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中國化工行業投資趨勢高峰論壇紀要
我們應邀參加了4 月中旬在北京舉行的2010 年中國化工行業投資趨勢高峰論壇,會上有關專家就我國化工行業現狀,低碳,建筑節能,磷化工,鉀肥,農藥,有機硅氟等熱門話題做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我們概括如下:
化工行業當前處于底部復蘇階段
盡管化工行業依舊面臨產能過剩的老問題,但2010 年一季度以來,產品價格回升,產銷銜接良好,生產大幅增長,出口由降轉增,投資增勢趨緩等積極因素表明當前石化行業增長的基礎正在逐漸得到鞏固,2010 年下半年化工行業有望迎來全面復蘇。
專用化學品已近成為化工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
當前,專用化學品在企業數量,產值比重,利潤增速,利潤率,投資增速方面均位于化工各個子行業之首,成為化工行業的重要的支撐,其中也將孕育著較大的投資機會,參見表1
低碳經濟和建筑節能成為行業發展的熱門全球變暖使低碳經濟成為經濟發展的熱門話題。低碳經濟可以在源頭治理,過程治理,末端治理等三個過程中實現。核能未來可能成為新能源中更為現實的選擇,由此也將帶動電動車產業鏈上(包括電極材料,電解液,鋰電池)的投資機會。同時,低碳經濟也將推動建筑節能的發展。
磷化工和鉀肥行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具有豐富的磷礦資源,當前傳統的大宗磷化工產品產能過剩,利潤一般,產品結構有待調整,未來精細專用磷化工化學品將成為行業的發展方向;我國鉀肥近年來自給率明顯提高,但受益于農業的剛性需求,預計鉀肥缺口將長期存在,2020 年仍能保持在300 萬噸。此外隨著中國對進口鉀鹽依存度的降低,國際鉀鹽價格將會呈現平穩走勢。
農藥
草甘膦價格大幅下跌,2009 年我國農藥行業呈現出產量和銷售額上漲,利潤下跌的特點,草甘膦短期難以恢復。
有機硅氟
我國具有硅,氟的資源優勢,是生產有機硅,氟的第一大國,存在的問題是以生產和出口大量初級產品為主,行業發展方向是提高技術含量,產業鏈往下延伸。其中市場可能高估了有機硅單體的影響。
工程塑料
我國工程塑料起步較晚,多數需求快速增長且供不應求,關注PC,PBT,PA,POM 等品種。
當前化工行業處于底部復蘇階段盡管化工行業依舊面臨產能過剩的老問題,但2010 年一季度以來,市場價格回升,產銷銜接良好,生產大幅增長,出口由將轉增,投資增勢趨緩等積極因素表明當前石化行業增長的基礎正在逐漸得到鞏固,2010 年下半年化工行業有望迎來全面復蘇。
截止 2010 年3 月份的數據,石油和化學工業單月價格指數較上年同期增長24.1%,1~3 月累計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比增加24.68%;天然原油和天然氣開采單月,累計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63%和71%,位于各個子行業之首;石油加工業單月,累計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25.86%,22.51%;化學工業單月,累計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期增加6.13%,4.31%。在化工的各個子行業中,合成材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基礎化學原料制造業漲幅較大,而再生橡膠,化肥肥料,橡膠零件制造等子行業價格指數較去年有所降低。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是產品價格回升的主要原因。原油1~3 月份價格同比增長達到80%,68%,76%,硫磺價格同比增幅達到40%,58%,65%,兩者均接近2008 年同期的情況。燒堿價格下跌27%,26%,15%;純堿價格上漲12%,9%,32%;尿素2,3 月份下降22%,7.3%;電石超出歷史最高水平,同比上漲1.9%,7.3%,12%;甲醇價格同比上漲39.5%,37.5%,30.3%;PVC 同比增長20.8%,15.3%,10.4%;PE 價格同比增長34%,24%,21%。
