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維持四季度策略報告推薦農業股“通脹+政策”的邏輯,預計明年國際農產品[0.00 0.00%]價格上漲必將輕易推高國內CPI,年底年初國內惠農政策也將持續出臺,兩大利好背景不變,現調高行業評級,關注供需變化受益子行業的交易性投資機會,如種子、畜禽、水產、蘋果汁加工、番茄醬加工等五個子行業。
全球糧食供求趨緊及流動性泛濫共筑國際農產品上漲基石。由于豐產及需求萎靡,09 年國際主要農產品僅小幅反彈,不過明年情況可能發生變化,實際產量不斷低于預期,實際的需求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的加速而超預期,全球糧食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轉向緊平衡,低迷的糧價難以持續;此外貨幣因素在明年將會顯現,四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已有所反彈,按照能源-有色金屬-農產品的傳導順序,農產品價格有望普漲。
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將引發國內CPI 上漲及農業股行情。09 年國內糧食產品已走出大牛市,但國內CPI 未表達真實通脹壓力。在今年國際農產品低迷國內農產品走高的情況下,農產品逆差縮小但進口量放大,國際價格對國內CPI影響的敏感度有增無減,若國際價格上揚,將導致國內CPI 迅速飆升,引發農業股行情。
關注供需變化受益子行業的交易性投資機會。在通脹背景下,供需面產生變化的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速度最快,幅度也最大,我們認為按照時間順序分別是玉米種子加工、畜禽養殖、水產品養殖、蘋果汁加工、番茄醬加工等五個子行業,對應推薦的公司分別是登海種業[0.00 0.00%]、敦煌種業[0.00 0.00%]、民和股份[0.00 0.00%]、獐子島[0.00 0.00%]、好當家[0.00 0.00%]、國投中魯[0.00 0.00%]、新中基[0.00 0.00%]、中糧屯河[0.00 0.00%]。
長期仍看好穩定增長且估值較低個股。即使通脹加速,此前我們長期看好的業績穩定增長個股綠大地[0.00 0.00%]及開創國際[0.00 0.00%],產品價格也有望走高,僅幅度相對較小,從長期來看,目前PEG 均不到1,長期投資價值仍較突出。
一、 調高農業行業評級至推薦
我們在《農業2009 年第四季度投資策略-農產品價格上漲與政策支持將成共振》2009/11/2 提到年底年初之時,農業股有望產生交易性投資機會,一是農產品價格上漲預期將更為強烈,國外價格隨油價上漲尤甚,二是國家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在年底年初會密集出臺,建議關注玉米種子及海產品相關公司。考慮到當時CPI 還沒有轉正,我們計劃在年度策略中調高行業評級,不過市場比我們預計得要更為敏感,單一個11 月份大幅超越市場,一改前10 個月都落后市場的頹勢。
目前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與國內農業政策支持這兩項利好仍在,我們認為調高農業行業評級仍然不遲,建議繼續關注種業、糖業、畜禽、水產品等細分行業的交易性投資機會。
1、 2010 年看漲國際農產品價格
09 年國內糧食產品大漲,國際農產品低迷,直到四季度才出現了小幅反彈,我們認為在供需基本面、貨幣兩個層面支撐2010 年反彈繼續。
(1) 糧價上漲的條件之一:全球農產品供大于求逐步轉向緊平衡
雖然在2007、2008 連續兩年谷物增產5%后,全球谷物供應變得較為寬松,庫存消費比反彈到18%的警戒線以上,“糧食危機”時代似漸漸遠去,國際糧價也在低位徘徊,但我們必須看到,比起07、08 年糧價暴漲的年代,我們目前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從谷物產量、消費量、庫存來看,2009/2010 年度庫存消費比仍處在低位,供給僅略大于需求,而且需求是在全球經濟大幅衰退的背景下作出的,USDA 預計2009 全球谷物減產1.54%,若是2010 年全球經濟復蘇速度超預期(IMF 不斷調高對全球GDP 的預測),全球谷物需求即可與產出持平,低糧價的局面將有所改變。
(2) 全球流動性過剩跡象顯現,農產品漸現能源和金融屬性
四季度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已有所反彈,尚未完全傳導到國際農產品。隨著交易體制的完善和生物能源應用的拓展,農產品越來越顯現出類似其它大宗商品的能源屬性和金融屬性,雖然美元指數近期有反彈跡象,不過我們認為是長期貶值過程中的小波動,從全球M2 增速近期持續回升來看,2010 年上半年通脹走高的概率較大。不過,從貨幣傳導到大宗商品尚有時日,從大宗商品中的能源轉向有色金屬再轉向不易保存的農產品,也尚需時日,能源價格在前期大幅反彈后,有色金屬開始走強,農產品中僅有糖、棉走強,糧食產品及肉類價格均在低位。
