰退雙雙抑制了原油需求,暫時緩解了原油的供求失衡。
由于原油供求因素顯示全球原油產量已達到峰值,油價升至147美元/桶。而全球經濟衰退僅使原油需求減少6%。
因此,全球經濟溫和增長就足夠推動原油消費量回升至每天8500萬桶至8600萬桶的水平。截至2009年6月,全球原油消費量已經高于8400萬桶/天。
考慮到供給方面受到的限制(缺乏產能、儲備耗盡、項目推遲),全球經濟復蘇可能推動油價回升至三位數。(寧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