產銷方面銜接良好,一季度化工行業銷售產值達到1 萬億,同比增長40.8%。其中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有機化學原料,合成橡膠等子行業產值增幅超過50%。無機酸,無機鹽,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專用化學品銷售產值的增幅都接近50%。2010 年3 月份化工行業產銷率達到98.1%,歷史最好水平是98.1%,其中有機化學原料101.6%,化肥98.6%,合成橡膠100.4%,輪胎99.2%,膠鞋99.1%。
生產大幅增長,一季度化工產值1.06 萬億元,同比增長42.1%,2010 年3 月產值達到4188 億元,創歷史月度最高水平。2008 年6 月份,石油和化工行業總產值達到6300 億元,2009 年12 月石化行業產值就達到6800 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2010 年3 月產值則達到7033 億元再次創歷史最高水平。2010 年1~3 月累計產量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達到49.5%,高于內資企業的47%。65 中產品,97%的產品產量大幅增長,石腦油,潤滑脂,石油瀝青,鉀肥,除草劑,輪胎外胎,電石,建筑涂料化學試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催化劑,甲醇,醋酸,苯乙烯,合成纖維單體,石油鉆井設備,煉油化工專用設備產量同比增長超過30%。其中石腦油,甲醇,飼料添加劑同比增速超過70%。
化工出口由降轉增。2010 年1~3 月,化工出口交貨值達到771.4 億元,同比增長由去年的-24.2%達到29.6%。無機鹽,有機化學原料,涂料燃料顏料,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的出口交貨增長均超過30%。
化工行業的經濟效益也大幅提高,石化行業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175.3%,化學工業增長213.3%?;A化工原料從虧損到盈利,化肥行業利潤增長419.7%,涂料染料增長134.1%,合成材料增長190.1%,專用化學品利潤90.4%,橡膠220.6%。
2010 年以來化工行業的投資增幅大幅放緩。1~3 月份石化行業投資實際完成金額同比增長從去年的41.9%縮小到當前的16.2%。投資金額大幅減少的子行業有煉油,化工生產專用設備制造(-38.03%),氮肥(-41.47%),環境污染處理專用藥劑材料(-45.35%)。在化工投資金額大幅增長的子行業中,鉀肥(261.59%),輪胎翻新加工(256.79%),初級形態的塑料及合成樹脂(111.97%),磷肥制造(100.06%)。
專用化學品成為化工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
2006~2009 年,專用化學品行業發展迅速,其投資每年均以30%~60%的速度高速增長,其產值,規模在各個子行業中達到了領先水平,“十一五”期間,專用化學品在全行業的比重從8%提升至2009 年的12.7%。具體來看:
2009 年,我國專用化學品制造業企業數量達到9695 家,占化工行業企業數量比例的30.91%,專用化學品總產值達到9633 億元,占化工行業比重的24.5%,雙雙位居化工各個大行業之首。在銷售收入和利潤方面,2009 年1~11 月,專用化學品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占化工行業的23.7%和30.59%,銷售收入僅次于基礎化學原料制造業的23.8%,但利潤總額則是基礎化學原料制造業的2 倍(14.21%)。在盈利方面,專用化學品的資產利潤率達到8.8%,位于化工各子行業的首位,銷售利潤率為6.4%,僅次于農藥行業和涂料油墨等行業,居于化工大行業的前列。在投資方面,2009 年,專用化學品行業投資達到1282 億元,十一五前四年平均增速達到46%,位居化工字子行業之首,占化工行業投資比重的20%,僅次于基礎化學原料制造行業。在投資回報方面,2009 年專用化學品行業的資產利稅率達到13.5%,位于化工各個子行業之首,專用化學品也成為化工子行業重要的發展方向。
專用化學品的生產經營化學或生物技術合成的,精制加工和商品化三個部分組成,其生產經營具有“以靈活性大的多功能裝置和間歇方式進行小批量生產,化學合成多數采用液相反應,工藝較復雜,催化劑獨特,精制復雜,需要精密的工程技術。”等特點。其產品還具有品種多,更新換代快,技術,智力密集度高,具有功能性或最終使用性,產量小,多為復配性產品,設備和建設投資少,商品性強等特點。