2、 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將引發CPI 上漲及農業股行情
(1) 09 年國內糧食產品已走出大牛市,但CPI 未表達真實通脹壓力
國內已經走出糧食大牛市。我們在四季度策略報告《農業2009 年第四季度投資策略-農產品價格上漲與政策支持將成共振》已強調過,09 年以來,我國大宗商品市場已經走出一波大牛市,政府為保護農民利益,通過加大庫存、最低收購價等措施,走出了中國特有的“增產漲價”局面。與此同時國際糧價大跌并持續低迷,國內糧價遠高于國際糧價。
CPI 未轉正并不代表通脹壓力不大。在糧食大漲的情況下,CPI 仍為負數,我們認為有幾大原因(1)08 年同期CPI 基數較高(2)豬肉及油脂的價格的扭曲(3)政府進行CPI 管理。
CPI 扭曲因素之一:豬肉價格受自身波動周期影響遲遲未漲。我們認為,貨幣因素決定農產品價格的漲跌幅,自身供需周期決定價格波動周期。因為各種農產品有其自身的種植、養殖、加工的周期,那么就導致其自身的供需周期,從而引發比工業產品更有規律的價格波動周期,通脹來臨時,只是從成本推動及炒作帶動兩個角度拉高農產品整體的價格,并不能改變其應有的周期。從價格層面來說,即通脹會引起農產品價格的普漲,但供需較為緊張的產品會首先發起漲價,漲幅也會最大,通常在通脹初期,貨幣會流向個別有供需缺口的品種,而上漲幅度超出供需基本面,就要引起足夠警惕。經我們長期跟蹤,豬價有其明顯的三年周期,18 個月上漲,18 個月下跌,此輪上漲周期正好是從06 年底到08 年初,而此輪的下跌周期則從08 年下半年到2010 年初,豬肉在食品類中占9.26%,在CPI 中的比重為3.03%,對CPI 的扭曲可見一斑。
CPI 扭曲因素之二:食用油價格受國際價格影響。除豬肉外,食用油也是CPI 中關鍵點,08 年CPI 大幅上升就是因為國際大豆價格的暴漲,大豆直接影響食用油,間接影響豬肉及其他食品的價格。我們不否認進口糧食對我國整體糧食價格的調節作用,但在國內國際總體價格走勢反方向時,這部分價格會扭曲CPI 走勢,扭曲國內通脹的壓力。
整體菜籃子已走高,除糧食外,個別供需缺口明顯的農產品已出現暴漲。
(2) 農產品進口量持續放大,國際農產品價格將輕易撬動國內CPI 上漲
農產品貿易逆差下降36%皆因進口均價大幅下跌,谷物、油料等進口量仍大幅增加,國際農產品較上一輪農產品牛市更易撬動國內CPI。根據海關數據,1-10 月,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為734.2 億美元,同比下降11.8%,其中,出口313.5 億美元,同比下降5.7%;進口420.7 億美元,同比下降15.8%,貿易逆差為107.2 億美元,同比下降36.0%。表面上看是貿易逆差縮小,中國受國際農產品價格影響應縮小,但實際情況為國際農產品價格走低,進口均價下滑,貿易量大幅增加,實則國內比上一輪比“糧食危機”更易受到國際價格的影響。除上文提到的油料作物,進口額下滑但進口量大幅增長外,占進口額40%的糧食作物也是如此。
(3) 預計后續農業政策傾向于農業企業,助推板塊行情
自從04 年以來,中央連續六年一號文件鎖定農業,以及農業股本身業績較差的緣故,農業股的行情更多意義上市政策的行情,不過這兩年政策炒作有弱化的趨勢,一是因為,市場意識到農業政策圍繞“三農”問題,三農的農民問題是重中之重,提高分散農民的收入是主要的目的,然而,相對于農業企業特別是加工企業來說,農戶相當于他們的上游,增強上游的議價能力,在短期內受損,二是農產品價格的漲跌為農業股帶來更多的炒作空間。
不過,對新年度的農業政策,我們持較為正面的態度。在國內糧食價格大幅走高的基礎上,政府讓農民增收的使命基本完成,如何提高加工企業的盈利水平,從而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將是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從今年的生豬補貼、玉米加工企業補貼等扶持政策可以看出,農業產業鏈中,企業一端受益逐步增加;從年初提出的四大政策“提高糧食收購價”、“增加農產品主要儲備”、“強化農產品購銷、調運和產銷銜接”和“加強和改善進出口調控”中,也可以看到企業得到的實惠。預計2009/2010 年度出臺的農業政策將對涉農企業有實質性的利好,助推農業股行情。
(4) CPI+政策扶持,農業股交易性機會有望持續到明年
農業股和CPI 高度相關,2010 年CPI 和國際農產品價格高度相關,農業股交易性機會持續。09 年CPI 同比數據的走低,導致農業股前三季度的低迷,而市場預期中的12月份CPI 轉正讓農業股10、11 兩個月內表現優異。從目前的時點來看,我們認為通脹壓力已經非常大,待明年國際農產品價格上漲后,CPI 大幅上漲概率非常大,農業股有望迎來全板塊交易性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