90 年代以來,專用化學品高利潤的狀況有所改變,經濟全球化,行業競爭激烈,產能轉移至亞洲地區后低價趨勢等使得專用化學品行業的高利潤狀況有所改變。當前的專用化學品中,有些領域已經成熟甚至區域飽和,如燃料,顏料等紡織化學品,塑料和橡膠加工助劑,油田化學品,選礦化學品,感光化學品,涂料和著色劑等,而以電子化學品,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粘膠劑,造紙化學品等仍在快速發展。
涂料,油墨,染/顏料:中小企業數量多,行業集中度不高;我國企業以生產低附加值的產品為主,國際大公司銷售附加值高的產品;該行業受原料價格影響較大,整個行業的銷售利潤率保持在5%,中低端產品萎縮,名牌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縮短。
涂料:我國涂料產量2009 年達到911.3 萬噸,建筑涂料產量為261.67 萬噸。生產廠家數量多規模小,集中度低,2008年前十名企業總銷量占總市場份額的12.5%,多數企業年均產值為100 萬元,超過5000 萬元的不足3%。外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為45%,國內企業以工業涂料為主,其產品質量基本趕上國際的競爭對手,但國內廠商在汽車漆,環保建筑涂料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行業未來的發展將圍繞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興產業,對產品節能環保的要求將會更高,行業洗牌將會加快。上市公司神劍股份從事的無溶劑涂料將有廣闊的空間。
染料/顏料:2009 年,我國染料產量達到183.9 萬噸,占世界產量的55%,其中約有40%用于出口;有機顏料產量達到18.5 萬噸,中間體產量60 萬噸。染料,顏料,中間體總產量達到160 萬噸,據世界第一位,占世界總產量的60%;規模企業數量約達到500 多家,多數廠家產品雷同,科技含量較低;行業的發展將以擴大內需為主,整體上看行業成長的空間不大;該行業平均利潤率非常穩定,且行業龍頭控制利潤率,新進入者有較強的壁壘;相關上市公司:從事活性染料,分散染料的浙江龍盛,浙江閏土,從事活性染料的浙江龍盛,川化股份,浙江閏土。
油墨:2009 年我國油墨產品產量達到51.5 萬噸,351 家企業工業總產值209 億元,利潤總額達到13 億元。業內大小且有超過800 家,主要分布在經濟較發達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中下游,渤海灣,膠東地區等;我國油墨行業總體上產能過剩,但產品結構繼續調整,我國油墨行業50%產品屬于膠印油墨,印刷業主要使用的是傳統溶劑型油墨,代表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水性油墨在我國起步較晚,當前僅占行業總量的7%,未來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代表上市公司:天龍集團。
香料香精:我國2009 年產量達到26.5 萬噸,企業數量超過1000 家,我國的食用香料香精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受益于食品消費量的穩定增長,香精等食品添加劑的產量也將穩定增長,但過度的競爭使得香料香精產量激增,產品價格大幅降低,不少企業降價以擴大規模,采取降價的生存策略;重視細分市場,天然提取香精,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將成為行業的發展方向。
電子化學品:電子化學具有質量要求嚴,對環境包裝運貯存的潔凈度要求苛刻,產品更新換代快,開發投資投入大,技術含量高,用量相對較小等特點;我國2008 年電子化學品企業超過150 家,產能達到24 萬噸(含硅片和太陽能電池化學品),年產值約200 億元,總體技術水平達到了上世紀90 年代末和本世紀初初的國際先進水平;我國產品供不應求,需求50%依賴進口,即便是低端市場,利潤率也超過30%,一些優質企業甚至能達到50%;“十五”期間,行業產值的年均增長率超過20%,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范圍,成為國內化工行業中發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的行業之一; 代表上市公司:生產液晶中間體的永太科技,與鋰電池相關的江蘇國泰,多氟多,當升科技將會存在較大的增長空間。
化學試劑:2009 年產量達到62 萬噸,總產值140 億元,企業共有490 家,可滿足國內需求的90%,高檔高精度依賴進口;通用化學試劑,超凈高純化學試劑,生化試劑,其他領域分別占14.3%,15%,42.8%,7.2%;化學試劑行業是具有穩定的高利潤產業,平均銷售利潤率在20%以上,通用化學試劑的平均銷售利潤率為20%左右;臨床診斷與生化試劑,高純試劑和實驗室化學品三大部分將成行業發展的重點,其利潤率將保持在30%以上,其余的一些子行業各如,造紙化學品,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水處理劑(柳化股份),表面活性劑,塑料助劑,粘膠劑(回天膠業,硅寶科技),油田化學品等在此不一一羅列。
我們的觀點:專用化學品行業發展迅速,蘊含著較多的投資機會。專用化學品自身量小,價高,技術含量高,當前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化工類企業均是各自行業的龍頭,具備相當的投資價值,其當前較高的估值可以通過產能的達產而逐漸消化。在當前傳統大宗化工弱勢復蘇,專用化學品迅速發展的前提下,我們預計將必然會有一批專用化學品的公司具有長期的投資價值。
低碳經濟和建筑節能成為行業發展的熱門
全球變暖使低碳經濟成為當前的熱門話題。當前我國已經成為CO2 的排放大戶(中國2008 年CO2 的排放量占世界的20%,和美國持平;2009 年中國的人均排放量已經達到世界平均水平),2007 年,我國泛化工行業排放的CO2 占到
全國排放的40%,因此化工行業必須承擔節能減排的重要責任。實現低碳經濟可以通過源頭治理,過程治理,末端治理等三種主要途徑來實現,其中蘊含的投資機會我們主要概括為核能,電動車產業鏈,外墻保溫等。
源頭治理主要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主要涉及風能,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風能不穩定,太陽能除了不穩定以外,其多晶硅制造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目前來看,風能和太陽能只能成為新能源的一種補充,核能則有望成為未來新能源的主體。
過程治理指生產與消費中節能。該途徑主要涉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問題,據有關資料表明,我國工業能耗較國際領先水平高30%左右。煤炭資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方式是煤炭發電,與煤炭發電相比,煤制油,煤制氫氣,煤制天然氣等任何煤化工項目都是不效率的。參考美國尋找替代能源的三次經驗,氫氣由于儲存等技術問題沒有成功,乙醇由于造成全球糧價上升等問題使實際的可行性受到質疑,回歸傳統的電力成為美國第三次嘗試,若美國堅持傳統的電力產業,電動車產業鏈將會蘊含的廣闊的成長空間。具體到行業,我們認為電池,電解質,電解液,正極材料等行業的成長空間,相關公司包括:當升科技。
最后一種末端治理主要是指CO2 的捕集,儲存等,由于該技術還在試驗階段,預計短期難有產業化的影響。
我國超過50%的能耗源自建筑,建筑節能主要用到外墻保溫(MDI,聚醚),特殊的玻璃等領域。盡管外墻保溫領域PU 具有最好的綜合性能,但由于當前建筑節能政策執行起來需要一個過程, EPS 等保溫材料還有一定的市場。若未來政策執行65%的標準,PU 絕熱性好,用料少占地少的優勢就會得到充分體現(在北京需要8~10 公分EPS,聚氨酯只要3~5 公分。在哈爾濱最冷的地方需要EPS15~20 公分,聚氨酯則只需8~10 公分),此外聚氨酯燃燒后不易流動也是聚氨酯的另一重要的優勢。相關公司:煙臺萬華,紅寶麗。
磷化工和鉀肥行業的發展趨勢我國當前磷化工行業呈現以下特點:(1)我國磷化工產業規模已經很大。2009 年底,我國磷化工行業總產能達到1700萬噸,產量為900 萬噸,出口185.5 萬噸,創匯13.42 億美元,全年實現銷售額690 億元,實現利稅120 億元;(2)我國是磷化工的凈出口國。盡管當前出口產品的平均價格從2008 年底起逐漸回升,但出口量較2008 年依然大幅下滑。
2009 年我國磷化工出口量占磷化工總產量的20.1%,較2008 年降低了1.3%;(3)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組建了一些大型企業集團。云,貴,川,鄂等磷資源大省利用磷,礦,電一體化的優勢,不斷整合資源,已經形成了以云天化,宜昌興發,江西澄星等綜合生產基地;(4)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調整,已經形成母體產品靠近原料產地,下游衍生品和精細化學品靠近市場的合理格局;(5)發展磷系專用化學品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電子級,食品級,陶瓷級,化妝品級,醫藥級,牙膏級,水處理等專用特種磷化工產品技術和推廣進程較快。赤磷,多聚磷酸,聚磷酸鹽等高效無機阻燃劑,電子級磷酸磷酸鹽等在國內外市場發展較快。
磷化工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壓力主要表現為:(1)磷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尚需進一步的提高;(2)產業機構有待進一步的優化。我國的“磷礦石-基礎產品-下游產品”產業鏈中,工業磷酸,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等大宗品產能大,主要集中于熱法磷酸生產工藝,工業級濕法磷酸規模較小。磷化工產品精細化率較低,產業鏈短,尚未達到循環經濟,中低品位磷礦加工利用技術,濕法磷酸凈化技術,精細磷化工深加工技術存在一定的瓶頸;(3)資源綜合利用和生態環境治理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黃磷的尾氣利用,泥磷的利用,磷石膏的處理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4)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基礎磷化工產品(如黃磷,三聚磷酸鈉,六偏磷酸鈉,飼料磷酸鹽)受終端用戶制約,產品價格難以平衡調整;(5)下游產品存在需求量降低的風險。濕法磷酸代替熱法磷酸使黃磷消費量降低,洗滌劑禁磷,限磷使三聚磷酸鈉消費量持續走低。
我國鉀肥工業呈現以下特點:(1)近年來,我國鉀肥行業發展很快,2009 年我國鉀肥產量達到395 萬噸,2000~2009年鉀肥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32.8%,鉀肥的自給率從2000 年的10%提高到了2009 年的24%。我國探明的可溶性鉀鹽資源總量接近11 億噸,預計2015 年鉀肥產能將從現在的440 萬噸提高到710 萬噸,2020 年將達到1000 萬噸;
(2)我國鉀肥需求也將穩定增長,鉀肥鉀鹽需求的缺口將至少持續到2020 年。我國缺鉀土壤面積不斷擴大,農業對鉀肥需求將快速穩定增長,2010~2020 年我國鉀肥缺口將長期存在,但絕對數量將從當前的490 萬噸降低至2010 年的300 萬噸。(3)我國鉀鹽80%用于鉀肥,盡管鉀肥的剛性需求不隨價格變化,但鉀肥實際消費量隨價格變化較大。
鉀肥價格大漲對鉀肥需求有明顯的抑制作用,2008,2009 年鉀肥的消費量同比降低32%,12%(4)預計隨著中國對進口鉀鹽依存度的降低,國際鉀鹽價格將會呈現平穩走勢。
農藥我國農藥行業受到草甘膦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總體上表現出產值,產量增加,利潤大幅降低的局面。2009 年農藥工業產值達到1320 億元,同比增加4.4%。現價銷售產值1280 億元,同比增加5.4%。利潤總額76 億元,同比下降29.5%。
總產量達到226.2 萬噸,同比增長12.3%。其中除草劑產量同比增長18.3%,達到81.6 萬噸,占總產量比例的36.1%。我國農藥出口數量增加4.7%。
我國農業行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1)1949.10~1983.3,固體機型為主的制劑加工時期,代表品種六六六,滴滴涕;期末,制劑總產量達到150 萬噸,粉劑產量達到110 萬噸占總產量比重的73.68%,可濕粉劑產量14 萬噸,占比9.29%,乳油劑18 萬噸,占比12.15%;(2)1983.4~2000,液體型劑的制劑加工時期。區中制劑加工能力達到150 萬噸,乳油占到50%,可濕粉劑占25%,年耗甲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40 萬噸。(3)2001 年至今,對環境安全農藥新劑型大面積產業化和推廣,新老劑型并存的過渡時期。2006 年以來,我國原藥產量達到120 萬噸,其中國內銷售量為35萬噸,制劑產量處于120~150 萬噸,絕大部分用于國內成藥銷售。
我國 2009 年農藥企業運行的主要特點是:(1)產量持續增長;(2)產品結構繼續得到改善;(3)受金融危機及草甘膦價格非理性下跌,企業利潤下降,具有不可比性;(4)農藥出口數量增長4.7%,出口金額下降29.8%;(5)市場總體平穩,但各地,各企業品種表現不一。
我國農藥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1)行業內企業眾多,行業集中度低,多數企業規模小,缺乏競爭力,2007 年前十名銷售額占總量的23%;(2)多數農藥企業生產經營部規范,產品質量較差;(3)行業內資源配置不合理,常規品種生產能力過剩較多,設備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4)農藥產品結構不合理,殺菌劑比例較低,農藥劑型以乳劑,可濕性粉劑,粉劑和顆粒劑為主;(5)科研力量薄弱,創新能力低,農藥市場混亂,假冒偽劣產品時有出現;全球農藥工業的現狀:(1)農藥行業趨于高度壟斷,2008 年農藥廠商只剩下先正達,孟山都,杜邦,陶氏益農,拜耳,巴斯夫等6 家,六大巨頭銷售額占到全球農藥市場的80%;(2)非專利產品制造向中國轉移。我國2009 年中國農藥年產量達到226.2 萬噸,占全球農藥產量的一半以上,成為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藥生產國,年出口量有100 萬噸,占全球銷量的一半。
草甘膦:草甘膦具有成本低,殺草譜廣等特點,2008 年,受益于石油價格持續上漲,生物能源作物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玉米,甘蔗,大豆市場需求刺激草甘膦的需求大幅增長。
草甘膦 2008 年,2009 年我國草甘膦產能分別達到87 萬噸和103 萬噸,產量分別為43 萬噸和49 萬噸。我國草甘膦半數以上出口,2008 年和2009 年出口量分別為24 萬噸和22 萬噸,其中出口到美國的量占總出口的1/4。值得注意的是巴西,美國,澳大利亞和阿根廷是中國四大草甘膦出口國,巴西決定對中國草甘膦征收反傾銷關稅,美國也提起調查,認為中國反傾銷在299%至499%。若澳大利亞和阿根廷效仿,草甘膦將面臨更嚴重的問題。
有機硅/氟我國的氟化工的特點:(1)中國長期以來是世界最大的氟資源,螢石資源的基礎儲量占世界第一位,約占世界總量的1/4。我國資源探明率低,資源潛力巨大,我國的螢石儲量主要集中在內蒙古,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八省。我國開采水平落后,資源浪費嚴重;(2)我國是重要的資源品,氟化工初級產品,深加工產品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我國螢石產量居世界總量的1/2;(3)我國產品結構不合理,初級加工產品產能過剩,深加工產品大量依靠進口;(4)產業集中度低,研發投入不足,技術創新能力弱;(5)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水平急待提高;(6)螢石資源和氫氟酸,F22 等初級產品大量出口,嚴重削弱了我國氟化工產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我國氟化工的發展方向和趨勢:(1)優化產品結構;(2)促進產業并購整合;(3)推動技術創新;(4)加強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5)嚴格控制螢石資源和初級產品出口。對行業發展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優化產品結構,這個主要分為四個方面:(1)含氟聚合物領域產品結構優化方案,從通用機聚四氟乙烯到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目前大量依靠進口),氟橡膠(收益于轎車工業拉動),聚全氟乙丙烯(受數字通訊行業的拉動),FEVE(拓寬了氟涂料的應用范圍);(2)ODS 替代品領域,從F22(出口比例過高),F134a(受汽車工業拉動)到F125,F32,F152a,R365fc,F227,R236fa混合工質制冷劑;(3)含氟精細化學品領域,從傳統的含氟中間體到氟碳醇(表面活性劑),含氟離子交換樹脂及膜(燒堿工業配套材料),六氟磷酸鋰(鋰離子電池配套電解質),新型含氟中間體(醫藥,農藥中間體);(4)氟化鹽領域產品,重點發展干法氟化鋁。相關公司:永太科技,三愛富,多氟多我國有機硅的特點:(1)我國是世界有機硅產業最大的原料基地。我國2009 年工業硅產量約為80 萬噸,超過全球的一半,出口工業硅42.2 萬噸,出口量超過產量的一半。2009 年出口量逐月回升,2010 年出口有望大幅增長;(2)2009年,中國已成為有機硅材料最大的消費國。由于中國電子電器等有機硅下游產品大量出口,我國單位GDP 的有機硅消費量遠遠超過發達國家。我國電子電器行業大量出口,造成我國有機硅中硅橡膠的材料比例超過70%,高于發到國家40%的比例;(3)我國單體技術突破后,在國家反傾銷的保護下,有機硅單體生產進入井噴式發展階段,預計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體生產國和出口國;(4)我國有機硅投資并不過熱,一方面:我國有機硅消費進口依存度達到40%,且年均增長率達到20%,且未來有望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率,另一方面,全球單體需求的增量將依靠中國我出口供給,我國需要做的是把出口產業鏈往下延伸一步,從出口工業硅到出口有機硅單體即可。我國有機硅的發展方向:(1)提高國內市場的自給率,重點發展苯基,乙烯基特種單體;(2)抑制工業硅的過度出口,減少能源和稀缺資源的出口;(3)推動硅產品出口升級,從出口工業硅為主到出口有機硅單體為主;(4)拓展有機硅應用領域,開拓有機硅市場,帶動下游相關產業升級。相關公司:新安股份,宏達新材,藍星新材,硅寶科技。
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是電子信息,交通運輸,航天航空,機械制造,國防建設等行業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過去20 年依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廉價勞動力,全球制造業向中國聚集,為改性塑料擴寬了較大的應用市場。今后10 年中國將逐步從制
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工程塑料和改性塑料的使用量將進一步增加,同時材料本土化的趨勢將會給國內供應商帶來良好的商機和廣闊前景。
我國工程塑料的現狀:(1)我國是全球工程塑料需求增長最快的國家。1998~2005 年我國工程塑料增長幅度是26.6%,07,08 年消費量達到184,206 萬噸,同比增速達到20.8%,14.2%;(2)我國工程塑料行業只有20 多年的歷史,主流市場被外國壟斷,自給率只有30%~40%;(3)我國工程塑料的需求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2013 年中國工程塑料總體市場需求增長率達到10.2%,屆時年需求將達到300 萬噸;(4)塑料在各類材料中的比例,改性塑料在材料中的比例都將穩定的增加。以汽車為例,我國汽車中塑料占材料的比例為10%不到,而發達國家的該比例為40%,差距明顯。預計2010 年改性塑料需求量將超過600 萬噸,產值將接近1000 億元;(5)我國各行各業都對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對高端產品的需求加大,但該部分國內多依賴進口,預計將逐漸實現本土化和自給化;(6)我國工程塑料使用最大的是聚碳酸酯,比例達到50%,其次依次是尼龍,聚甲醛,PBT,MPPO,特種工程塑料等。
PA
我國2008,2009 年尼龍用量達到33.7 萬噸,38.1 萬噸,同比增長達到14.6%,13%。我國十一五末,局和能力將達到110 萬噸/年(用于工程塑料的約為35 萬噸)。相關上市公司:神馬實業。
PC
我國前幾年PC 需求同比增速超過30%,當前需求超過100 萬噸,當前國內產能為33 萬噸,預計2011 年將達到47萬噸,全部為外資企業。帝人公司預測中國需求增長率將達到14%,將保持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相關公司:煙臺萬華。
POM
2009 年國內用量達到30.6 萬噸,同比2008 年27.8 萬噸同比增速在10%左右,該產品由于下游需求用量較少,因此產品需求,價格的波動幅度較小。國內的生產能力為21 萬噸,2010 年國內POM 有望實現供需平衡。POM 以后有望代替PVC。
PBT
國內樹脂生產不能滿足需求,大部分依靠進口。2007 年進口15.5 萬噸,消耗18.2 萬噸,臺灣長春化工年產6 萬噸,和時利年產2 萬噸2007 年建成投產,2008 年藍星6 萬噸,2009 年新疆屯河4 萬噸PBT 聚合裝置投產。預計未來幾年需求增長率將到達18%。相關公司:藍星新材。
MPPO
我國2008 年國內消費量達到7.4 萬噸,同比增長18.75%,其中64%用于電子行業,預計未來需求同比保持在20%左右。
ABS
我國當前改性ABS 產能225 萬噸,2010 年需求達到400 萬噸,產品自給率小于70%。